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鄉
濟川鄉
濟川鄉距營山縣城4公里,幅員面積29.4平方公里,人口兩萬餘人,省道204橫貫全鄉。該鄉在蔬菜、水產、果品、畜牧四大產業狠下工夫,以骨幹產業業替項目,以增收項目帶農戶,為農民群眾找到了增收路予。
濟川鄉位於四川南充市營山縣,距縣城4公里,面積29.24平方公里,屬典型的淺丘帶壩地貌。現轄15個村,165個社,人口2.25萬。該鄉不僅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且交通方便,省道從集鎮穿過,村道四通八達;通訊發達,容量為2000門的程式控制電話覆蓋了全鄉村社。豐富的物產和自然資源以及當地黨政的真抓實幹,促進了濟川經濟的突飛猛進,1996年跨入小康鄉鎮行列,現躋身於營山縣城首批發展的衛星鄉鎮之列。
該鄉豐富的水利資源,既確保了糧食的豐收,也解決了全鄉工農業、人畜飲用水。濟川河流經腹地,全鄉大部分耕地均在清水、茶盤、涼水井、鹽井這四座中小型水庫的灌區內。16座提灌站、2300多米的水庫主幹渠、密如蛛網的田間小渠,保證了90%的農田直接受水和排澇,使得糧食能旱澇保收。80%的農戶按“初保”要求建有機壓水井,場鎮容量為千餘方的水廠已建成。
發展支柱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麻類種植在“公司+農戶”的麻製品加工業引導下,發展迅速。稻果魚菜并行的農業生產模式已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平壩區全面推開,對田塊整形,便於機械耕作;田埂硬化、拓寬、栽種優質果樹;田中建池,放養魚苗,已發5000餘畝,年增收500餘萬元。以生豬、山羊為龍頭,發展畜牧業,全鄉年出欄生豬2.1萬頭,山羊8500隻,創產值1600餘萬元。
鄉鎮、私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全鄉已形成了工業、商貿、運輸、飲食、服務、建築等10餘個行業,集體企業19個,私營企業332個,年創產值3429萬元,其中以“公司+農戶”為經營模式的新華麻製品公司,年創產值均在800萬元左右。
濟川現有常年2萬隻小家禽飼養大戶一戶,1萬隻飼養大戶2戶,千隻以上飼養大戶近10戶,養殖大戶佔總農戶的20%,全鄉小家禽人均佔有量20隻以上。從事小家禽養殖人數達800人左右,從事家禽飼料、加工、販運的500人左右。僅小家禽產業農民人均增收20元以上。小家禽產業增收效益立竿見影,農民群眾當年投資當年見效,風險小、市場信息暢,大戶的示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小家禽產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在蔬菜生產上,全鄉利用城郊優勢,立足為城市服務,賺城裡人的錢,以調味蔬菜、商品蔬菜為主,年種植面達6500畝以上。在水產生產上,
大力發展稻田養魚和工程水面養魚,水產品產量年產達300噸以上;在果品生產上,以營山冰糖柚和小水果為主,年產30萬噸以上,在畜牧生產上,生豬生產與家禽生產齊頭並進,年出欄商品豬兩萬多頭,農民依託產業年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濟川鄉下村: | ||||||||||||||
黃桷村 | 石廟村 | 東林村 | 川祖村 | 六合村 | 踏水村 | 青廟村 | 濟川村 | 合興村 | 道坪村 | 陡嘴村 | 尖山村 | 金鳳村 | 東嶽村 | 向壩村 |
濟川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0069 |
男 | 10352 |
女 | 9717 |
家庭戶戶數 | 525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9961 |
家庭戶男 | 10296 |
家庭戶女 | 9665 |
0-14歲(總) | 4852 |
0-14歲男 | 2630 |
0-14歲女 | 2222 |
15-64歲(總) | 13576 |
15-64歲男 | 6957 |
15-64歲女 | 6619 |
65歲及以上(總) | 1641 |
65歲及以上男 | 765 |
65歲及以上女 | 87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9991 |
