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野生動物保護法》),加強對我國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的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的規定。

經研究,於2000年5月在北京召開專家論證會並制定了《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於2000年8月1日以國家林業局令第7號發布實施。頒布於1988年12月10日。

法規資料


蛇是有靈性的,我們要與動物之間友好共處
蛇是有靈性的,我們要與動物之間友好共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經1988年11月8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4次會議通過,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根據2004年8月28日《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第1次修正,根據2009年8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2次修正。《野生動物保護法》分總則、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管理、法律責任、附則5章42條。

物種類型


分為四大類型:哺乳綱、兩棲綱、爬行綱和昆蟲綱。

哺乳綱

獸綱 MAMMALIA 6目14科88種
刺蝟、達烏爾蝟、大耳蝟、侯氏蝟、樹鼩、狼、赤狐、沙狐、藏狐、貉、鼬、白鼬、伶鼬、黃腹鼬、小艾鼬、黃鼬、紋鼬、艾鼬、虎鼬、鼬獾、緬甸鼬獾、狗獾、豬獾、大斑靈貓、椰子狸、果子狸、小齒椰子貓、縞靈貓、紅頰獴、食蟹獴、雲貓、豹貓、野豬、赤麂、小麂、菲氏麂、毛冠麂、狍、馴鹿、草兔、灰尾兔、華南兔、東北兔、雲南兔、東北黑兔、毛耳飛鼠、復齒鼯鼠、棕鼯鼠、雲南鼯鼠、海南鼯鼠、紅白鼯鼠、台灣鼯鼠、灰鼯鼠、栗褐鼯鼠、灰背大鼯鼠、白斑鼯鼠、小鼯鼠、溝牙鼯鼠、飛鼠、黑白飛鼠、羊絨鼯鼠、低泡飛鼠、松鼠、赤腹松鼠、黃足松鼠、藍腹松鼠、金背松鼠、五紋松鼠、白背松鼠、明紋花松鼠、隱紋花松鼠、橙腹長吻松鼠、泊氏長吻松鼠、紅頰長吻松鼠、紅腿長吻松鼠、橙喉長吻松鼠、條紋松鼠、岩松鼠、側紋岩松鼠、花鼠、掃尾豪豬、豪豬、雲南豪豬、花白竹鼠、大竹鼠、中華竹鼠、小竹鼠、社鼠
鳥綱 AVES 18目61科707種
紅喉潛鳥、黑喉潛鳥、小鸊鷉、黑頸鸊鷉、鳳頭鸊鷉、黑腳信天翁、白額鸌、灰鸌、短尾鸌、純褐鸌、白腰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白尾鸏、普通鸕鶿、暗綠背鸕鶿、紅臉鸕鶿、小軍艦鳥、白斑軍艦鳥、蒼鷺、草鷺、綠鷺、池鷺、牛背鷺、大白鷺、白鷺、中白鷺、夜鷺、栗鳽、黑冠鳽、黃葦鳽、紫背葦鳽、栗葦鳽、黑鳽、大麻鳽、東方白鸛、禿鸛、大紅鸛、黑雁、鴻雁、豆雁、小白額雁、灰雁、斑頭雁、雪雁、栗樹鴨、赤麻鴨、翹鼻麻鴨、針尾鴨、綠翅鴨、花臉鴨、羅紋鴨、綠頭鴨、斑嘴鴨、赤膀鴨、赤頸鴨、白眉鴨、琵嘴鴨、雲石斑鴨、赤嘴潛鴨、紅頭潛鴨、白眼潛鴨、青頭潛鴨、鳳頭潛鴨、斑背潛鴨、棉鳧、瘤鴨、小絨鴨、黑海番鴨、斑臉海番鴨、丑鴨、長尾鴨、鵲鴨、白頭硬尾鴨、白秋沙鴨、紅胸秋沙鴨、普通秋沙鴨、松雞、雪