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憩室

十二指腸憩室

十二指腸憩室十二指腸壁的局限性袋狀擴張或囊樣擴張,為良性疾病。本病多發生於40~60歲中年人,男性略多於女性。確切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是先天性發育不良,十二指腸局部腸壁肌層缺陷所致。絕大多數患者的無明顯癥狀,少數患者可出現常見癥狀為右上腹痛、噁心、嘔吐、噯氣,在飽食后加重,還可有腹脹、腹瀉、嘔血、便血、發熱等。主要治療方式包括飲食的調節、制酸劑、解痙葯等,並可採取側卧位或換各種不同的姿勢,以幫助憩室內積食的排空。在內科治療無效並屢併發憩室炎、出血或壓迫鄰近臟器時可考慮手術治療。十二指腸憩室有可能併發憩室穿孔、十二指腸梗阻等,預后較好。經內科治療可達到臨床治癒,僅少數患者需手術。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普通外科

病因


● 確切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是先天性發育不良,先天性腸壁局限性肌層發育不全或薄弱,在腸內突然高壓或長期持續或反覆的壓力增高時,腸壁薄弱處,腸壁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脫出而形成憩室。

癥狀


● 多數患者無癥狀,少數患者可有右上腹痛、噁心與嘔吐、噯氣,在飽食后加重,還可有腹脹、腹瀉、嘔血、便血、發熱、黃疸、臍周疼痛。

檢查


● X線鋇餐檢查:可確診十二指腸憩室。可觀察到十二指腸憩室突出於腸壁的袋狀龕影,輪廓整齊清晰,邊緣光滑。
● 電子十二指腸鏡檢查:可了解憩室與十二指腸乳頭的關係。
● 膽道造影:了解憩室與膽管、胰管之間的關係。
● CT檢查:可觀察到突出於十二指腸腸壁之外的圓形或卵圓形囊袋狀影,漿膜面輪廓光滑。

診斷


● 患者可出現右上腹痛、噁心與嘔吐、噯氣,在飽食后加重,還可有腹脹、腹瀉、嘔血、便血、發熱、黃疸、臍周疼痛等表現。
● X線鋇餐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憩室表現為突出於腸壁的袋狀龕影。
● 纖維十二指腸鏡檢查可直接發現憩室的開口。
● 膽道造影、CT提示十二指腸憩室。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與十二指腸潰瘍、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球炎、膽管炎、胰腺炎等鑒別。醫生通過X線鋇餐檢查、CT、纖維十二指腸鏡等檢查可以鑒別診斷。

治療


● 無癥狀者無須治療,僅有臨床癥狀時,採用內科治療,包括飲食的調節、制酸劑、解痙葯等,並可採取側卧位或換各種不同的姿勢,以幫助憩室內積食的排空。
● 由於憩室多位於十二指腸降部內側壁,甚或埋藏在胰腺組織內,手術切除比較困難,故僅在內科治療無效且併發憩室炎、出血或壓迫鄰近臟器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危害


● 憩室炎與憩室出血:由於十二指腸憩室內容物瀦留細菌繁殖,炎性感染,可引起憩室炎。
● 憩室穿孔:穿孔多位於腹膜后,穿孔后癥狀不典型,甚至剖腹探查仍不易被發現,通常會伴發腹膜后膿腫、胰腺壞死、胰瘺,引發生命危險。
● 十二指腸梗阻:因憩室充盈形成息肉樣囊袋而堵塞腸腔,壓迫十二指腸所致梗阻。
● 膽、胰管梗阻:憩室機械性壓迫膽總管和胰管致膽汁、胰液滯留腔內壓力增高,十二指腸乳頭水腫,膽總管末端水腫,增加逆行感染機會併發膽管感染或急慢性胰腺炎。

預后


● 預后較好。經內科治療可達到臨床治癒,僅少數患者需手術。

預防


● 規律飲食。
● 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膩冷涼食物。
● 規律作息,三餐定時定量,勞逸結合。

參考文獻


●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