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許願池的結果 展開
- 許願池
- 幣池
許願池
許願池
許願池的全名叫做特萊威噴泉(Fontana di Trevi)。是義大利羅馬市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也是羅馬海神尼普頓的神殿,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叉口,Trevi即是指此意。許願池總高約25.9 米(85英尺) ,寬約19.8米( 65英尺),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在電影《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后聞名於全世界。
許願池
許願池
早在公元前19年,噴泉就是古羅馬人將貞女泉引進羅馬城水道的終點。15世紀,這裡又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整修,一直保留至今。噴泉主體部位的大理石海神雕像栩栩如生,細微處如海馬們拉著的碩大的貝殼也處理得相當精美。據說背轉身向池中投上一枚硬幣就可以許三個願望,但其中的一個必是“再回羅馬”(Fa ritorno a Roma)。
早在1629年教皇Urban八世,認為先前的噴泉不夠顯著,要求Gian Lorenzo Bernini 翻修,Bernini改造從另一側的廣場遷泉水,使之面對吉瑞納宮(教皇可以俯視並享受它)奠定了Salvi噴泉的基礎,但是,當教皇去世,此項目也因此被放棄。到了18世紀初,Nicola Michetti的Ferdinando Fuga與法國的Edme Bouchardon建築成為巴洛克時代兩大建築風格,1730年教皇克萊門特十二世(Pope Clement XII )舉辦了二種風格競賽,其中Nicola Salvi最初輸給Alessandro Galilei-但由於羅馬舉行了抗議行動(即佛羅倫薩韓元,Salvi被授予委員會反正。)修建工作正式開始於1732年,共花了三十年於1762年完成,許願池噴泉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傑作,成為羅馬的象徵之一。
2015年11月,特雷維噴泉在歷經17個月的整修之後以全新面貌對遊客開放。“許願池”是一項耗費了516個工作日的艱巨工程。修復工程動用了專業技術工人、工程師、修復專家等130名人力,修復總面積達840平方米。
“許願池”修復工程由奢侈品企業芬迪公司出資218萬歐元捐助。在當晚的竣工儀式上,芬迪首席執行官皮埃德羅·貝卡里宣布,芬迪將繼續資助羅馬其他四處噴泉的修復。
許願池
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又彙集於一處。同時他也是著名電影《羅馬假日》的拍攝場景,尤其傍晚的時候來看,加上燈光和昏黃的天色,真的百聞不如一見的美。
這個雄偉的噴線雕刻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尼普頓宮,中間立著的是海神尼普頓,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噴泉的設計者是沙維(Salvi),於1762年才完工,因此是羅馬噴泉中比較年輕的一座。
噴泉建築完全采左右對稱,在中央立有一尊被兩匹駿馬拉著賓士的海神尼普頓像,海神像是在1762年雕刻家伯拉奇(Pie- tro Bracci)的設計。在海神的左右兩邊各立有兩尊水神,右邊的水神像上,有一幅「少女指示水源」的浮雕,而浮雕上面有四位代表四季的仕女像。
許願池是力量的象徵。羅馬人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只要背對噴泉從肩以上拋一枚硬幣到水池裡,就有機會再次訪問羅馬。許願池也是愛情的象徵,傳說當情侶一起向池中投入硬幣,愛情就會永恆。很多旅遊者在噴泉邊排著隊往裡拋硬幣就是被這座城市迷住了的證明。噴泉的名字特雷維是三岔路的意思,因為噴泉前面有三條道路向外延伸,也正是噴泉名字的由來。噴泉由在教皇克雷芒十二世主辦的噴泉大獎賽中得勝的尼科洛·薩爾維設計,巧妙地用借景手法將背後的宮殿借來,使得海神尼普頓和特里托內充滿生氣。1762年完成。通往噴泉的道路很窄,比較難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