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新區

湖北省荊門市下轄區

漳河新區位於湖北省荊門市中心城區西郊,總面積486平方千米。設立漳河新區是荊門市委、荊門市人民政府高舉“中國農谷”旗幟,推進“三化”同步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漳河新區在承接主城輻射,集聚要素資源,推動經濟發展,尋求新的城市生長點方面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漳河新區,位於湖北省荊門市西郊。於2011年12月7日正式掛牌成立,總面積486平方公里。託管原東寶區漳河鎮、原掇刀區雙喜街道辦事處,共49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人口79780人(2020年)。

歷史沿革


漳河新區管委會
漳河新區管委會
漳河新區於2011年9月正式成立,12月7日正式掛牌,是市委、市政府基於拓寬荊門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品位、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和實施漳河“三圈”規劃保護而設立。漳河新區分別與東寶區、掇刀區簽訂了漳河鎮和雙喜街辦託管協議,自此,漳河新區正式設立。
設立漳河新區是湖北省荊門市委、荊門市人民政府高舉“中國農谷”旗幟,推進“三化”同步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
漳河新區的建立,有利於荊門中心城區形成“四區三圈”(“四區”,即北片區為東寶都市工業園區,東片區為化工循環產業園區,南片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西片區為市級政務中心和宜居新區;“三圈”,即漳河水體藍線保護圈、漳河濕地和水土保護圈、漳河水庫生態旅遊圈)統籌協調的發展格局。

設立背景

設立漳河新區是荊門市委、荊門市人民政府高舉“中國農谷”旗幟,推進“三化”同步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在工業配套服務上,是為城東、城南、城北工業區搞好商貿、人居等生產性和消費性服務,優化荊門城區經濟發展機構、壯大荊門城區總體經濟實力;在城市建設上,拓寬荊門城市發展空間、提升荊門中心城區的綜合承載力和城市品位,加快荊門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步伐;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切實維護荊門人民飲用水源地的環境;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上,推進一、三產業融合,打造獨具漳河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品牌;在產業發展上,堅持“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產業強區”,立足城區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立足山水優勢,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立足特色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農業,發展觀光農業。

建設條件

漳河新區的建設發展現在有三個方面的有利條件:一是一鎮、一街道及農村都處於荊門市城郊附近,有利於得到城市資本的輻射;二是城鄉差別相對較小,有利於實現城市和農村互動發展;三是轄區現代服務業、生態旅遊業、現代農業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加快,有利於實現城市裂變擴張。市委、市政府設立漳河新區就是要創造性地突出城市化這個重點,加快社會資源要素流動,率先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融合和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隨著荊門城市“南優西進”戰略的實施,漳河新區將是未來荊門市西城區建設的主戰場,突出“生態、文明、宜居、特色”,圍繞“兩橫三縱”(即以漳河大道、雙喜大道為兩條橫軸,以西外環線、荊山大道、荊西大道為三條縱軸),拉開荊門西城區建設的整體骨架,力爭用5—8年的時間,實現漳河新區東區“農村變城市,村委會變社區,農民變市民”,並服務好漳河大道、政務中心、公務員統建小區、西外環等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在產業發展上,堅持“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產業強區”,立足城區優勢,發展現代物流業。立足山水優勢,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立足特色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農業,發展觀光農業。

建設優點

漳河新區的建立,有利於荊門中心城區形成“四區三圈”(“四區”,即北片區為東寶都市工業園區,東片區為化工循環產業園區,南片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西片區為市級政務中心和宜居新區;“三圈”,即漳河水體藍線保護圈、漳河濕地和水土保護圈、漳河水庫生態旅遊圈)統籌協調的發展格局,必將為荊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強勁動力,助推荊門新一輪跨越發展。利於漳河“三圈”的規劃實施,切實保護漳河水庫飲用水源地的環境;有利於政務中心、生態新城的規劃建設,提升荊門中心城區的綜合承載能力;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支持漳河周邊地區可持續發展和漳河庫區群眾脫貧致富;有利於發揮市區兩級優勢,尋求新的城市生長點,培植新的經濟增長極,推動荊門跨越崛起。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漳河新區
漳河新區
總面積486平方公里,漳河新區地處荊門城區西側,焦柳、荊沙鐵路穿境而過,荊宜高速公路橫貫境內,漳河大道、西外環、皂當公路交織成網。

