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十八相送的結果 展開
十八相送
越劇傳統劇目
十八相送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中的一段,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經典愛情早已深深的進入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他們用生命來歌頌愛情。如今,我們只能用那悠悠的歌聲紀念紀念他們,紀念他們那永遠不朽的愛情。悠悠清唱“十八相送”。
《十八相送》節選自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該部分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
十八相送[越劇傳統劇目]
《十八相送》選段節選自越劇名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簡稱《梁祝》。《十八相送》是該劇中的經典唱段,也是范派小生與傅派花旦對唱選段中的名家名段。
越劇版《梁山伯與祝英台》取材自中國古代四大傳說(《梁祝》、《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更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中的經典!
越劇版《梁山伯與祝英台》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十八相送[越劇傳統劇目]
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家距紅羅山書院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節;兩人到書院去都要途經曹橋,因此才有“草橋結拜”的情節;英台被逼下嫁馬文才,前往馬庄又必經梁山伯墳墓,因此才能有"哭墳化蝶"事件。在汝南,梁祝故事中人物、地點的設置如此巧合,恐非偶然。
梁祝這個神奇的故事、迷人的傳說大概源出於這小小的事實:一個女子喬裝為男,到學堂讀書,後來愛上了一個男同學,卻不肯說出自己是女的。父母不知道,將她另許了人家。男同學知道她是個女的,想訂婚,已經遲到了。結果,兩人都鬱郁而死……“十八相送”只能是戲文與附會,但沒有戲文與附會的梁祝,誰會愛呢?參考資料:轉引自仲富蘭《中華風物探源》
從紅羅山書院到祝英台家,正好十八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約是十八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節。這十八里路上,滿是浪漫和美好。對於梁祝來說,這十八里路顯得太短太短。「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十八相送」故事中的隱喻可用三個過程來呈現心理空間的融合現象,即組合(composition)、完成(completion)、及執行(elaboration)三個過程(FauconnierandTurner2002:48-49)。在「組合」的過程中,由於祝英台是女扮男裝,梁山伯相信心理空間中(beliefspace)對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預設為「男-男」,這個預設隨著言談的進行向下擴展,因此對於祝英台種種關於男女的比喻(例如兄弟與妻子,公鵝與母鵝,牛郎與織女,金童與玉女),皆無法在心理空間融合的「完成」階段形成祝英台所希望的比喻投射,僅能取其字面上的意義,例如對於「公鵝與母鵝」的比喻,梁山伯以「未曾看見鵝開口,那有母鵝叫公鵝」來回應。當祝英台提到家中有九妹想介紹給梁山伯時,梁山伯的預設空間中的梁祝,變成了梁山伯和九妹,形成「男—女」的關係,梁山伯的心理空間融合,在此時進行第三個過程「執行」。他的新預設向上漂流,對於言談中所提過的字面意義,於此時重新詮釋為比喻意義,因此以「無怪出言多比喻,原來一味想聯婚」來回答,剛剛的不可能,太荒唐,梁山伯預設中的九妹換成了祝英台,心理空間的融合重新執行,新預設再度向上漂流,對於言談中所形成的比喻意義,亦於此時重新詮釋為另一個比喻意義,這部分可以在回十八「訪英台」中得到印證。透過本文的探討,可以了解「梁山伯與祝英台」電影何以如此膾炙人口,令觀眾百看不厭,其巧妙地運用隱喻的各種技巧,是其吸引人心的重大助力。透過心理空間理論的探討,更可印證隱喻是一種語意融合的現象,此融合的過程可以隨著言談的進行與新的訊息重新組合,產生新的意義。
【劇名】:《梁山伯與祝英台》(1951年)
十八相送[越劇傳統劇目]
十八相送
【劇團】:華東越劇實驗劇團
【音樂整理】:陳捷、薛岩
【布景設計】:幸熙、蘇石風
【主要演員】:
范瑞娟飾梁山伯
傅全香飾祝英台
張桂鳳飾祝公遠
呂瑞英飾銀 心
魏小雲飾四 九
金艷芳飾師 母
祝英台:書房門前一枝梅,樹上鳥兒對打對。喜鵲滿樹喳喳叫,向你梁兄報喜來。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門來,門前喜鵲成雙對。從來喜鵲報喜訊,恭喜賢弟一路平安把家歸。
祝英台:出了城,過了關,但只見山上的樵夫把柴擔。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祝英台:梁兄啊!他為何人把柴擔?你為哪個送下山?
梁山伯:他為妻兒把柴擔,我為你賢弟送下山。
祝英台:過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前面到了鳳凰山。
祝英台:鳳凰山上百花開,
梁山伯:缺少芍藥共牡丹。
祝英台:梁兄你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歸。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難。
梁山伯:你家牡丹雖然好,可惜是路遠迢迢怎來攀?
祝英台:青青荷葉清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紅妝,梁兄你願不願配鴛鴦?
梁山伯: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銀心:前面到了一條河,
四九:漂來一對大白鵝。
祝英台: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後面叫哥哥。
梁山伯:不見二鵝來開口,哪有雌鵝叫雄鵝?
祝英台:你不見雌鵝她對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像獃頭鵝。
梁山伯:既然我是獃頭鵝,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四九:眼前一條獨木橋,
祝英台:我心又慌膽又小。
梁山伯:愚兄扶你過橋去,
祝英台:你與我好一比牛郎織女渡鵲橋。
伴唱:過了河灘又一庄,庄內黃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面男子漢,偏咬後面女紅妝。
梁山伯:賢弟說話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紅妝?放大膽子莫驚慌,愚兄打犬你過庄。
祝英台:眼前還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淺不關緊,你我趕路最要緊。
祝英台:你看這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愚兄分明是男子漢,你為何將我比女人?
梁山伯:離了井,又一堂,前面到了觀音堂。觀音堂,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祝英台:觀音大士媒來做,我與你梁兄來拜堂。
梁山伯: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伴唱:離了古廟往前走,
銀心:但見過來一頭牛。
四九:牧童騎在牛背上,
銀心:唱起山歌解憂愁。
祝英台:只可惜對牛弾琴牛不懂,可嘆你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非是愚兄動了火,誰叫你比來比去比著我!
祝英台:請梁兄你莫動火,小弟賠罪來認錯。
祝英台:多承你梁兄情義深,登山涉水送我行。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別”,請梁兄就此留步轉回程。
梁山伯:與賢弟草橋結拜情義深,讓愚兄再送你到長亭。
伴唱:十八里相送到長亭,十八里相送到長亭。
祝英台:你我鴻雁兩分開,
梁山伯:問賢弟你還有何事來交代?
祝英台:我臨別想你問一句話,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為何來?
祝英台:要是你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來做大媒。
梁山伯:賢弟替我來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
祝英台: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你梁兄可喜愛?
梁山伯:九妹今年有幾歲?
祝英台:她是與我同年乃是雙胞胎。
梁山伯:九妹與你可相像?
祝英台:品貌就像我英台。
梁山伯:但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家父囑我選英才。
梁山伯:如此多謝賢弟來玉成,
祝英台:梁兄你花轎早來抬。我約你七巧之期我家來,
伴唱:臨別依依難分開。心中想說千句話,萬望你梁兄早點來。
1945年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
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梁山伯與祝英台》,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
1952年《梁山伯與祝英台》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
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