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症

臆想症

臆想症,又稱疑病症,或疑病性神經質,屬精神心理科疾病。臆想症表現為患者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病人訴軀體癥狀,反覆就醫,儘管經反覆醫學檢查顯示陰性以及醫生給予沒有相應疾病的醫學解釋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顧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鬱。臆想症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臆想症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還會導致性格改變、情感改變、行為改變等。臆想症的預后取決於病情的長短,病情較長的患者可遷延數月或數年,預后較差;起病急、有明顯誘因及得到及時治療的患者,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人格基礎
● ● 孤僻、固執、內向、過分關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戀、興趣狹窄、膽怯、脆弱、暗示性強。
● 社會環境因素
● ● 親屬或朋友死於某種嚴重疾病, 醫生的不恰當言論,過多的醫學儀器檢查,不必要的過分治療,不必要的手術等等都可能促進疑病觀念的產生。
● 軀體因素
● ● 處於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現一些軀體感覺上的變化和自主神經不穩定的癥狀,如心悸、潮熱、生殖器官的發育或萎縮等。
● 心理因素
● ● 有人認為此病起因於知覺和認知異常。患者的認知系統會對一些軀體感覺和變化做出不恰當的解釋,導致疑病觀念。

癥狀


● 臆想症可有以下表現:
● 病人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但臨床不支持內外科疾病或疾病沒有如患者擔心的那樣嚴重。
● 病人訴軀體癥狀,反覆就醫,儘管經反覆醫學檢查顯示陰性以及醫生給予沒有相應疾病的醫學解釋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顧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鬱。

檢查


● 確診臆想症主要依靠顱腦磁共振檢查、精神心理評估等幫助確診。

顱腦磁共振檢查

● 排除有無器質性病變。

精神心理評估

● 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

診斷


● 醫生診斷臆想症,主要依靠典型癥狀來確診。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以疑病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並過分關注自身健康狀況。
● 伴有焦慮、抑鬱癥狀。
● 工作、學習或家務能力下降。
● 病程在6個月以上。
● 排除精神分裂症、內源性抑鬱症及所懷疑的軀體疾病。

鑒別診斷


● 一些疾病也會出現敏感多疑等癥狀,容易與臆想症混淆,這些疾病有強迫症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典型癥狀、精神心理評估等,做出診斷。

治療


● 臆想症的治療方法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 以支持性心理治療為主,如配合其他治療,療效可能更好。對暗示性較高的患者,在支持性心理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催眠暗示可能獲良效。

藥物治療

● 抗焦慮與抗抑鬱葯可消除患者焦慮、抑鬱情緒。抗精神病僅對少數患者有效,哌迷清對單一癥狀的臆想症可能有良效。

危害


● 臆想症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還會導致性格改變、情感改變、行為改變等。

預后


● 臆想症的治療效果取決於病情的長短,病情較長的患者可遷延數月或數年,預后較差;起病急、有明顯誘因及得到及時治療的患者,預后較好。

預防


● 多參加社外活動,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保持思維開闊。
● 保持心情愉悅,學會自我調節,避免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的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