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結核

肝結核

肝結核是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多數肝結核系全身粟粒性結核的一部分。肝結核較為少見。肝結核主要繼發於結核病患者,是由各種肝外結核菌播散到肝臟所致。患者多有午後發熱、食欲不振、乏力、盜汗癥狀,伴肝區或右上腹痛,肝臟腫大。治療方法主要是口服抗結核藥物和外科手術的方法。肝結核多可自愈,但是有活動肝結核表現者,如不及時給予特效治療,一般迅速惡化,於數周或數月內死亡。

就診科室


● 感染科、消化內科、普通外科

病因


● 肝結核是由各種肝外結核菌播散到肝臟所致,有時也可經淋巴管、膽管或鄰近病灶直接感染。因肝外原發灶較小或已痊癒,不能查出原發病灶。
● 結核分枝桿菌即使侵入肝臟也不一定發病,只有當機體免疫力減低時才可發生肝結核。

癥狀


● 發熱、食欲不振、乏力,發熱多在午後,有時伴畏寒和夜間盜汗。
● 肝區或右上腹痛。

檢查


● 確診需要實驗室檢查、超聲檢查、肝穿刺活檢、腹腔鏡檢查。
● 實驗室檢查: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肝功能檢查ALT、ALP及膽紅素升高。
● 超聲檢查:發現肝大及肝內較大的病灶,亦可在其引導下做病灶穿刺檢查。
● CT或MRI檢查:可發現佔位病變。
● 肝穿刺活檢:對瀰漫性或粟粒型病變診斷價值較大。
● 腹腔鏡檢查:發現肝表面的黃白色點狀或片狀病變,並在直視下做病灶穿刺作病理及細菌學等進一步的檢查。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輔助檢查、病理檢查診斷本病。
● 患者有結核病或結核病史。
● 患者發熱、食欲不振、乏力,伴畏寒、盜汗癥狀。
● 患者有肝臟腫大,肝區疼痛。
● 結核菌素試驗陽性,轉氨酶、膽紅素升高。
● 超聲檢查可發現肝臟病變。
● 肝臟穿刺活檢病理可明確診斷。

肝結核需要與哪些疾病區別


● 肝結核需與肝炎、肝癌、肝膿腫等區別。
● 出現肝區不適或上腹疼痛,應及時就醫。
● 醫生需根據病史、癥狀、體征以及輔助化驗檢查做出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肝結核需抗結核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 抗結核藥物治療
● ● 用藥方案參照肺結核治療方案,堅持早期治療、聯合用藥、適量、規律、全程的原則,給予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等藥物治療。但肝結核應適當延長療程。
● 手術治療
● ● 對結核性肝膿腫較大者,在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同時,可考慮手術引流或行肝葉切除術。

危害


● 發熱、食欲不振、乏力,肝區或右上腹痛,可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 肝結核可導致黃疸、腹腔積液、肝功能異常。

預后


● 肝結核具有自愈傾向。
● 但有高熱、發冷、肝大等活動性肝結核表現,難以自行恢復;如不及時給予特效治療,一般迅速惡化,於數周或數月內死亡。

預防


● 預防和治療原發性肝外結核,是預防肝結核的關鍵:
● 首先應是積極、儘早、徹底治癒活動性肺結核,使痰菌轉陰。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勿將含有結核桿菌的痰液吞下。
● 將有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的餐具單獨應用,並定期煮沸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 牛奶必須採用巴氏滅菌法或煮沸飲用,不喝生牛奶。
● 加強個人衛生,勤晒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殺滅污染的結核桿菌。
● 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參考文獻


● [1] 趙玉沛。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普通外科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
● [2]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3] 趙玉沛,陳孝平。外科學:上冊。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4] 劉玉村,朱正綱。外科學:普通外科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