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春

劉淑春

徠劉淑春,女,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研究部主任。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跟蹤研究,尤其是原蘇東地區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獨聯體國家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個人簡介


劉淑春,女,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研究部主任。
學術簡歷
1972年2月——1975年9月在遼寧大學外語系俄語專業學習
1984年9月——1985年7月在上海外國語學院進修現代俄語
1988年8月——1989年8月在蘇聯莫斯科大學哲學系留學
1991年5月-——1992年12月在曼谷美國大學同學會語言中心學習強化英語
工作經歷
1975年—2005年在中共中央編譯局工作,其間前15年參加《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編譯工作;后15年主持中央編譯局局刊《國外理論動態》雜誌工作,先後任該雜誌常務副主編、主編。2006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任國際共運史(現為國際共運)研究部主任。
社會兼職
現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常務理事;
徠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研究專長
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跟蹤研究,尤其是原蘇東地區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曾主持中央編譯局社科基金重點項目《90年代國外學者論十月革命》和《普京時代的俄羅斯政黨》、中國社科院重大課題《世界社會主義重大歷史與現實問題》的子課題《獨聯體和東西歐社會主義研究篇》和社科院國情調研重點課題《歷史題材作品對受眾價值觀影響的調查》等;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獨聯體國家共產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研究成果


主要代表作
《當代俄羅斯政黨》(專著,第一作者)、《“十月的選擇”——90年代國外學者論十月革命》(譯文集,主編)、《俄羅斯改革的悲劇與出路——俄羅斯與新的世界秩序》(譯著,合譯)、《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第8、26、27、28、41、42、49、54、59、補遺卷(編譯者之一)等。發表《新世紀俄羅斯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與實踐》等文章140多篇。
獲獎情況
《當代俄羅斯政黨》於2010年獲得中國社科院馬研院優秀科研成果專著類二等獎;《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外共產黨的新動態》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09年優秀對策信息情況報告三等獎;《馬克思主義在今日俄羅斯》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08年優秀對策信息情況報告三等獎;《俄羅斯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大辯論》(與李興耕合寫的專題報告)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05年優秀決策信息情況報告三等獎;《俄共的策略調整和反思》和《俄羅斯社會主義流派及其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獲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2004年優秀論文獎;《俄羅斯社會主義流派評析》獲中國科社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2000年優秀論文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