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我記得的結果 展開
我記得
電影
《阿瑪柯德》是由費德里科·費里尼執導,布魯諾·扎寧、普佩拉·瑪奇奧、阿爾曼多·布蘭恰、瑪加麗·諾爾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73年12月18日在義大利首映。影片通過少年蒂塔的視角,講述1930年代義大利里米尼小鎮居民關於愛情、政治、家庭、成長的故事。 1975年4月9日,該片獲得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法西斯統治的20世紀30年代,義大利亞德里亞海邊的一個叫里米尼的小鎮。蒂達在天主教、法西斯和高壓式的家庭教育下長大。爸爸是泥水匠,媽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舅舅是遊手好閒的法西斯分子,叔叔則住在瘋人院里。他和學校同學捉弄老師,貪婪地想從葛拉蒂斯卡和大胸脯的雜貨店老闆娘那兒滿足對性的好奇,直到一天,母親的死才讓蒂達從青少年的懵懂中醒來。
我記得[電影]
角色 | 演員 |
Miranda | 普佩拉·瑪奇奧 |
Aurelio | 阿爾曼多·布蘭恰 |
Gradisca | 瑪加麗·諾爾 |
Teo | 奇喬·因格拉西亞 |
Patacca | 南多·奧爾費伊 |
Lawyer | 路吉·羅西 |
Titta | 布魯諾·扎寧 |
Baravelli | 吉安菲利波·卡爾卡諾 |
La Volpina | 約瑟琳·坦齊利 |
Tobacconist | 瑪利亞·安東涅塔·貝盧齊 |
Grandpa | Giuseppe Ianigro |
Fascist | Ferruccio Brembilla |
Count | Antonino Faà Di Bruno |
Philosophy Professor | Mauro Misul |
Prof. Fighetta | Ferdinando Villella |
Federale | Antonio Spaccatini |
Giudizio | Aristide Caporale |
Biscein | Gennaro Ombra |
Cieco di Cantarel | Domenico Pertica |
Prince | Marcello Di Falco |
Oliva | Stefano Proietti |
Naso | Alvaro Vitali |
Ovo | Bruno Scagnetti |
Ciccio | Fernando De Felice |
Gigliozzi | Bruno Lenzi |
Count Poltavo | Gianfranco Marrocco |
Candela | Francesco Vona |
Aldina Cordini | Nella Gambini |
製作人 | Franco Cristaldi |
導演 | 費德里科·費里尼 |
副導演(助理) | Liliane Betti、Mario Garriba、Maurizio Mein、Gerald Morin |
編劇 | 費德里科·費里尼、托尼·諾格拉 |
攝影 | 朱塞佩·羅通諾 |
配樂 | 尼諾·羅塔 |
剪輯 | Ruggero Mastroianni |
藝術指導 | Giorgio Giovannini |
造型設計 | 達尼洛·多納蒂 |
服裝設計 | 達尼洛·多納蒂 |
我記得[電影] | 蒂塔(Titta) 演員 布魯諾·扎寧 懵懂的少年,有著青春期的騷動和不安,經常招惹麻煩,他將尿液用管道輸送到老師的皮鞋下,看電影時又將小便撒到了一位紳士的帽子上。他的性慾萌動得熾熱而盲目,因此總是受到挫折,交際花格蘭蒂斯卡、雜貨店老闆都將他當做孩子,他非常苦惱。 |
我記得[電影] | 米蘭達(Miranda) 演員 普佩拉·瑪奇奧 蒂塔的母親,任勞任怨,她把她和丈夫的受苦看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但當夫妻倆發生衝突時她也會突然歇斯底里,一會兒威脅要在全家的飯鍋里下毒,一會兒又揚言要自殺。 |
我記得[電影] | 奧雷里奧(Aurelio) 演員 阿爾曼多·布蘭恰 蒂塔的父親,任勞不任怨,總是牢騷滿腹,彷彿全世界都欠了他的債。他被叫到納粹的總部,納粹逼迫他為法西斯的勝利喝一杯,結果蒂塔的父親一口就吐了出來,因為納粹給他喝的是蓖麻油。 |
我記得[電影] | 格蘭蒂斯卡(Gradisca) 演員 瑪加麗·諾爾 五十二歲的交際花,小鎮上最風情萬種的女人,賣弄風情很多年,終是一無所獲,但她沒有放棄希望,果然堅持就是勝利,最終她與一個老“卡賓槍手”結了婚。 |
我記得[電影]
《Amarcord》 | ||
---|---|---|
專輯信息 | 曲目 | |
我記得[電影]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藝人:尼諾·羅塔 語種:英語 唱片公司:ORCHARD 發行時間:2012年5月21日 | 01、Amarcord 02、La Fogaraccia 03、Le Manine di Primavera 04、Lo Struscio: Quel Motivetto che mi piace tanto / Stormy Weather / La Cucaracha 05、L'emiro e le sue Odalische: Solomè Abat Jour 06、Gary Cooper 07、La Gradisca e il Principe 08、Siboney 09、Danzando nella Nebbia 10、Tutti a Vedere il Rex 11、Quanto mi Piace la Gradisca 12、La Gradisca si Sposa e se ne và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對象 | 獲獎情況 | |
1974年 | 第18屆義大利電影大衛獎 | 最佳影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最佳導演 | 費德里科·費里尼 | |||
第22屆義大利電影金杯獎 | 最佳導演 | 費德里科·費里尼 | 獲獎 | |