鶉、石雞、大石雞、中華鷓鴣、灰山鶉、斑翅山鶉、高原山鶉、鵪鶉、藍胸鶉、環頸山鷓鴣、紅胸山鷓鴣、綠腳山鷓鴣、紅喉山鷓鴣、白頰山鷓鴣、褐胸山鷓鴣、白眉山鷓鴣、台灣山鷓鴣、棕胸竹雞、灰胸竹雞、藏馬雞、雉雞、普通秧雞、藍胸秧雞、紅腿斑秧雞、白喉斑秧雞、小田雞、斑胸田雞、紅胸田雞、斑脅田雞、紅腳苦惡鳥、白胸苦惡鳥、董雞、黑水雞、紫水雞、骨頂雞、水雉、彩鷸、蠣鷸、鳳頭麥雞、灰頭麥雞、肉垂麥雞、距翅麥雞、灰斑鴴、金斑鴴、劍鴴、長嘴劍鴴、金眶鴴、環頸鴴、蒙古沙鴴、鐵嘴沙鴴、紅胸鴴、東方鴴、小嘴鴴、中杓鷸、白腰杓鷸、大杓鷸、黑尾塍鷸、斑尾塍鷸、鶴鷸、紅腳鷸、澤鷸、青腳鷸、白腰草鷸、林鷸、小黃腳鷸、磯鷸、灰尾漂鷸、漂鷸、翹嘴鷸、翻石鷸、半蹼鷸、長嘴鷸、孤沙錐、澳南沙錐、林沙錐、針尾沙錐、大沙錐、扇尾沙錐、丘鷸、姬鷸、紅腹濱鷸、大濱鷸、紅頸濱鷸、西方濱鷸、長趾濱鷸、小濱鷸、青腳濱鷸、斑胸濱鷸、尖尾濱鷸、岩濱鷸、黑腹濱鷸、彎嘴濱鷸、三趾鷸、勺嘴鷸、闊嘴鷸、流蘇鷸、䴉嘴鷸、黑翅長腳鷸、反嘴鷸、紅頸瓣蹼鷸、灰瓣蹼鷸、石鴴、大石鴴、領燕鴴、普通燕鴴、中賊鷗、黑尾鷗、海鷗、銀鷗、灰背鷗、灰翅鷗、北極鷗、漁鷗、紅嘴鷗、棕頭鷗、細嘴鷗、黑嘴鷗、楔尾鷗、三趾鷗、須浮鷗、白翅浮鷗、鷗嘴噪鷗、紅嘴巨鷗、普通燕鷗、粉紅燕鷗、黑枕燕鷗、黑腹燕鷗、白腰燕鷗、褐翅燕鷗、烏燕鷗、白額燕鷗、大鳳頭燕鷗、小鳳頭燕鷗、白頂玄鷗、白玄鷗、斑海雀、扁嘴海雀、冠海雀、角嘴海雀、毛腿沙雞、西藏毛腿沙雞、雪鴿、岩鴿、原鴿、歐鴿、中亞鴿、點斑林鴿、灰林鴿、紫林鴿、黑林鴿、歐斑鳩、山斑鳩、灰斑鳩、珠頸斑鳩、棕斑鳩、火斑鳩、綠翅金鳩、紅翅鳳頭鵑、斑翅鳳頭鵑、鷹鵑、棕腹杜鵑、四聲杜鵑、大杜鵑、中杜鵑、小杜鵑、栗斑杜鵑、八聲杜鵑、翠金鵑、紫金鵑、烏鵑、噪鵑、綠嘴地鵑、黑頂蛙嘴鴟、毛腿夜鷹、普通夜鷹、歐夜鷹、中亞夜鷹、埃及夜鷹、長尾夜鷹、林夜鷹、爪哇金絲燕、短嘴金絲燕、大金絲燕、白喉針尾雨燕、普通樓燕、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棕雨燕、紅頭咬鵑、紅腹咬鵑、普通翠鳥、斑頭大翠鳥、藍翡翠、黃喉蜂虎、栗喉蜂虎、藍喉蜂虎、藍須夜蜂虎、藍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三寶鳥、戴勝、大擬啄木鳥、斑頭綠擬啄木鳥、黃紋擬啄木鳥、金喉擬啄木鳥、黑眉擬啄木鳥、藍喉擬啄木鳥、藍耳擬啄木鳥、赤胸擬啄木鳥、蟻鴷、斑姬啄木鳥、白眉棕啄木鳥、栗啄木鳥、鱗腹啄木鳥、花腹啄木鳥、鱗喉啄木鳥、灰頭啄木鳥、紅頸啄木鳥、大黃冠啄木鳥、黃冠啄木鳥、金背三趾啄木鳥、竹啄木鳥、大灰啄木鳥、黑啄木鳥、大斑啄木鳥、白翅啄木鳥、黃頸啄木鳥、白背啄木鳥、赤胸啄木鳥、棕腹啄木鳥、紋胸啄木鳥、小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小星頭啄木鳥、三趾啄木鳥、黃嘴栗啄木鳥、大金背啄木鳥、歌百靈、蒙古百靈、雲雀、小雲雀、角百靈、褐喉沙燕、崖沙燕、岩燕、純色岩燕、家燕、洋斑燕、金腰燕、斑腰燕、白腹毛腳燕、煙腹毛腳燕、黑喉毛腳燕、山鶺鴒、黃鶺鴒、黃頭鶺鴒、灰鶺鴒、白鶺鴒、日本鶺鴒、印度鶺鴒、田鷚、平原鷚、布萊氏鷚、林鷚、樹鷚、北鷚、草地鷚、紅喉鷚、粉紅胸鷚、水鷚、山鷚、大鵑鵙、暗灰鵑鵙、粉紅山椒鳥、小灰山椒鳥、灰山椒鳥、灰喉山椒鳥、長尾山椒鳥、短嘴山椒鳥、赤紅山椒鳥、褐背鶲鵙、鉤嘴林鵙、鳳頭雀嘴鵯、領雀嘴鵯、紅耳鵯、黃臀鵯、白頭鵯、台灣鵯、白喉紅臀鵯、短腳鵯、黑翅雀鵯、大綠雀鵯、藍翅葉鵯、金額葉鵯、橙腹葉鵯、和平鳥、太平鳥、小太平鳥、虎紋伯勞、牛頭伯勞、紅背伯勞、紅尾伯勞、荒漠伯勞、栗背伯勞