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葉

灰葉

徠灰葉,半灌木,高30~60cm。幼枝被白色疏柔毛。莖圓柱形,近直立,多分枝。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7~17,小葉片橢圓披針形,長2cm,寬0.5cm,先端鈍或略凹,有小銳尖,背面有白色平伏短柔毛,側脈多而密;托葉線狀,錐尖。

形態特徵


灰葉 半灌木,背面有白色平伏短柔毛,側脈多而密;托葉線狀,錐尖。總狀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軸、花萼及旗瓣外面均有白色柔毛;花冠淡紫色,長約7mm。莢果扁條狀,先端外彎略似鐮刀狀,長3~5cm,寬約4mm,疏生短柔毛。種子4~10顆,腎形,黑褐色。花期7月,果期9~10月。
豆科灰葉屬植物灰葉Tephrosia purpurea (L.) Pers.,以根、莖、葉入葯。全年可采,曬乾。
微苦,平。有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以根部毒性較大。人體中毒主要以腹瀉為主。還能毒魚和殺蟲。

分佈範圍


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主要價值


解表,健脾燥濕,行氣止痛。用於風熱感冒,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慢性胃炎;外用治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


徠全草或根3錢。外用適量,全草煎水洗患處。

備註


全草有毒,以根部為最毒,含有灰葉素(tephrosin)和魚藤素(deguelin)。中毒癥狀:腹瀉。按一般中毒急救原則處理。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