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勞成疾

積勞成疾

積勞成疾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jī láo chéng jí。釋義:指因長期過度勞累而得病。

出處


荀子·王制》:“彼日積勞,我日積佚。”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睏,不能禦敵。”

典故


長期勞累過度而得病。宋.范純仁《朝奉大夫知華州蘇君墓誌銘》:“君施為應接皆得其宜,故先事而邊用畢集,然君亦積勞成疾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二三回:“這一位侯總鎮的太太身子本不甚好,加以日夕隨了總鎮何候制軍,不覺積勞成疾,嗚呼哀哉了。”陳漱渝《魯迅的夫人和戰友——許廣平》:“1936年10月19日,魯迅積勞成疾,與世長辭。”亦作“積勞成病”。《東周列國志》六九回:“公孫歸生積勞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盡,餓死者居半,守者疲睏,不能禦敵。”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身心交瘁、鞠躬盡瘁

反義詞

養尊處優

用法搭配


例句

她積勞成疾,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分句

英文翻譯


bring on an illness by overs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