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聯罐
五聯罐
它由瓶體和肩部堆塑起人物、動物、建築等形狀,上部塑著五個圓形管瓶而得名。
東漢、三國時期墓葬中常見的瓷制隨葬品,其造型是在一個大罐的口沿和肩部塑以五個開關相同的小罐。灰褐色胎,青褐色釉。三國時五聯罐的中罐較前期增大,其它四罐逐漸縮小,出現了堆塑的人物、樓閣和羊、鳥等。最後中罐變成大口,周圍的四罐被樓台亭閣和各種堆塑所替代。
根據古墓葬出土的文物來考證,五聯罐的實際用途為冥器是士大夫階層中流行的一種特殊的隨葬器物,不過有的五聯罐內還發現盛有炭化的穀物標本結塊,有的罐內凈空當是陳設法器,由於宗教傳入的影響促使宗教意識也滲透到堆塑之中。這種形式在金衢地區墓葬出土器物中較為普遍存在。
三國樂技五聯罐
整個器物分上下兩層,上層由五個小罐組成。此罐胎質較粗,呈青灰色;施青黃釉到底,胎釉結合不緊密,下部剝釉尤甚,釉面均有開片現象。上層五個小罐的上部做成凹臉高鼻,圓眼正視的人形。中間一個形體較大,身著短衫,穩身端坐,左手抱一幼兒,撫腮貼臉,右手抱一幼兒於胸前。周圍四個小罐的人物,各持一件樂器,正在為下面的雜技表演伴奏。下層的腹肩部位,堆塑有雜技俑。
這件五聯罐,是一個主人懷抱二幼兒欣賞在簫鼓樂伴奏下的雜技表演。其塑造的人物均非漢人,由此可見當時民族文化交流之一斑。是研究當時人們文化娛樂生活的生動實物資料。
由來:1983年4月15日,合肥市一位市民向合肥市文物管理處捐獻的陶罐。
五聯罐
據考證,五聯罐就是一種陪葬明器,當然不是所有的墓葬都有資格陪葬這個物件,一般只有士大夫階層才會使用。
鑒賞:底部為一個大罐,上面托著五個相互粘連的小罐並與大罐捏塑合為一體,小罐中間為一較大陶罐,四周另置四個小罐,整體都為圓鼓腹,平底,胎呈灰色,通體無釉。這個五聯罐非常樸素,其他地方出土的不少五聯罐的瓶體和肩部還堆塑有人物、動物、建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