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風燈的結果 展開

風燈

用煤氣做燃料的照明工具

風燈是一種古老的照明工具,常見於30-40年代上海灘,用煤氣做燃料。

基本解釋


ē ē ㄈㄥ ㄉㄥ
燈
、罩防燈。唐 杜甫漫成一絕》:“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清 陳維崧 《桂殿秋·淮河夜泊》詞:“船頭水笛吹晴碧,檣尾風燈颭夜紅。”林建征 《鶯歌海》:“但漆黑的夜和濃重的水霧包圍著海面,風燈和手電筒的光芒已完全失效了。”
2、比喻生命短促,人事無常。唐 呂岩 《沁園春》詞:“人世風燈,草頭珠露,我見傷心眼淚流。”宋 朱熹 《淳熙甲辰仲春精舍閑居戲作武夷櫂歌十首呈諸同游相與一笑》之四:“桑田海水今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明 朱有燉 《一枝花·秋興》套曲:“想世事名韁利鎖,嘆韶華石火風燈。”

簡介


風燈
風燈
因為有防風罩,所以可 以取名風燈,還有一種風燈是手提式的,原理和立式風燈基本相同。不過由於照度不是很高,所以略顯昏暗。但是因為色彩偏暖色調,倒是比爍亮的電燈泡多了些許的溫暖感覺。在黑暗的小巷中,一盞風燈雖然不能照亮所有的角落,但是卻能給夜歸的遊子點點期許和歸宿感。

結構


風燈的名字只是根據這種燈能防風吹的特點來命名的。風燈是由外框、內座、煤油燈三大塊組成。風燈的外框是一個長方體的樣子,上面一面有個洞,留著煤油燈燒時冒煙用,還要在上面穿一根鐵絲或者鐵條,便於手提著方便。風燈的四面有四塊長方形的玻璃組成,四塊長方形玻璃被用四根柱子夾住,有的時候,為了結實牢固,四根柱子要用長方體的長條子,在一面刻上凹下去的紋路,把玻璃的一邊夾在裡面。為了便於點火與熄火,四面玻璃中,有三面是固定不變的,而有一面是可以動的,也就是說,玻璃可以插進去,抽出來。風燈的內座也就是長方體的最下一面,通常是用一塊較厚的木塊做材料,木塊的中間要挖一塊凹下去的地方,留放煤油燈用的。這塊木塊靠近四邊的邊緣,會根據四面玻璃放下來的位置對應刻上凹下去的紋路,正好接住四面的玻璃。為了使風燈更加穩固,通常會在木塊凹下去的紋路兩邊釘上一些小的釘子,起到固定玻璃的作用。這些都有了以後,再用一些小墨水瓶似的瓶子做個煤油燈,從可以抽動的玻璃一面把煤油燈放進去放。

相關習俗


海南人從古以來就有元宵夜放風燈的習俗。原屬古崖州的沿海地區,數百年來,每逢農閑時節,隨時都有人放風燈。不過,最大的盛況要算元宵夜。風燈一般高兩米左右,直徑一米左右,呈圓錐形,中空,圓底,用竹紮成支架,糊上心愛的彩約即成。它依靠多煙燃燒物燃燒積聚的氣體衝力,使之升上夜空,因升空后順風飄移,故名風燈。燈”與“丁”諧音,最初是人們為祈求人丁興旺而製做的。後來,放風燈的含義也隨著人們的祈求而增多,生意商賈工放風燈希望發財;種田農民放風燈企望風調雨順;出門人家放風燈預卜前程。總之,風燈寄託著人們的意願。現在它成為人們為慶祝豐年的娛樂活動。元宵夜放風燈大賽盛況空前。當晚人山人海,各鄉參賽的風燈青的、粉的、綠的,有的宛若寶塔、有的酷似高帽、有的彷彿牛角辣椒。司令台一聲號令,堆堆燃燒物依次點燃,就見一盞盞風燈冉冉上升,有的活像醉漢趔趔趄趄摔到一邊,有的則直衝雲霄。風燈升到一定高度后,響起了一陣鞭炮聲,這是掛在風燈上的“過地炮”。“過地炮”響表明風燈已經離開“地界”到達“上天”。人們隨即報以興高采烈的鑼鼓聲。升上高空的風燈越來越多,隨風飄搖,組成品字形,人們管它叫“三星燈”;排成一長溜人們管它叫“七星燈”;忽而有個風燈噴射出五彩繽紛焰火,輝映夜空,美不勝收。焰火過後,朗朗蒼穹之上,無數紅點忽忽閃閃,愈升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