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洪超的結果 展開

洪超

紅軍烈士

洪超(1909~1934),男,紅軍烈士,出生在湖北省黃梅縣一個農民家庭。

1926年參加革命,1927年進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后隨朱德、陳毅轉戰閩粵贛湘邊地區。1928年1月,他隨朱德參加湘南起義,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為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做出了貢獻。長征前,洪超擔任紅3軍團第4師師長。1928年隨朱德上了井岡山,並且當過朱德的警衛排長。

1934年10月21日,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在江西省信豐百石打響,時任紅4師師長洪超在第一線指揮,被敵人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人物生平


洪超,1909年生,湖北黃梅人。
6歲那年喪父,9歲時母親改嫁,從此與祖母相依為命。洪超幼時斷斷續續讀過幾年書。為了生存,當過童工,做過學徒,沿門乞討過,倍嘗人間艱辛。
1926年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曾任兒童團團長。
1927年進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2月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轉入朱德、陳毅所率領的部隊,任朱德的警衛員。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南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29年轉入紅5軍工作,任紅5軍第1縱隊中隊長、大隊長,紅8軍軍部參謀,紅5軍第1師師長,紅3軍團第6師、第4師長。參加了湘鄂贛邊區的游擊戰爭、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
1930年8月起,洪超先後擔任紅三軍團團長、師長等職務,在第一、二次攻打長沙的激烈戰鬥中,衝鋒陷陣,英勇殺敵。冬至1931年秋,洪超在紅三軍團前委書記、總指揮彭德懷領導下,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爭。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紅五軍、紅八軍番號被撤銷,各師歸紅三軍團部指揮,洪超任第六師師長。
1932年6月負傷致殘。
1933年3月在草台崗戰鬥中,洪超身負重傷失去了左臂。1934年1月在攻佔沙縣縣城戰鬥中,他擔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內,榮獲中革軍委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一枚。
1934年8月榮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10月21日,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在江西省信豐百石打響,時任紅4師師長洪超在第一線指揮,不幸被敵人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後世紀念


1954春,他的一位同鄉和戰友回鄉帶回噩耗,卻不知道他犧牲的確切地點,更不知洪超埋骨何處。家人也曾尋找過烈士遺骸,卻毫無結果。
洪超犧牲后,由於戰事匆忙,他的遺體被當地一位陳姓老鄉草草收斂,安葬在村前的山腰上。紅軍將洪超生前的一件長大衣留給他作紀念,這件大衣也許是洪超留下的唯一的遺物。每逢清明節,當地村民都要集體為他掃墓,以淳樸的民間方式祭奠英靈。後來政府尋找烈士遺骨,根據這些線索確認了洪超的埋葬地。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1965年3月8日,曾任紅三軍團政委的滕代遠從北京致信黃梅縣人民委員會,信中說:
洪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他為工農兵蘇維埃政權光榮的事業,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建設、壯大和發展,為黨的偉大的事業而犧牲,盡了他畢生的精力。他具有革命的無產階級立場,在對敵鬥爭中,無論在大、小戰場上,都是勇敢的。他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一切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他對黨無限忠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黨工作,直到他英勇犧牲尚存有一口氣的時候,還念念不忘黨的事業。他在黨的領導下,在革命偉大事業中和紅軍建設中,作出了不少重要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2005年3月下旬,當年洪超的部下張愛萍上將的女兒張小艾,建議修建洪超烈士墓,得到當地政府的響應。紀念碑於2006年清明節完工,原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題寫了碑名──“洪超烈士之墓”。
2006年6月初,洪超犧牲近72年之後,通過中央電視台《我的長征》,家人才知道洪超犧牲的地點在江西信豐。一個月後,在百石村圍棟山腰洪超烈士墓前,洪家人長跪不起,令圍觀者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