自然資源


漳河水庫水域面積104平方公里,總庫容20.35億立方米,可灌區260.52萬畝,位居湖北省水庫灌溉之首,水資源充沛。

行政區劃


人口面積下轄
漳河鎮43321人363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38個村:烽火台、勝利、安團、陳井、謝花橋、付集、同樂、蘇院、蘇集、劉院、邱灣、周集、八廟、蘇畈、界山、三化、新豐、雨淋、雄峰、新建、和平、關廟、崔院、迎接、安河、袁沖、團坊、京河、羅河、肖崗、香山、四井、雙堰、卻集、佘樓、泉窪、龜山、文昌、仙山、田壋、夾園
雙喜街道16869人123平方千米管轄響嶺村、雙喜村、楊店村、雙仙村、周河村、仙女村、車橋村、雙井村、譚店村、鳳凰村、袁集村11個村和碧桂園社區、龍山脊社區、關坡社區、漢通楚天城4個社區

人口民族


2013年度出生人口60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7.67%,人口出生率9.79‰,人口死亡率4.59‰,人口自然增長率5.2‰。
2021年5月31日,荊門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漳河新區人口數為79780人。

政治


主要領導

何海同志為漳河新區首任黨委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
陳保寧同志為漳河新區現任黨委書記。

經濟


綜述

漳河新區秉承建設“零工業”生態新城、宜居新城的理念,將重點培植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業和現代農業等三大特色產業。
漳河新區201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2億元,同比增長40.62%,占年計劃17億元的112.94%。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16億元,占年初計劃的123.2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059萬元,占年初計劃的126.34%。

通用航空業

通用航空方面,重點建設“四大基地”(浮空飛行器、地效飛行器、水陸兩用飛機、超輕型運動類飛機等特種飛行器研發製造基地,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基地,腐蝕防護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基地,航空文化科技創意基地),著力打造全國通用航空創意經濟示範區。

現代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方面,立足城市配套服務,突破性發展新城區城市綜合體,加快發展航空產業,建設商務中心、金融中心、總部經濟、高尚住宅業,打造現代服務業聚集區。

文化旅遊業

文化旅遊業方面,充分發揮漳河的山水優勢,全力抓好漳河風景區、鳳凰湖濕地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謀划舉辦漳河水節、漳河環庫自行車比賽、漳河垂釣、鳳凰水庫皮划艇等運動休閑賽事,啟動新區三環綠道建設,積極打造荊楚嘉年華為主體的動漫文化谷。

現代化農業

現代農業方面,大力推進一、三產業融合,立足提升傳統農民,引入新型農民,著力培育一批骨幹農民,大力培養專業種養大戶和現代職業農民,推動農業經營主體職業化,支持建設大型現代農業園區,提升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昕泰休閑採摘園、譚店現代農業觀光園、京河葡萄園、雨淋雨合專業合作社、綠盛柑橘種植專業合作社、迎接茶葉專業合作社等做大做強做優,全域培育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和多元服務主體,力爭全年新增20家以上。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實現產學研和校企合作,著力打造環庫“四萬基地”(10萬畝漳河柑橘、萬畝茶葉、萬畝紅心柚、萬噸野生魚)和西外環沿線“八大品牌”(安河油茶、仙女果茶、車橋果蔬、譚店有機稻、雙井西瓜、袁集草莓、泉窪苗木、佘樓黑提),建設“中國特色瓜果之都”。

第三產業

2013年新區接待遊客12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億元。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昕泰現代多功能農業生態觀光休閑園被農業部評為國家四星級休閑農業示範點,“荊雙井”西瓜種植面積增加到333.33公頃。譚店有機稻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日益凸顯,實現連片種植133.33公頃。漳河柑橘掛果面積2000公頃,產量4萬噸。造林任務全面完成。年度造林工程任務量729.33公頃,實際完成1073.2公頃,完成147%。

經濟指標

2013年漳河新區各鄉鎮(街道)基本情況與主要經濟指標
鄉鎮
名稱
人口
(人)
村、社
區(個)
村民小
組(個)
鎮區人
口(人)
國土面積
(平方千米)
耕地面積
(公頃)
工業總產值(萬元)農業總產值(萬元)固定資產投資(萬元)
財政收入
(萬元)
人均收入(元)
漳河鎮446854222217685386350058000105000145010600
雙喜
街道
3598615110175439516005348829275170000719211110 

