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勇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章勇,江西省德安人,現為江西師範大學教授。留美博士,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從事聚合物 光電材料與器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光電材料與器件的設計與製作,在聚合物光電材料與LED晶元方面的工作尤為出色,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人物經歷


章勇[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章勇[華南師範大學教授]
章勇博士,江西省德安人,博士,教授,1991-1998年在江西師範大學物理系從事本科與碩士學位學習;1998-2002年在嘉應大學物理系任教;2002年9考入華南理工大學聚合物光電材料與器件研究所,在曹鏞教授的指導下從事聚合物光電材料與器件方向的博士研究,並於2005年6月獲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博士學位,2005年7月至今在華南師範大學光電子材料與技術研究所從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物理方面的教學與科研,2006-2007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Alex K.-Y. Jen教授的指導下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的設計和製作,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工作經歷

江西師範大學本科和碩士學位 1991-1998;
嘉應大學物理系任教 1998-2002;
華南理工大學工學博士 2002-2005 ;
美國華盛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博士后研究 2006-2007;
材料所從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以及《數字電路》《LED技術》《固體理論》的教學工作 2007-至今;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的校級培養對象 2008;
廣東省企業科技特派員 2010

學生評價

章老師為人和善,對待同事和學生溫和可親,平易近人,然而對待學術問題卻一絲不苟,非常嚴格。你平常和章老師交流,覺得他很和藹,有親和力,讓人沒有疏遠感,但是當他交給你的科研任務或實驗項目你沒有完成時,你就慘了,想不挨批絕對不可能。不過這樣的老師應該是一個好老師,對待你很慈善,對待你的學習與工作很嚴格,應該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吧。
章老師做事比較低調,不張揚,比如說他從來不開私家車上班,一直騎自行車,只在外出辦公,談項目之類的時候才會開車出去。另外,他做事比較務實,比較關注自己的研究生髮展,章老師做的項目和企業聯繫比較多,學生應該容易就業。他應該算是LED行業研究領域的少壯派吧,他還很年輕,事業還處在上升期,將來應該會有更大的成就。另外,章老師也愛運動,他的羽毛球水平相當的高,在所裡面數一數二。每一周他都會去打羽毛球,所以他的學生平時都會積極練習羽毛球。據說扣球對身體的脊椎有好處,特別是對長期在研究室呆著的人。章老師也授課,主要講固體物理與半導體物理方面的,他講課很認真,講的很細,是唯一一個上課學生不打瞌睡的課。章老師桃李滿天下,帶出來的學生非常出色,功底紮實但都有一項最擅長的,如陳獻文,黃媛圓,閆其昂,嚴啟榮,石培培,羅長得,李正凱等,有的擅長LED晶元方面,有的擅長封裝與應用方面,有的擅長軟體模擬與設計方面,有的擅長OLED方面等等。
總體來說,這個老師還不錯,做他的學生你就準備好認真,努力,刻苦,勤奮,想偷懶門都沒有。

研究方向


1)LED晶元技術研究:新型p-GaN歐姆接觸材料與透明電極、表面粗化技術。
2)LED封裝技術研究:高顯色性白光LED封裝材料與封裝方案、LED的散熱與光學設計、紫外LEED封裝材料與封裝方案。
3)聚合物發光二極體研究:PLED的陰極界面材料與修飾、新型透明導電材料及其在PLED中的應用、有機/無機雜合的白光PLED。
4) 陣列化硅納米線/共軛聚合物雜合太陽能電池性能研究。

主要貢獻


主要研究項目

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基金:高顯色指數的共軛聚合物/無機雜合白光LED的研製及性能研究;(主持)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無機/共軛聚合物雜合白光LED的研製及性能研究;(主持)
北京大學開放基金:硅基聚合物電致放光;(主持)
省部產學研合作項目:大功率白光LED新型器件結構研究;(參與)
粵港招標項目:高效大功率白光LED關鍵技術研究;(參與)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微透鏡技術用於光泵浦有機半導體連續激光器的研製;(參與)
國家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陣列化硅納米線/共軛聚合物雜合太陽能電池性能研究(主持)。
廣東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高效率高顯色性白光LED集成封裝技術及產業化研究(與企業合作)。
廣東省部產學研項目:小欖LED新光源產業創新服務平台(與企業合作)。

主要發表論文

Zhang Y., Hou Q., Niu Q. L., Zheng S. W., Li S. T., He M., Fan G. H., “Efficient white light emission using a single copolymer with red and green chromophores on a conjugated polyfluorene backbone hybridized with InGaN-based light-emitting diodes”, Chin. Phys. Lett. 2009, 26, 077811.
Zhang Y., Hou Q., Mo Y. Q., “High-efficiency r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optimizing blend polymer host”, Synth. Met. 2009, 159, 1234.
Zhang Y., Huang F., Jen A. K.-Y., Chi Y., “High-efficiency and solution processible multilayer whit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using neutral conjugated surfactant as an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Appl. Phys. Lett. 2008, 92, 063303.
Zhang Y., Huang F., Chi Y., Jen A. K.-Y., “High Highly Efficient White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Nanometer-Scale Control of the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Morphology through Solvent Processing”, Adv. Mater. 2008, 20, 1565.
Huang F., Zhang Y., Liu M. S., Cheng Y. J. and Jen A. K.-Y., “High-efficiency color stable blue light emitting polymers based on polyfluorene derivatives”, Adv. Funct. Mater., 2007, 17, 3808.
Zhang Y., Peng J. B., Mo Y. Q., Cao Y., “Improved device efficiency and color purity: spectral redshift and line-narrowing for poly [2-methoxy, 5-2-ethylhexyloxy]-1,4-phenylene vinylene] via blending with phenyl-substituted poly [p-phenylene vinylene] derivatives”, Appl. Phys. Lett., 2004,85,5170.
Chen X. W., Zhang Y., Li S. T., Yan Q. R., Zheng S. W., He M., Fan G. H., Improving color rendering of Y3Al5O12:Ce3+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dual-blue-emitting active layers, Phys. Status Solidi (a), 2011, 208, 1972.
He A. H., Zhang Y., Zhu X. H., Chen X. W., Fan g. h., He M.,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of GaN-based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surface-textured indium tin oxide electrodes by nickel nanoparticle mask dry-etching, Chin. Phys. B, 2010, 19(6) 06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