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板
流行於濟寧地區的民間祭祀舞蹈
陰陽板是一種流傳在鄒城市后八里溝一帶的民間舞蹈,屬於求雨祭祀舞蹈,因是兩板相擊而舞,故又稱"打陰陽",已有400餘年的歷史。
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傳說"八仙過海"中的曹國舅,是一位曠達豪爽、散財濟貧的好神仙,他手中有兩塊神通廣大的木板,一陰一陽,專門用來調節世間"陰陽",為民造福。後來人們為求消災免禍,驅惡辟邪,討得曹國舅興高采烈,手舞足蹈,故成此舞,取名"陰陽板"舞。八里溝村位於鄒城市東北的丘陵地帶,舊時完全靠天吃飯,因多旱天,故求雨祭祀活動較多,天長日久也就形成了當地特有的求雨祭祀形式。陰陽板表演兩人一對,一男一女,人數不限,少則百餘人,多則數千人。男子赤胸,身披"八卦帶",著燈籠褲,黑布鞋。女子扎頭巾,帶頭花,穿大襟褂、彩褲、繡鞋。陰陽板表演分為"行進"和"場子"兩種方式。"行進"過程中,忽而兩翼互相穿插形成"二龍盤柱",忽而四隊互相穿行出"串連環"、"雙串環",忽而又是"捆麻花"、"萬花筒",邊走邊舞,聲勢浩大。"場子"表演,則是在"神棚"前的開闊場地上,表演者邊敲邊舞,同時加入各種雜耍動作和男女逗情動作表演,場面相當活躍。舞者步伐靈活、動作協調,表情風趣幽默,極具感染力。表演中,男演員在空中旋轉360度的"跳轉步"、腳貼地面向後滑行的"後退步",著實讓人為之驚嘆;女演員的"三步一踮"、"蹦蹦步",動作輕盈活潑。特別是男女對舞中的"陰陽追逐",舞者排列成圓形的"降祥雲"陣型擊板,一名女舞者擊板出列,繞陣慢跑,這時一名男舞者隨即跟出,在女的後面作追逐狀,時而蹲著跳步追逐,時而連翻筋斗。"陰陽對腳" “陰陽板”,其實是一長一短兩塊柳木板。長板為陰,長約50厘米,短板為陽,長約30厘米。兩板各寬10厘米,厚約2厘米。板頭配有銅鈴,板尾鑽孔,兩板相連。表演時兩人一對,一男一女。舞者右手持長板,左手持短板,在鑼鼓伴奏下,按照上下左右前後等不同位置敲打拍擊,以拖步、上步、繞步、踏跳步等變化多端的舞步,循著既定圖案,做出各種姿態和造型。整個舞蹈節奏鮮明,古拙樸實,豪放壯觀,充分表現出古代鄒城勞動人民樸素虔誠的信仰和對幸福生活的孜孜追求。
鋼山街道后八村文化廣場內人潮湧動,鼓樂齊鳴,熱鬧非凡,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陰陽板傳承基地揭牌儀式隆重舉辦。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劉春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永玲出席並為基地揭牌,市鋼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文廣新局、文化館、豫劇團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后八村部分群眾及陰陽板表演隊伍共300餘人參加揭牌儀式。
劉春光在講話中指出,陰陽板傳承基地掛牌建立,是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繼首批市級名錄公布、非物保護系列叢書出版后取得的又一成果,對傳承和發揚鄒城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我市的陰陽板、火虎、山頭花鼓等非物項目凸顯了孔孟之鄉獨有的文化特色,彰顯了鄒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具有獨到的藝術風格、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一定要將這些非物項目傳承保護好。就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劉春光要求,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關注、關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充分履行職能,落實工作任務,深挖資源,用心傳承,打響品牌,共同譜寫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新篇章。
揭牌儀式后,市領導與參加揭牌儀式的有關單位同志和現場群眾,共同觀看了后八村陰陽板表演隊伍的精彩表演。
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