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祿字書

唐代顏元孫創作的字書

干祿字書,是唐代書法家顏元孫創作的一部字書類著作。

內容簡介


唐代顏元孫的《干祿字書》是收錄唐代俗文字的一部字書,對於研究近代漢字有重要參考價值。目前所見的版本有故宮博物院藏拓本、唐石刻本、四庫全書本、夷門廣牘本等。
《干祿字書》大曆九年(774年)原刻石,因模拓漫漶,故在開成四年(839年)由刺史楊漢公重新摹刻,爾後亦漸磨滅。宋初尚有原刻本和楊摹本流傳。原刻與重摹兩石,行列、字數均不同,惜年久早佚。南宋初已有木刻版流行。現存石刻為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八月所刻,在四川潼川。正文後刻有句詠題跋:“蜀大夫所見惟板刻,尤鮮得見其真。府尹龍閣宇文公(時中)比刺湖州,得魯公書與楊漢公所摹二本,特為精詳……於是俾以楊、蜀二本參校,若顏書之剜缺者,以二本補焉,不可推究者缺之,令通顏書之士摹勒刻石於泮。”

版本信息


《干祿字書》·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干祿字書
干祿字書
唐顏元孫撰。

作者簡介


元孫,杲卿之父,真卿之諸父也。官至滁、沂、濠三州刺史,贈秘書監。
大曆九年,真卿官湖州時,嘗書是編勒石。開成四年,楊漢公復摹刻於蜀中。今湖本已泐闕,蜀本僅存。宋寶祐丁巳,衡陽陳蘭孫始以湖本鋟木,國朝揚州馬曰璐得宋槧翻刻之,即此本也。然證以蜀本,率多謬誤。
如卷首《序》文本元孫作,所謂“伯祖故秘書監”,乃師古也。蘭孫以元孫亦贈秘書監,遂誤以為真卿稱元孫,而以《序》中元孫二字改為真卿以就之。曰璐亦承其訛,殊為失考。其他闕誤,亦處處有之。今以蜀本互校,補闕文八十五字,改訛體十六字,刪衍文二字,始稍還顏氏之舊。是書為章表、書判而作,故曰“干祿”。其例以四聲隸字,又以二百六部排比字之後先。每字分俗、通、正三體,頗為詳核。其中如蟲蟲圖、啇商、凍涷,截然兩字,而以為上俗下正。又如皃,古貌字,而雲貌正皃通。韭之作韮,芻之作直是俗字,而以為通用。
雖皆不免千慮之失,然其書酌古准今,實可行用,非詭稱復古,以奇怪釣名。言字體者,當以是為酌中焉。至二百六部之次序,與《廣韻》間有不同,或元孫所用乃陸法言之舊第,而《廣韻》次序乃宋人所改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