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疸

酒疸

酒疸,出自《金匱要略》。因酒食不節,以致脾胃受傷,運化失常,濕濁內郁生熱,濕熱交蒸而成。

簡介


● 英文名稱:Alcoholic Jaundice
● 又稱:酒黃疸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酒黃疸者,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

名詞解釋


● 酒疸是指飲酒過度,濕熱鬱蒸,膽液外泄所致的黃疸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黃疸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症的一種病證,尤以目睛黃染為其最主要特徵。其中因酒食不節所致者,稱為酒疸,為五疸(黃疸、谷疸、酒疸、女勞疸、黑疸)之一。

癥狀表現

● 酒疸因飲酒過度,引發身目發黃、胸中煩悶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小便赤澀、脈沉弦而數等,癥狀一般與飲酒的量和酗酒的時間長短有關。

病因病機

● 患者大多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脾胃損傷,運化失職,水液代謝不利,濕濁內生,郁而化熱,濕熱熏蒸,膽汁泛溢而發為酒疸。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的酒精性肝炎、胰腺炎等導致黃疸者,可以參照本病辨證論治。
● 酒精性肝炎發生於慢性嗜酒者,往往發病前有短期內持續大量飲酒史。
● 酗酒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暢,造成胰液在胰膽管系統的壓力增高,高濃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礙,致使胰腺泡破裂而發病。

中醫施治

● 首要方法是戒酒,其治療宜選用清濕熱,解酒毒之大法。
● 中藥治療可選擇《金匱要略》梔子大黃湯,清熱除煩、通腑祛濕。

預後轉歸

● 對於普通的酒精性肝病,及時戒酒後往往即可明顯改善癥狀。
● 若不戒酒,病情發展到肝硬化階段,則預后較差。

預防調護

● 嚴格戒酒,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
● 多慮善怒可致肝失疏泄,故應保持心情舒暢,以助於病情康復。
● 酒疸常見食慾減退、噁心欲吐、腹脹等症,飲食宜清淡,不可飲食過多或過食生冷、膏粱厚味以加重脾胃負擔。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