文化


文化底蘊深厚。《左傳》記載,“江漢沮漳,楚之望也”,漳河是楚文化、三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響嶺東周文化遺址、楚莊王大林城駐軍遺址、荊襄古道等歷史印跡至今留存。漳河位於荊楚門戶的核心地帶,是古當陽城所在地,著名的長坂坡之戰就發生在附近。

社會


區位優勢明顯

東望武漢,南鄰荊州,西接宜昌,北通襄陽。焦柳鐵路、滬渝鐵路、長荊鐵路穿境而過,沿江高鐵和鄭萬二線交匯一處,蒙華鐵路開工在即;荊宜高速、襄荊高速、武荊高速境內交織;漳河通用機場全面建設,低空航線開闢,航空物流布局,1小時環布省內天河、三峽、襄陽等七座機場。

自然資源富集

煤炭、紫砂岩、紅砂岩、優質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分佈境內,且儲量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價值和經濟價值。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獨特的地理小氣候使其成為中部地區著名的優質水果和優質水產品生產基地,盛產柑橘、綠茶、西瓜、野生魚等,漳河蜜桔、迎接茶葉、雙井西瓜、京河葡萄等特色產品聲名遠揚,昕泰休閑採摘園被農業部評為國家四星級休閑農業示範點。

生態環境優美

50年前10萬荊楚兒女肩挑背扛人工修建全國八大人工水庫——漳河水庫,整個水域面積104平方公里,總庫容20.35億立方米,灌區260.52萬畝,居湖北省水庫灌溉之首,水質優良,達到國家一類水質,水庫中發現對水質要求極高的世界級瀕危生物——桃花水母。漳河風景區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和全省十大核心景區之一,景色優美,“亞洲第一人工土壩”——觀音大壩、中南五省之最——雙面滴水觀音、佛教聖地——洪山古寺坐落其中。

城市布局科學

按照荊門城市“雙百”(城市建成區10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人)規劃,新區佔半壁江山(城市建成區50平方公里、人口50萬人)。目前在雙喜、響嶺、鳳凰等地20平方公里範圍內,依次規劃建設市級行政區、交通樞紐區、中央商務區、生態運動區、高端居住區等於一體的多功能城市新區,“七縱九橫”城市主幹路網逐步建設,正在全力創建全國綠色生態示範城區、全國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

產業特色鮮明

新區重點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現代服務業、大健康產業、生態文化旅遊業。

旅遊


景區景點

漳河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位於湖北省荊門市西郊。207國道、襄(樊)荊(州)高速、焦(作)柳(州)鐵路從景區東側穿過。距荊門市中心約19公里,是大型人工湖泊型風景區。漳河風景區總面積4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100餘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04平方公里,總庫容20.25億立方米,是全國八大人工水庫之一。庫中島嶼星羅棋布,200多個島嶼托水而出。水庫水質清澈,晶瑩剔透,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質標準。河道兩岸群山起伏,風景如畫。風景區內植被優良,生物種類繁多。
漳河風景區還擁有許多歷史古迹。景區內有詩聖曾居住過的“杜甫溝”;關公試刀的“祭公劍”;修建於清代的“樂天處”;以及妙趣橫生的“青蛙岩”、“青蛇嶺”、“蜈蚣山”等等。漳河風景區還開發有許多遊樂項目:水上摩托、水上飛傘、攀岩登山、森林攀爬、滑索滑草、飛天走索、果園採摘,盪晃晃橋、尋夢裡老家。
陽光沙灘位於漳河鎮,緊鄰漳河半島酒店,是漳河風景區的重要新興成熟景點。沙灘水域面積4萬平方米,陸地面積3萬餘平米,現有遊客中心、四季文化廣場、兒童樂園、海盜船、拓展基地、露營、戶外電影、自助燒烤、體能檢測中心等配套服務設施,有2萬平米沙灘及湖心島景觀。

特色美食

漳河滷水鯽魚五穀豐登黑雞滋補湯紫背天葵清蒸金鱒魚虹鱒魚生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