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岡師範學校
全國優秀師範學校
武 岡師範學校,創辦於1936年,其前身為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陽初愽士創辦的湖南衡山鄉村師範學校,面向全省招生。抗日戰爭時期移址武岡,更名為湖南省第六師範學校,1953年改名為湖南省武岡師範學校,當時佔地360餘畝,面向邵陽全境招生,文革時期學校受損嚴重,恢復高考制度后,學校有了新的發展。武岡師範辦師範7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三萬餘名畢業生,優良的辦學傳統、輝煌的辦學歷史、突出的辦學成果使學校享譽全國。
湖南省武岡師範學校大門
黨委書記:覃政中
校 長:曹才力
黨委副書記:王集中
紀委書記:鍾明華
副 校 長:李勤敏
副 校 長:邱源海
工會主席:朱耀建
辦公室主任:尹平寶
邵陽市是農業大市,現有小學教師缺口上萬人,尤其是西部武岡、洞口、綏寧、城步、新寧、隆回6縣市,,地處大湘西範圍,為少數民族集居的邊遠山區,多是國家級、省級貧困地區,吸引人才困難,而城市環境培養的大學生不願意到貧困的農村小學工作。地處革命老區的武岡師範,自2000年停止招收中師生以來,當地及周邊縣農村小學教師缺編現象就逐漸凸現出來,農村小學教師的培養問題已日趨緊迫。740萬邵陽人民急切盼望自己的農村小學教師培養基地,為此,邵陽市人民政府也已將武岡師範、邵陽師範、教育學院整合為邵陽高等師範納入“十一五”規劃並列為近期全市重點工作。2006年省教育廳已把武岡師範、邵陽師範定為大專層次小學、幼兒園教師培養基地,並首批承擔500名初等教育專業培養計劃,武岡師範將繼續為農村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培養作出貢獻。
學校風景掠影
校訓蘊涵辦學宗旨、辦學特色,也體現著治校理念、治校方針。校訓是學校精神和學校風格,內含著全校的精神追求和實踐成效,也內含著師生員工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進而在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提出要求,秉承傳統,開拓創新。
厚生,是辦學宗旨,體現晏陽初創校時“民為邦本”、改造鄉村的教育思想:為豐裕民生辦學,為繁榮社會辦學,為關愛眾生辦學,為教育公平辦學。在學生層面則要求立學為民,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去幫助別人,造福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因而也就更光彩。
厚生,出於大禹的民本思想。《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謂正身之德,正己以治民;利民之用,勤儉為民興利除弊;厚民之生,輕徭薄賦令民生計溫厚,故所以養民也。當今社會,教育為民生之基,接受教育的機會,決定著國民立足社會的基礎;就業為民生之源,接受教育的程度,決定著國民生存和發展的質量。因而,學校的使命必然是面向社會、擴大受教育的機會,面向鄉村、提昇平民受教育的程度,推進社會的發展。
厚生對於教育者本身來說,一方面以學生為本,關心學生職業生涯的本領,關心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另方面,關心培養學生的教職工,在推進學校事業的同時,充分保證教職工福利水平的同步增長.
厚德出於周易和先秦諸子,《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注重德行,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高尚的品行,用寬厚的態度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