、棕背伯勞、灰背伯勞、黑額伯勞、灰伯勞、楔尾伯勞、金黃鸝、黑枕黃鸝、黑頭黃鸝、朱鸝、鵲色鸝、黑卷尾、灰卷尾、鴉嘴卷尾、古銅色卷尾、發冠卷尾、小盤尾、大盤尾、灰頭椋鳥、灰背椋鳥、紫背椋鳥、北椋鳥、粉紅椋鳥、紫翅椋鳥、黑冠椋鳥、絲光椋鳥、灰椋鳥、黑領椋鳥、紅嘴椋鳥、斑椋鳥、家八哥、八哥、林八哥、白領八哥、金冠樹八哥、鷯哥、黑頭噪鴉、短尾綠鵲、藍綠鵲、紅嘴藍鵲、台灣藍鵲、灰喜鵲、喜鵲、灰樹鵲、白尾地鴉、禿鼻烏鴉、達烏里寒鴉、渡鴉、棕眉山岩鷚、賀蘭山岩鷚、栗背短翅鶇、銹腹短翅鶇、日本歌鴝、紅尾歌鴝、紅喉歌鴝、藍喉歌鴝、棕頭歌鴝、金胸歌鴝、黑喉歌鴝、藍歌鴝、紅肋藍尾鴝、棕腹林鴝、台灣林鴝、鵲鴝、賀蘭山紅尾鴝、北紅尾鴝、藍額長腳地鴝、紫寬嘴鴝、綠寬嘴鴝、白喉石鵖、黑喉石鵖、黑白林鵖、台灣紫嘯鶇、白眉地鶇、虎斑地鶇、黑胸鶇、灰背鶇、烏灰鶇、棕背黑頭鶇、褐頭鶇、白腹鶇、斑鶇、白眉歌鶇、寶興歌鶇、劍嘴鶥、麗星鷯鶥、楔頭鷯鶥、寶興鶥雀、矛紋草鶥、大草鶥、棕草鶥、黑臉噪鶥、白喉噪鶥、白冠噪鶥、小黑領噪鶥、黑領噪鶥、條紋噪鶥、白頸噪鶥、褐胸噪鶥、黑喉噪鶥、黃喉噪鶥、雜色噪鶥、山噪鶥、黑額山噪鶥、灰翅噪鶥、斑背噪鶥、白點噪鶥、大噪鶥、眼紋噪鶥、灰脅噪鶥、棕噪鶥、栗頸噪鶥、斑胸噪鶥、畫眉、白頰噪鶥、細紋噪鶥、藍翅噪鶥、純色噪鶥、橙翅噪鶥、灰腹噪鶥、黑頂噪鶥、玉山噪鶥、紅頭噪鶥、麗色噪鶥、赤尾噪鶥、紅翅藪鶥、灰胸藪鶥、黃痣藪鶥、銀耳相思鳥、紅嘴相思鳥、棕腹鵙鶥、灰頭斑翅鶥、台灣斑翅鶥、金額雀鶥、黃喉雀鶥、棕頭雀鶥、棕喉雀鶥、褐頂雀鶥、灰奇鶥、白耳奇鶥、褐頭鳳鶥、紅嘴鴉雀、三趾鴉雀、褐鴉雀、斑胸鴉雀、點胸鴉雀、白眶鴉雀、棕翅緣鴉雀、褐翅緣鴉雀、暗色鴉雀、灰冠鴉雀、黃額鴉雀、黑喉鴉雀、短尾鴉雀、黑眉鴉雀、紅頭鴉雀、灰頭鴉雀、震旦鴉雀、山鶥、磷頭樹鶯、巨嘴短翅鶯、斑背大尾鶯、北蝗鶯、矛斑蝗鶯、蒼眉蝗鶯、大葦鶯、黑眉葦鶯、細紋葦鶯、嘰咋柳鶯、東方嘰咋柳鶯、林柳鶯、黃腹柳鶯、棕腹柳鶯、灰柳鶯、褐柳鶯、煙柳鶯、棕眉柳鶯、巨嘴柳鶯、橙斑翅柳鶯、黃眉柳鶯、黃腰柳鶯、甘肅柳鶯、四川柳鶯、灰喉柳鶯、極北柳鶯、烏嘴柳鶯、暗綠柳鶯、雙斑綠柳鶯、灰腳柳鶯、冕柳鶯、冠紋柳鶯、峨嵋柳鶯、海南柳鶯、白斑尾柳鶯、黑眉柳鶯、戴菊、台灣戴菊、寬嘴鶲鶯、鳳頭雀鶯、白喉林鶲、白眉姬鶲、黃眉姬鶲、鴝姬鶲、紅喉姬鶲、棕腹大仙鶲、烏鶲、灰紋鶲、北灰鶲、褐胸鶲、壽帶鳥、紫壽帶鳥、大山雀、西域山雀、綠背山雀、台灣黃山雀、黃頰山雀、黃腹山雀、灰藍山雀、煤山雀、黑冠山雀、褐冠山雀、沼澤山雀、褐頭山雀、白眉山雀、紅腹山雀、雜色山雀、黃眉林雀、冕雀、銀喉長尾山雀、紅頭長尾山雀、黑眉長尾山雀、銀臉長尾山雀、淡紫鳾、巨鳾、麗鳾、滇鳾、攀雀、紫頰直嘴太陽鳥、黃腹花蜜鳥、紫色蜜鳥、藍枕花蜜鳥、黑胸太陽鳥、黃腰太陽鳥、火尾太陽鳥、藍喉太陽鳥、綠喉太陽鳥、叉尾太陽鳥、長嘴捕蛛鳥、紋背捕蛛鳥、暗綠綉眼鳥、紅脅綉眼鳥、灰腹綉眼鳥、樹麻雀、山麻雀、紅梅花雀、栗腹文鳥、燕雀、金翅雀、黃雀、白腰朱頂雀、極北朱頂雀、黃嘴朱頂雀、赤胸朱頂雀、桂紅頭嶺雀、粉紅腹嶺雀、大朱雀、擬大朱雀、紅胸朱雀、暗胸朱雀、赤朱雀、沙色朱雀、紅腰朱雀、點翅朱雀、棕朱雀、酒紅朱雀、玫紅眉朱雀、紅眉朱雀、曙紅朱雀、白眉朱雀、普通朱雀、北朱雀、斑翅朱雀、藏雀、松雀、紅交嘴雀、白翅交嘴雀、長尾雀、血雀、金枕黑雀、褐灰雀、灰頭灰雀、紅頭灰雀、灰腹灰雀、紅腹灰雀、黑頭蠟嘴雀、黑尾蠟嘴雀、錫嘴雀、朱鵐、黍鵐、白頭鵐、黑頭鵐、褐頭鵐、栗鵐、黃胸鵐、黃喉鵐、黃鵐、灰頭鵐、硫黃鵐、圃鵐、灰頸鵐、灰眉岩鵐、三道眉草鵐、栗斑腹鵐、栗耳鵐、田鵐、小鵐、黃眉鵐、灰鵐、白眉鵐、藏鵐、紅頸葦鵐、葦鵐、蘆鵐、藍鵐、鳳頭鵐、鐵爪鵐、雪鵐

