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崔鵬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內地男演員
- 中紀委常委、國家監察委員會委員
- 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 醫生
- 房天下代理首席財務官
崔鵬
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
崔鵬,男,1957年8月7日出生於陝西西安,研究員、自然地理學和岩土工程學博士生導師,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1978年09月至1982年07月 | 西北大學 | 自然地理專業 |
1982年09月至1985年07月 | 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 自然地理專業 |
1987年03月至1990年05月 | 北京林業大學 | 水土保持系水土保持專業 |
長期從事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災與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
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做高訪學者。
1995年10月至1997年02月在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皇家學院做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1985年07月至今在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工作。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災害與水土保持。
代表論著
發表論文170餘篇,其中SCI收錄16篇、EI收錄43篇、ISTP收錄8篇,主持撰寫專著2部,參加編寫5部,其中有代表性的有:(1)Studies on Condition and Mechanism of Debris Flow Initiation by Means of Experiment,Chinese Science Bulletin,37(9),1992年,759-763頁;(2)泥石流起動的突變學特徵,自然災害學報,2(1),1993年,53-61頁;(3)冰湖潰決泥石流的形成、演化與減災對策,第四紀研究,23(6),2003年,621-628頁;(4)Jiangjiaravinedebris flow in south-western China(Chapter 22),in Jakob M. and Hungr O. Eds. ,《Debris-flow Hazards and Related Phenomena》, Springer,2005,565-594;(5)中國泥石流監測預報研究現狀與展望,自然災害學報,9(2),2000年,10-15頁;(6)前期降雨對泥石流形成的貢獻-以蔣家溝泥石流形成為例,中國水土保持科學,1(1),2003年,11-15頁;(7)Calculation of the debris flow concentration based on clay content,Sciense in China Ser.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46(Supp.),2003年,163-174頁;(8)著作:風景區泥石流研究與防治,科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後主持和承擔了973、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方向項目等20餘項國家和國際合作項目。在研主持項目:(1)973項目: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風險控制;(2)國家科技支撐課題:西南重大水電工程區生態保護與泥石流滑坡防治技術示範;(3)科技部國家合作項目:邊坡加固錨桿及光纖感測系統;(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分散式單溝泥石流預報模型;(5)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泥石流與環境相互作用機制及水電工程泥沙控制關鍵技術。
研究方向及科研工作
主要從事以泥石流為主的山地災害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三等獎3項,取得發明專利1項(ZL 99 1 14724.3),獲軟體著作權授權1項(2004SR03998)。先後主持十餘項國家項目,主要有:
1.泥石流與環境相互作用機制與水電工程泥沙控制關鍵技術,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項目,300萬元,2007-2009。
2.分散式單溝泥石流預報模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5萬元,2007-2009。
3.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水利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項目,80萬元,2005-2006。
4.長江上游環境變化與產水產沙作用機制,973項目課題,490萬元,2003-2007。
5.西南重大水電工程建設區生態保護與泥石流滑坡防治技術開發,“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課題,550萬元,2006-2010。
6.邊坡加固錨桿及光纖感測系統,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90萬元,2007-2009。
學生培養
在自然地理學和岩土工程學(西南交通大學)培養博士研究生,在自然地理學和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學(西南交通大學)培養碩士研究生。已畢業博士2名,碩士6名。在讀博士10名,碩士2名。
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2004.10-今)和山地分會副主任(2000.10-今),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理事兼泥石流滑坡專業委員會主任(2000.10-今),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兼環境與自然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2004.10-今);《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主編(2004.01-今),《中國水土保持科學》和《自然災害學報》副主任編委(2003.01-今)。《山地學報》《工程地質學報》《氣候變化研究進展》《資源科學》和《生態環境》等編委;第四屆國際泥石流學術大會中國組織委員會主席。
兼任《中國國土保持科學》和《自然災害學報》副主任編委,《山地學報》《生態環境》和《資源科學》編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減災專家組成員,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泥石流滑坡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理學會山地分會常務副主任。
時間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獲獎作品 | 頒獎機構 |
1991年 | “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博士”(獎章) | 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 | ||
1997年 |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 |||
1999年 | 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 |||
2000年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
2003年 | 四川省科技進步 | 一等獎 | “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泥石流綜合治理研究” | |
2004年 | 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國家級人選 | |||
2006年 | 四川省科技進步 | 一等獎 | ||
2020年5月30日 |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狀獲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