第29屆義大利電影 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 最佳導演 | 費德里科·費里尼 | 獲獎 | |
最佳劇本 | 費德里科·費里尼、托尼·諾格拉 | |||
最佳原創故事 | 費德里科·費里尼、托尼·諾格拉 | |||
最佳新人 | 吉安菲利波·卡爾卡諾 | |||
最佳男配角 | 奇喬·因格拉西亞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普佩拉·瑪奇奧 | |||
最佳得分 | 尼諾·羅塔 | |||
最佳攝影 | 朱塞佩·羅通諾 | |||
最佳服裝設計 | 達尼洛·多納蒂 | |||
第40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影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費德里科·費里尼 | |||
第46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
第9屆堪薩斯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
1975年 | 第48屆日本電影旬報獎 | 外國電影導演獎 | 費德里科·費里尼 | 獲獎 |
第28屆丹麥影評人獎 | 最佳歐洲電影 | 《阿瑪柯德》 | 獲獎 | |
第30屆法國電影評論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
第14屆義大利電影金球獎 | 最佳影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
第32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最佳外語片 | 《阿瑪柯德》 | 提名 | |
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外語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
1976年 | 第2屆巴西SESC電影節 | 最佳外語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第31屆西班牙電影編劇協會獎 | 最佳外語片 | 《阿瑪柯德》 | 獲獎 | |
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導演 | 費德里科·費里尼 | 提名 | |
最佳原創劇本 | 費德里科·費里尼、托尼·諾格拉 |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PECF(法國) F.C. Produzioni | Dear International(義大利) New World Pictures(美國) Warner Bros.(法國/日本) Warner-Columbia Films(阿根廷/芬蘭) |
上映信息
上映日期 | 上映國家/地區 |
1973年12月18日 | 義大利 |
1974年3月22日 | 西德 |
1974年4月18日 | 荷蘭 |
1974年4月26日 | 丹麥 |
1974年5月8日 |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
1974年5月10日 | 法國 |
1974年9月2日 | 瑞典 |
1974年9月13日 | 比利時(根特) |
1974年9月19日 | 美國 |
1974年9月26日 | 英國(倫敦) |
1974年11月16日 | 日本 |
1974年11月28日 | 阿根廷 |
1974年12月20日 | 芬蘭 |
1975年1月17日 | 愛爾蘭 |
1975年3月2日 | 波蘭(華沙Konfrontacje) |
1975年3月29日 | 西班牙(馬德里) |
1976年2月 | 波蘭 |
1976年5月6日 | 匈牙利(Filmmúzeum) |
1977年2月4日 | 東德 |
1981年5月4日 | 土耳其 |
1995年9月17日 | 西班牙(重映) |
2002年6月20日 | 德國(重映) |
2003年1月14日 | 捷克(重映) |
2003年6月25日 | 斯洛伐克(藝術電影節) |
2003年8月15日 | 葡萄牙(重映) |
2004年9月15日 | 法國(重映) |
2004年9月17日 | 英國(重映) |
2005年2月26日 |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電影節) |
2007年7月25日 | 波蘭(時代新視野電影節) |
2010年2月21日 | 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電影節) |
2011年6月29日 | 俄羅斯(莫斯科電影節) |
2013年6月15日 | 美國(洛杉磯電影節) |
2013年10月19日 |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
2015年9月5日 |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修復版】 |
2016年6月12日 |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修復版】 |
該片充滿感情地呈現了小鎮群像和時代風貌,片中許多幽默橋段和魔幻時刻更是閃光之筆。(騰訊娛樂評)
該片與市場標準格格不入卻也因此愈顯珍貴,它保存了費里尼狂亂的少年記憶,是對自我的一次追問,貌似紛亂且互無聯繫的幾個主要女性角色,反射的是費里尼對異性隱秘而真實的喜好,該片的不朽還在於它能夠激發觀眾去尋找、確認自我經歷中的重要時刻。(影評人葛穎評)
該片主題明確,故事卻沒有既定的線索,從頭到尾,觀眾像是看費里尼坐在滿地的彩色積木堆里,隨手東挪西湊,動作舒緩,面帶微笑,搭出一個美麗的圖案,正是那絢麗到奇異的圖案,令觀眾滿足,卻不知道為什麼滿足。該片中的小鎮生活應該就是他對里米尼童年生活的一種記憶,這記憶完全用感恩和懷念的線條勾勒,所以有時寫實,有時“超現實”,但所有的記憶都是溫馨的,抒情的,有時甚至是華麗的詠嘆調似的,充滿世俗生活的快樂和安詳。(作家蘇童評)
我記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