兩棲綱

兩棲綱 PHIBIA 3目10科291種
版納魚螈、無斑山溪鯢、龍洞山溪鯢、山溪鯢、北方山溪鯢、鹽源山溪鯢、安吉小鯢、中國小鯢、台灣小鯢、東北小鯢、滿洲小鯢、能高山小鯢、巴鯢、爪鯢、商城肥鯢、新疆北鯢、秦巴北鯢、極北鯢、呈貢蠑螈、藍尾蠑螈、東方蠑螈、潮汕蠑螈、滇池蠑螈、琉球棘螈、黑斑肥螈、無斑肥螈、尾斑瘰螈、中國瘰螈、富鍾瘰螈、廣西瘰螈、香港瘰螈、棕黑疣螈、強婚刺鈴蟾、大蹼鈴蟾、微蹼鈴蟾、東方鈴蟾、沙坪無耳蟾、寬頭短腿蟾、緬北短腿蟾、平頂短腿蟾、沙巴擬髭蟾、東南亞擬髭蟾、高山掌突蟾、峨山掌突蟾、掌突蟾、腹斑掌突蟾、淡肩角蟾、短肢角蟾、尾突角蟾、大圍山角蟾、大花角蟾、腺角蟾、肯氏角蟾、掛墩角蟾、白頜大角蟾、莽山角蟾、小角蟾、南江角蟾、峨眉角蟾、突肛角蟾、粗皮角蟾、凹項角蟾、棘指角蟾、小口擬角蟾、突肛擬角蟾、川北齒蟾、棘疣齒蟾、景東齒蟾、利川齒蟾、大齒蟾、密點齒蟾、峨眉齒蟾、秉志齒蟾、寶興齒蟾、紅點齒蟾、疣刺齒蟾、無蹼齒蟾、鄉城齒蟾、高山齒突蟾、西藏齒突蟾、金項齒突蟾、胸腺齒突蟾、貢山齒突蟾、六盤齒突蟾、花齒突蟾、刺胸齒突蟾、寧陝齒突蟾、林芝齒突蟾、平武齒突蟾、皺皮齒突蟾、錫金齒突蟾、圓疣齒突蟾、巍氏齒突蟾、哀牢髭蟾、峨眉髭蟾、雷山髭蟾、劉氏髭蟾、哀牢蟾蜍、華西蟾蜍、盤谷蟾蜍、隱耳蟾蜍、頭盔蟾蜍、中華蟾蜍、喜山蟾蜍、沙灣蟾蜍、黑眶蟾蜍、岷山蟾蜍、新疆蟾蜍、花背蟾蜍、史氏蟾蜍、西藏蟾蜍、圓疣蟾蜍、綠蟾蜍、卧龍蟾蜍、鱗皮厚蹼蟾、無棘溪蟾、疣棘溪蟾、華西樹蟾、中國樹蟾、貢山樹蟾、日本樹蟾、三港樹蟾、華南樹蟾、秦嶺樹蟾、昭平樹蟾、雲南小狹口蛙、花細狹口蛙、孟連細狹口蛙、北方狹口蛙、花狹口蛙、四川狹口蛙、多疣狹口蛙、大姬蛙、粗皮姬蛙、小弧斑姬蛙、合征姬蛙、飾紋姬蛙、花姬蛙、德力娟蛙、台灣娟蛙、西域湍蛙、崇安湍蛙、棘皮湍蛙、海南湍蛙、香港湍蛙、康定湍蛙、涼山湍蛙、理縣湍蛙、棕點湍蛙、突吻湍蛙、四川湍蛙、勐養湍蛙、山湍蛙、華南湍蛙、小湍蛙、綠點湍蛙、武夷湍蛙、北小岩蛙、劉氏小岩蛙、網紋小岩蛙、西藏小岩蛙、高山倭蛙、倭蛙、腹斑倭蛙、尖舌浮蛙、圓舌浮蛙、緬北棘蛙、大吉嶺棘蛙、棘腹蛙、錯那棘蛙、小棘蛙、眼斑棘蛙、九龍棘蛙、棘臂蛙、劉氏棘蛙、花棘蛙、尼泊爾棘蛙、合江棘蛙、側棘蛙、棘胸蛙、雙團棘胸蛙、彈琴蛙、阿爾泰林蛙、黑龍江林蛙、雲南臭蛙、安龍臭蛙、中亞林蛙、版納蛙、海蛙、昭覺林蛙、中國林蛙、峰斑蛙、仙姑彈琴蛙、海扇威蛙、脆皮蛙、葉邦蛙、無指盤臭蛙、沼蛙、合江臭蛙、桓仁林蛙、日本林蛙、光務臭蛙、大頭蛙、崑崙林蛙、闊褶蛙、澤蛙、江城蛙(暫名)、大綠蛙、長肢蛙、龍勝臭蛙、長趾蛙、綠臭蛙、小山蛙、多齒蛙(暫名)、黑斜線蛙、黑斑蛙、黑耳蛙、黑帶蛙、金錢蛙、滇蛙、八重山彈琴蛙、隆肛蛙、湖蛙、粗皮蛙、庫力昂蛙、桑植蛙、梭德氏蛙、花臭蛙、脛腺蛙、細刺蛙、棕背蛙、台北蛙、滕格里蛙、滇南臭蛙、天台蛙、凹耳蛙、棘肛蛙、竹葉蛙、威寧蛙、霧川臭蛙、明全蛙、日本溪樹蛙、海南溪樹蛙、壯溪樹蛙、背條跳樹蛙、琉球跳樹蛙、面天跳樹蛙、側條跳樹蛙、白斑小樹蛙、安氏小樹蛙、鋸腿小樹蛙、黑眼瞼小樹蛙、金秀小樹蛙、隴川小樹蛙、墨脫小樹蛙、勐臘小樹蛙、眼斑小樹蛙、白頰小樹蛙、紅吸盤小樹蛙、香港小樹蛙、經甫泛樹蛙、大泛樹蛙、杜氏泛樹蛙、棕褶泛樹蛙、洪佛泛樹蛙、斑腿泛樹蛙、無聲囊泛樹蛙、黑點泛樹蛙、峨眉泛樹蛙、屏邊泛樹蛙、普洱泛樹蛙、昭覺泛樹蛙、民雄樹蛙、橙腹樹蛙、雙斑樹蛙、貢山樹蛙、大吉嶺樹蛙、白頜樹蛙、莫氏樹蛙、伊枷樹蛙、翡翠樹蛙、黑蹼樹蛙、紅蹼樹蛙、台北樹蛙、橫紋樹蛙、疣腿樹蛙、疣足樹蛙、瑤山樹蛙、馬來疣斑樹蛙、廣西疣斑樹蛙、西藏疣斑樹蛙 巨蜥