政府在小家禽發展中從引導、防疫、銷售環節上給予幫助、引導。在公路沿線引導、扶持、培育大戶,示範影響周邊群眾、鄉上每年分季節性舉辦兩期小家禽飼養培訓班,請專家為養殖戶授課,以養殖協會的形式徵求群眾意見外購新品種;以“公司+基地、農戶”、“經營大戶(能人)+農戶”、“專業市場+農戶”、“專業協會+農戶”和“借雞下蛋”等多種方式,把小家禽產業做大做強;以協會進行信息發布,保證禽蛋購銷有渠道、有市場;落實畜牧防疫人員定戶聯繫責任,上門為農民服務,做好小家禽防疫。廣大農戶在政府的幫扶下,積極響應,大面積發展,無後顧之憂,養殖積極性高。
著力培育專業大戶和專業村(社)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形成了“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連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聯動效應。黃桷村青年農民何建全從小規模飼養到建立川北良種養殖場,扭住禽蠶產業規模發展,現以成為聞名鄉鄰的“養雞大王”,年收入達20萬元。政府注重引導規劃區域布局,按照小家禽、大產業集中連片發展的原則,以營渠公路為骨幹,建設小家禽產業帶;在濟川村、黃楠村建設養鴻基地;在合興村,道坪村、東嶽村、尖山村建設3000畝反季節蔬菜基地;在青廟村、石廟村、向壩村、建設1000畝水產養殖墓地;在六合村、踏水村、川祖村、建設黑山羊產業帶;在石廟、黃確、濟川等村社建設3000畝果品基地。在產業發展上,政府給予政策支持,打造良好發展環境。一是政策扶持。用好用活用夠上級有關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優惠政策,制定四大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形成“窪地效應”,促進資金、人才、技術的集聚。二是資金扶持。據統計,全鄉從財政資金中安排5萬元用於小家禽改良和疫病防治,投入20萬元用於四大產業和墓地建設,吸引民間資金100萬元發展小家禽、水產業、果品和黑山羊基地建設。三是金融扶持。鄉信用社簡化農戶貸款手續,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深入院壩現場放貸,今年就為100戶養雞大戶、水產大戶、果品大戶、蔬菜大戶發放小額貸款100萬元。
2005年該鄉工作思路是:“依法行政、確保穩定;實踐宗旨,真心為民”。該鄉以農民增收骨幹產業、骨幹項目為基礎,在農業產業建設、農村基礎投入、農村安全穩定等方面下硬功,確保產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重產業,促增收。實施“六大富民”工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大力實施優質肉豬富民工程,力爭生豬年出欄24000頭;二是實施小家禽富民工程,力爭小家禽年出欄55萬隻;三是實施優質果品富民工程,力爭實現產值300萬元;四是實施勞務輸出富民工程,力爭實現勞務收入1400萬元;五是實施優質蔬菜富民工程,力爭實現產值180萬元;六是實施水產養殖富民工程,力爭水產品總量300噸以上。通過六大富民工程的實施,實現農民人均增收2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00元以上,人均GDP達到435美元。二是重基礎,促發展.抓好村道公路建設,採取農民投工、政府補貼、貫通東林村道路。通過村社發動、公司推動,以市場為手段促進農村有線電視網路覆蓋面達到80%以上,農村固定電話達到1000部。採取社會融資、政府規劃、分區域實施,在場鎮建一個農貿市場;加快舊房改造,提升場鎮整體形象;對場鎮實施綠化,打造衛星小城鎮。三是重目標,保運轉。全鄉幹部繼續實行駐村雙向選聘制,每個幹部實行定崗、定員、定責制,實行量化考核,保證農村各項任務的完成和稅費均衡入庫;大力培植稅源,加強稅收征管;嚴格財務管理,建立公共財政,控制公用經費,壓縮非工資性支出,保證政府、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四是重安全、保穩定。鄉上指定專人專門負責信訪工作,完善領導定期接待日制度,深入開展幹部季度下訪,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抓安全隱患整治.保證農村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