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動脈栓塞
周圍動脈栓塞
周圍動脈栓塞指周圍動脈被來自某個部位的血栓或栓子堵塞,繼而造成缺血引起臨床癥狀。造成血管堵塞的栓子主要有以下幾種,如血栓、空氣栓、脂肪栓、癌栓及其他異物,栓子的來源主要有心源性的血栓脫落、血管源性的血栓脫落以及醫源性的異物或繼發血栓脫落,其中以心源性最為常見。周圍動脈栓塞的主要癥狀有患肢的疼痛、皮膚色澤和溫度改變、動脈搏動減弱或者消失、感覺和運動障礙。急性周圍動脈栓塞的治療以手術取栓為主,對部分無法耐受手術患者可採取溶栓、介入治療方式,內科治療主要為緩解患肢癥狀。周圍動脈栓塞發生后,受累肢體可發生組織缺血壞死,患肢功能缺損嚴重者不得不截肢,另外還會引起嚴重的代謝障礙,最終導致腎衰竭。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 血管外科
● 主要是因為栓子堵塞了周圍動脈,栓子的主要來源如下:
● 如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細菌性心內膜炎時,心室壁或人工心臟瓣膜上的血栓脫落等。
● 如動脈瘤或人工血管腔內的血栓脫落、動脈粥樣斑塊脫落等。
● 動脈穿刺插管導管折斷成異物,或內膜撕裂繼發血栓形成並脫落等。
● 周圍動脈的血栓栓塞的臨床表現取決於栓塞的部位、持續時間及嚴重程度。典型臨床癥狀如下:
● 缺血性疼痛。
● 往往是最早出現的癥狀,並演變為持續性。
● 後期輕微的體位改變或被動活動均可導致劇烈疼痛。
● 栓塞遠側肢體的皮膚溫度降低並有冰冷感覺。
● 栓塞平面遠側的動脈搏動明顯減弱,以至消失。
● 栓塞的近側,因血流受阻,動脈搏動反而更為強烈。
● 栓塞平面遠側肢體皮膚感覺異常、麻木甚至喪失。
● 出現運動功能障礙以及不同程度的腳或手腕下垂。
● 下列檢查可為確定診斷提供客觀依據:
● 周圍動脈栓塞平面兩側血供不同從而兩側皮膚溫度不同。
● 用於對栓塞平面作出診斷。
● 能了解栓塞部位遠側動脈是否通暢以及側支循環狀況。
● 是否有繼發性血栓形成等情況。
● 心源性栓子是主要來源。
● 有心臟病史、伴有心房纖維顫動等其他高危因素
● 患者出現肢體疼痛、感覺異常、麻木、蒼白、無脈等臨床表現。
● 再輔以上述輔助檢查並有陽性結果的,醫生即可作出臨床診斷。
● 發生於動脈本身病變的基礎上繼發性血栓形成。
● 起病不如栓塞急驟。
● 病史中常有慢性缺血的表現,感覺障礙平面也不如栓塞清晰。
● 下肢腫脹明顯。
● 皮膚髮紺但溫度正常或略高,靜脈擴張,腓腸肌壓痛明顯。
● 患者可有動脈搏動的減弱。
● 有類似周圍動脈栓塞的缺血性表現。
● 本病患者有明顯的水腫、靜脈充盈以及微弱的動脈搏動,有助於鑒別。
● 是急性周圍動脈栓塞的主要治療方式。
● 要積極控制內科疾病,主要是心衰,儘可能改善心臟功能,以提高手術耐受力。
● 儘快手術,解除肢體缺血。
● 對部分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行股動脈穿刺置管溶栓。
● 溶栓多用介入的方法進行。
● 導管介入微創方法吸栓。
● 導管介入微創方法取栓。
● 主要為對症緩解患肢癥狀。
● 用藥包括抗凝、袪聚、擴張血管等。
● 對於缺血嚴重已出現不可逆的肌肉壞死徵象,小腿肌肉僵硬、腫脹和皮膚壞死的患者宜緊急截肢。
● 周圍動脈栓塞會對全身造成影響:
● 栓塞動脈的管腔越大,全身反應也越重。
● 伴有心臟病者,如果心臟功能不能代償動脈栓塞后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則可出現血壓下降、休克和左心衰竭,甚至造成死亡。
● 受累肢體可發生嚴重的代謝障礙如高鉀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最終導致腎衰竭。
● 周圍動脈栓塞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 如是否有心臟病史、年齡、基礎身體狀況等。
● 及時的手術治療,以及術后的密切觀察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 積極治療和預防引起血栓的原發疾病是防治周圍動脈栓塞的關鍵。
● 在進行導管插入和手術的過程中,手法要輕柔,防止操作時帶入異物。
● 注意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造成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