爬行綱

爬行綱 REPTILIA 2目20科395種
國家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鱉
國家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鱉
平胸龜、大頭烏龜、黑頸水龜、烏龜、黃緣盒龜、黃額盒龜、黃金龜、金頭閉殼龜、百色閉殼龜、潘氏閉殼龜、瓊崖閉殼龜、周氏閉殼龜、齒緣龜、艾氏擬水龜、黃喉擬水龜、臘戍擬水龜、缺頜花龜、菲氏花龜、中華花龜、鋸緣攝龜、眼斑龜、擬眼斑龜、四眼斑龜、緬甸陸龜、砂鱉、東北鱉、小鱉、鱉、斑鱉、隱耳漠虎、新疆漠虎、蠍虎、長裸趾虎、卡西裸趾虎、墨脫裸趾虎、灰裸趾虎、西藏裸趾虎、莎車裸趾虎、截趾虎、耳疣壁虎、中國壁虎、鉛山壁虎、多疣壁虎、蘭嶼壁虎、海南壁虎、蹼趾壁虎、無蹼壁虎、太白壁虎、原尾蜥虎、密疣蜥虎、疣尾蜥虎、鋸尾蜥虎、台灣蜥虎、沙壩半葉趾虎、雲南半葉趾虎、鱗趾虎、雅美鱗趾虎、新疆沙虎、吐魯番沙虎、伊犁沙虎、托克遜沙虎、瞼虎、憑祥瞼虎、長棘蜥、麗棘蜥、短肢樹蜥、棕背樹蜥、綠背樹蜥、蚌西樹蜥、西藏樹蜥、墨脫樹蜥、細鱗樹蜥、白唇樹蜥、變色樹蜥、裸耳飛蜥、斑飛蜥、長肢攀蜥、短肢攀蜥、裸耳攀蜥、草綠攀蜥、宜賓攀蜥、喜山攀蜥、宜蘭攀蜥(新擬)、溪頭攀蜥、米倉山攀蜥、琉球攀蜥、麗紋攀蜥、台灣攀蜥、四川攀蜥、昆明攀蜥、雲南攀蜥、喜山岩蜥、西藏岩蜥、拉薩岩蜥、新疆岩蜥、塔里木岩蜥、南亞岩蜥、吳氏岩蜥、蠟皮蜥、異鱗蜥、白條沙蜥、葉城沙蜥、紅尾沙蜥、南疆沙蜥、草原沙蜥、奇台沙蜥、居岩沙蜥、烏拉爾沙蜥、旱地沙蜥、紅原沙蜥、無斑沙蜥、白梢沙蜥、庫車沙蜥、大耳沙蜥、寬鼻沙蜥、荒漠沙蜥、西藏沙蜥、變色沙蜥、青海沙蜥、澤當沙蜥、長鬣蜥、喉褶蜥、草原蜥、台灣脆蜥蛇、細脆蛇蜥、海南脆蛇蜥、脆蛇蜥、孟加拉巨蜥、香港雙足蜥、白尾雙足蜥、麗斑麻蜥、敏麻蜥、山地麻蜥、喀什麻蜥、網紋麻蜥、密點麻蜥、荒漠麻蜥、快步麻蜥、蟲紋麻蜥、捷蜥蜴、胎生蜥蜴、峨眉地蜥、台灣地蜥、崇安地蜥、黑龍江草蜥、台灣草蜥、雪山草蜥、恆春草蜥、北草蜥、南草蜥、蓬萊草蜥、白條草蜥、阿賴山裂臉蜥、光蜥、岩岸島蜥、黃紋石龍子、中國石龍子、藍尾石龍子、劉氏石龍子、崇安石龍子、四線石龍子、大渡石龍子、長尾南蜥、多棱南蜥、多線南蜥、昆明滑蜥、長肢滑蜥、台灣滑蜥、喜山滑蜥、桓仁滑蜥、拉達克滑蜥、寧波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西域滑蜥、南滑蜥、瓦山滑蜥、錫金滑蜥、秦嶺滑蜥、墨脫滑蜥、股鱗蜒蜥、銅蜒蜥、斑蜒蜥、台灣蜒蜥、緬甸棱蜥、廣西棱蜥、海南棱蜥、中國棱蜥、白頭鉤盲蛇、鉤盲蛇、大盲蛇、恆春盲蛇、瘰鱗蛇、海南閃鱗蛇、閃鱗蛇、紅尾筒蛇、紅沙蟒、東疆沙蟒、東方沙蟒、青脊蛇、台灣脊蛇、海南脊蛇、井岡山脊蛇、美姑脊蛇、阿里山脊蛇、棕脊蛇、黑脊蛇、無顳鱗腹鏈蛇、黑帶腹鏈蛇、白眉腹鏈蛇、綉鏈腹鏈蛇、棕網腹鏈蛇、卡西腹鏈蛇、瓦屋山腹鏈蛇、台北腹鏈蛇、腹斑腹鏈蛇、八線腹鏈蛇、麗紋腹鏈蛇、雙帶腹鏈蛇、平頭腹鏈蛇、坡普腹鏈蛇、棕黑腹鏈蛇、草腹鏈蛇、緬北腹鏈蛇、東亞腹鏈蛇、白眶蛇、滇西蛇、珠光蛇、綠林蛇、廣西林蛇、紋花林蛇、繁花林蛇、尖尾兩頭蛇、鈍尾兩頭蛇、雲南兩頭蛇、金花蛇、花脊游蛇、黃脊游蛇、純綠翠青蛇、翠青蛇、橫紋翠青蛇、喜山過樹蛇、過樹蛇、八莫過樹蛇、黃鏈蛇、粉鏈蛇、赤鏈蛇、白鏈蛇、赤峰錦蛇、雙斑錦蛇、王錦蛇、團花錦蛇、白條錦蛇、灰腹綠錦蛇、南峰錦蛇、玉斑錦蛇、百花錦蛇、橫斑錦蛇、紫灰錦蛇、綠錦蛇、三索錦蛇、紅點錦蛇、棕黑錦蛇、黑眉錦蛇、黑斑水蛇、腹斑水蛇、中國水蛇、鉛色水蛇、滑鱗蛇、白環蛇、雙全白環蛇、寮國白環蛇、黑背白環蛇、細白環蛇、頸棱蛇、水游蛇、棋斑水游蛇、喜山小頭蛇、方花小頭蛇、菱斑小頭蛇、中國小頭蛇、紫棕小頭蛇、管狀小頭蛇、台灣小頭蛇、昆明小頭蛇、圓斑小頭蛇、龍勝小頭蛇、黑帶小頭蛇、橫紋小頭蛇、寧陝小頭蛇、飾紋小頭蛇、山斑小頭蛇、香港后棱蛇、橫紋后棱蛇、莽山後棱蛇、廣西后棱蛇、沙壩后棱蛇、掛墩后棱蛇、側條后棱蛇、山溪后棱蛇、福建后棱蛇、寮國后棱蛇、平鱗鈍頭蛇、棱鱗鈍頭蛇、鈍頭蛇、台灣鈍頭蛇、緬甸鈍頭蛇、橫斑鈍頭蛇、橫紋鈍頭蛇、喜山鈍頭蛇、福建鈍頭蛇、頸斑蛇、緬甸頸斑蛇、福建頸斑蛇、雲南頸斑蛇、紫沙蛇、花條蛇、橫紋斜鱗蛇、崇安斜鱗蛇、斜鱗蛇、花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海南頸槽蛇、喜山頸槽蛇、緬甸頸槽蛇、黑紋頸槽蛇、頸槽頸槽蛇、九龍頸槽蛇、紅脖頸槽蛇、台灣頸槽蛇、虎斑頸槽蛇、黃腹桿蛇、尖喙蛇、黑頭劍蛇、黑領劍蛇、環紋華游蛇、赤鏈華游蛇、華游蛇、溫泉蛇、山坭蛇、小頭坭蛇、漁游蛇、黑網烏梢蛇、烏梢蛇、黑線烏梢蛇、金環蛇、銀環蛇、福建麗紋蛇、麗紋蛇、台灣麗紋蛇、舟山眼鏡蛇、孟加拉眼鏡蛇、眼鏡王蛇、灰藍扁尾海蛇、扁尾海蛇、半環扁尾海蛇、棘眥海蛇、棘鱗海蛇、龜頭海蛇、青灰海蛇、青環海蛇、環紋海蛇、小頭海蛇、黑頭海蛇、淡灰海蛇、截吻海蛇、平頦海蛇、長吻海蛇、海蝰、白頭蝰、尖吻蝮、短尾蝮、中介蝮、六盤山蝮、秦嶺蝮、岩棲蝮、蛇島蝮、高原蝮、烏蘇里蝮、莽山烙鐵頭、山烙鐵頭蛇、察隅烙鐵頭蛇、菜花原矛頭蝮、原矛頭蝮、鄉城原矛頭蝮、白唇竹葉青蛇、台灣竹葉青蛇、墨托竹葉青蛇、竹葉青蛇、西藏竹葉青蛇、雲南竹葉青蛇、極北蝰、圓斑蝰、草原蝰

昆蟲綱

昆蟲綱 INSECTA 17目72科120屬另110種
江西叉突襀、海南華鈕襀、吉氏小扁襀、史氏長卷襀、怪螳屬(所有種)、魏氏巨蝓、四川無肛蝓、尖峰嶺彪蝓、污色無翅刺蝓、葉蝓屬(所有種)、廣西瘤蝓、褐脊瘤胸蝓、中華仿圓筒蝓、食蚧雙突圍嚙、線斑觸嚙、黃脊扁角紋薊馬、墨脫埃蛾蠟蟬、紅翅梵蠟蟬、漆點旌翅顏蠟蟬、碧蟬屬(所有種)、彩蟬屬(所有種)、琥珀蟬屬(所有種)、硫磺蟬屬(所有種)、擬紅眼蟬屬(所有種)、篤蟬屬(所有種)、西藏管尾犁胸蟬、周氏角蟬、新象棘蟬、野核桃聲毛管蚜、柳粉虱蚜、田鱉、山字寬盾蝽、海南桿蝓豬蝽、中華脈齒蛉、碩華盲蛇蛉、中華旌蛉、雙鋸球胸虎甲、步甲屬拉步甲亞屬(所有種)、步甲屬碩步甲亞屬(所有種)、大衛兩棲甲、中華兩棲甲、大尖鞘叩甲、凹頭叩甲、麗叩甲、黔麗叩甲、二斑麗叩甲、朱肩麗叩甲、綠腹麗叩甲、眼紋斑叩甲、豹紋斑叩甲、木棉梳角叩甲、海南碩黃吉丁、紅綠金吉丁、北部灣金吉丁、綠點橢圓吉丁、三色紅瓢蟲、龜瓢蟲、李氏長足甲、彩壁金龜屬(所有種)、戴褐臂金龜、脛曉扁犀金龜、叉犀金龜屬(所有種)、葛蛀犀金龜、細角尤犀金龜、背黑正鰓金龜、群斑帶花金龜、褐斑背角花金龜、四斑幽花金龜、中華奧鍬甲、巨叉鍬甲、幸運鍬甲、細點音天牛、紅腹膜花天牛、畸腿半鞘天牛、超高螢葉甲、大寬喙象、擬蚤螻(蟲扇)、周氏新蠍蛉、中華石蛾、梵凈蛉蛾、井岡小翅蛾、大黃長角蛾、北京舉肢蛾、巨燕蛾、紫曲紋燈蛾、隴南樺蛾、半目大蠶蛾、烏桕大蠶蛾、冬青大蠶蛾、黑褐蘿紋蛾、喙鳳蝶屬(所有種)、虎鳳蝶屬(所有種)、錘尾鳳蝶、台灣鳳蝶、紅斑美鳳蝶、旖鳳蝶、尾鳳蝶屬(所有種)、曙鳳蝶屬(所有種)、裳鳳蝶屬(所有種)、寬尾鳳蝶屬(所有種)、燕鳳蝶、綠帶燕鳳蝶、眉粉蝶屬(所有種)、最美紫蛺蝶、黑紫蛺蝶、枯葉蛺蝶、絹蝶屬(所有種)、黑眼蝶、岳眼蝶屬(所有種)、豹眼蝶、箭環蝶屬(所有種)、森下交脈環蝶、陝灰蝶屬(所有種)、虎灰蝶、大傘弄蝶、古田釘突食蟲虻、中國突眼蠅、銅綠狹甲蠅、海南木蓮枝角葉蜂、蝙蛾角突姬蜂、黑藍鑿姬蜂、短異潛水蜂、馬尾繭蜂、梵凈山華甲繭蜂、天牛繭蜂、麗錐腹金小蜂、貴州華顎細蜂、中華新蜂、葉齒金綠泥蜂、雙齒多刺蟻、鼎突多刺蟻、偽猛熊蜂、中華蜜蜂
合計 5綱 46目 177科 1591種 及 昆蟲120屬的所有種和另外110種

部分動物介紹


豹貓
豹貓
豹貓
豹貓(學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產於亞洲的貓科動物,許多台灣的地方民眾則習稱為石虎。豹貓的體型與家貓大致相仿,但各亞種的差別比較大,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亞種平均體長45厘米,尾長20厘米,而西伯利亞的亞種體長則達到60厘米,尾長40厘米。豹貓的毛皮也有很多種顏色:南方的豹貓為黃色,北方的則為銀灰色。胸部及腹部是白色。豹貓的斑點一般為黑色。豹貓是夜行動物,通常以嚙齒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除了交配季節外,它們一般為獨處。豹貓的妊娠期為65~70天,每胎2~4個幼仔。
中文名稱豹貓哺乳綱
外文名稱Leopard Cat亞綱真獸亞綱
別稱銅錢貓,石虎等食肉目
動物界貓科
脊索動物門亞科貓亞科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華南兔
華南兔
華南兔
【中文名】:華南兔
【學名】:Lepus sinensis
【英文名】:hare
【分類】:兔形目、兔科、兔屬
【簡介】 :華南兔,也稱短耳兔;俗稱野兔、草兔,是體型較小的一種野兔。一般體長35~43 cm,尾長7~9 cm,比蒙古兔耳朵稍短,因而也稱短耳兔。華南兔的尾部背面毛與背部毛一致,體重1~2.5kg,上海野兔在形態特徵與生活在其他地區的野兔有一定的差異。上海野兔的體毛顏色比較暗,頸部背側有一塊棕黃色的斑塊;體背棕土黃色,背脊有不規則的黑色縱紋。尾背毛色與體背面腹毛為淡土黃色或淺棕色,其餘部分是深淺不同的棕褐色。上海的野兔主要生活在農田中,以農田田埂上的雜草為食,也取食農作物,盜食豆苗、麥苗和蔬菜。在上海地區,野兔隱蔽在林緣、灌叢、竹林中,利用舊墳、土丘等地方居住,自己很少打洞。上海野兔的數量相對比較少,對農作物的危害很小。只是在春季,農民種植的黃豆出苗時,因當時農田中植物比較少,豆苗的營養又比較好,野兔大量取食豆苗,引起一定的危害。
赤腹松鼠
【中名】:赤腹松鼠
赤腹松鼠
赤腹松鼠
【英名】:Red-bellied Tree Squirrel
【學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allas
【分類】:嚙齒目,松鼠科,麗松鼠屬
【棲息地】:海拔2500公尺以下森林至平地
【食物】:種子,果實,嫩芽,花
【重量】:梨45克
【頭身長】:20公分,尾長7.6~25.4公分
【仔數】:3~4隻
【分佈】:陝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福建、台灣、海南、東南亞
刺蝟
刺蝟
刺蝟
食蟲目蝟科刺蝟亞科的通稱。又名刺球。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吻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適於食蟲;受驚時,全身棘刺豎立,捲成如刺球狀,頭和4足均不可見。分佈於亞洲、歐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帶。中國有2屬4種。普通刺蝟棲山地森林,有一部分刺蝟會棲息於樹上、草原、農田、灌叢等,晝伏夜出,取食各種小動物,兼食植物,有時為害瓜果。冬眠。
【名稱】:鼬
【拉丁學名】:Mustela
【英文名】:weasel、 stoat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文別名】:黃鼠狼、黃鼬
【分類】:動物界、哺乳綱、食肉目、鼬科
【體長】:最小的伶鼬體長13~20厘米。體型較大的黃鼬和艾鼬體長30~50厘米。
【體重】:最小的伶鼬體重30~70克。體型較大的黃鼬和艾鼬體重0.5~1千克。
【形態特徵】:鼬是鼬科種類動物的通稱,全世界共有17種。該科動物的普遍特點是狀似鼠而身長尾大,軀體削瘦、四肢較短,屬於小型食肉動物,動作矯捷無倫,遇到侵害能由肛門分泌臭液自衛,
【毛色】:大多數種類有赤褐色的毛皮,軀體下半部呈白色或黃色。冬天有少數種類如白鼬、伶鼬會褪去夏毛更換冬毛,因而出現白色的個體,是適於雪地景觀的保護色。
【壽命】: 8~19年
中華竹鼠
中華竹鼠
中華竹鼠
中華竹鼠又稱竹鼠、芒鼠,屬哺乳綱嚙齒目竹鼠科。體胖,長約25~35 厘米,背部、腹部灰色,眼和耳部小,四肢和尾短,生活在竹林、芒桿內,穴居,食竹子、芒桿及其地下莖。分佈在我國雲南、貴州、廣東、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及緬甸北部。
中華竹鼠(Rnizomyssinehsis)亦稱竹鼠、芒鼠、竹餾、竹根鼠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嚙齒目,竹鼠科,竹鼠屬。分佈於南亞及東非一帶。在我國有一屬三種,有竹鼠、中華竹鼠、花白竹鼠。中華竹鼠是其中一種,主要分佈於雲南、貴州、廣東、福建、湖北、四川等地以及緬甸。它是我國的一種特種野生動物,我國自1990年初開始人工飼養,並獲得成功。
紅嘴相思鳥
紅嘴相思鳥
紅嘴相思鳥
紅嘴相思鳥Leiothrix lutea;Red-billed Leiothrix
【學名】Leiothrix lutea
【中文名】紅嘴相思鳥
【英文名】Red-billed Leiothrix
【體長】12-15.5厘米
【描述】色艷可人的小巧鶥類,具明顯紅嘴。上體橄欖綠,眼周有黃色塊斑,下體橙黃。尾近黑而略分叉。翼略黑,紅色和黃色的羽緣在歇息時成明顯的翼紋。
【叫聲】響亮、悅耳、歡快。
【習性】群居或與其它小鳥混群,棲於林下植被,動作活潑輕捷。
【分佈】我國南方以及印度、尼泊爾到越南北部一帶。
【繁殖】繁殖期為5~6月,在荊棘或矮樹上營巢,產卵3~5枚。
【別名】:紅嘴玉、相思鳥、紅嘴綠觀音。屬雀形目,鶲科,畫眉亞科。留居在長江流域及以江南廣大地區
小田雞
小田雞 Baillon's Crake
鶴形目 > 秧雞科 > 田雞屬
GRUIFORMES > Rallidae > Porzana pusill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Pallas, 1776)
描述:體纖小(18厘米)的灰褐色田雞。嘴短,背部具白色縱紋,兩脅及尾下具白色細橫紋。雄鳥:頭頂及上體紅褐,具黑白色縱紋;胸及臉灰色。雌鳥色暗,耳羽褐色。幼鳥頦偏白,上體具圓圈狀白色點斑。與姬田雞區別在上體褐色較濃且多白色點斑,兩脅多橫斑,嘴基無紅色,腿偏粉色。
虹膜-紅色;嘴-偏綠;腳-偏粉。
山斑山斑雞暫時未收集到資料,請各大網友編輯。
鵪鶉
鵪鶉是雉科中體形較小的一種。野生鵪鶉尾短翅長而尖,上體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間雜,具有淺黃色羽干紋,下體灰白色,頰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謝淡黃色。雌鳥與雄鳥顏色相似,分佈廣泛於中國四川、黑龍江、吉林、遼寧、青海、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雲南、福建、廣東等地。
鵪鶉
鵪鶉
中文名稱鵪鶉鳥綱
外文名稱Common Quail亞綱今鳥亞綱
別稱鶉鳥、宛鶉、奔鶉雞形目
動物界雉科
脊索動物門鵪鶉屬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拉丁文名稱Coturnix cotu
針尾鴨
針尾鴨
針尾鴨
針尾鴨(學名:Anas acuta)是中型游禽,屬水鴨類。飛行迅速。在各種內陸河流、湖泊、低洼濕地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在開闊的沿海地帶,如空曠的海灣、海港等地常能夠見到數百隻的集群。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鳥類。廣佈於中國全境,也分佈於歐洲北部、北美及北非。
中文名稱針尾鴨雁形目
外文名稱Northern Pintail鴨科
別稱長尾鳧、長鬧、拖槍鴨、中鴨鴨屬
動物界拉丁學名Anas acuta
脊索動物門命名時間Linnaeus, 1758
鳥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