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九月
1990年尹力執導電影
徠《我的九月》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尹力執導的兒童片,由張萌、張國立主演,於199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北京亞運會開幕前,小學生安建軍在高老師的幫助下,努力克服自身的懦弱,重新認識自己,最終爭取到參加開幕式表演資格的故事。
劇照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安建軍 | 張萌 | — | |
高老師 | 張國立 | 簡介 大榆樹小學教師 | |
建軍爸 | 陶澤如 | 簡介 安建軍的爸爸 | |
建軍媽 | 沈丹萍 | 簡介 安建軍的媽媽 | |
劉慶來 | 張晨 | 簡介 安建軍的同學 | |
雷振山 | 范東生 | — | |
安小妹 | 邢丹丹 | 簡介 安建軍的妹妹 | |
慶來爸 | 莫歧 | 簡介 劉慶來的爸爸 | |
慶來媽 | 李明珠 | 簡介 劉慶來的媽媽 | |
小娟 | 王穎 | — | |
榮奶奶 | 黎蘋 | — | |
趙爺爺 | 李丁 | — | |
王老師 | 段薇 | 簡介 大榆樹小學的體育老師 | |
達子 | 於林達 | — | |
大學生 | 尹文 | — | |
二黑 | 李丹軍 | — | |
記者 | 駱玉蘭 | — | |
街道主任 | 陳立中 | — | |
妹妹 | 張立美 | — | |
畫家 | 史健全 | — | |
校長 | 張其貴 | — |
職員表
總導演 | 尹力 |
---|---|
製作人 | 尹力(製片主任)、劉明 |
副導演 | 倫煥、方芬 |
美術設計 | 舒剛、孟紀元 |
造型設計 | 袁林 |
編劇 | 杜小鷗、羅辰生 |
服裝設計 | 趙小燕 |
攝影 | 李建國、宋亞洲(副攝影) |
錄音 | 鄭春雨 |
配樂 | 劉為光 |
剪輯 | 戰強 |
道具 | 高京新、王剛 |
燈光師 | 顏嘉偉 |
角色介紹
安建軍
演員張萌
其貌不揚,不善表達自己的小學生,被同學戲稱“安大傻子”。他是個純真、善良、厚道的孩子,但因為不善言辭,很少得到公平待遇,膽小怯弱,很不自信。在高老師鼓勵下,他克服性格缺陷,變得自信、自強。
高老師
演員張國立
安建軍的班主任,原來在山區教書,自稱“高二傻子”。教育思路獨特,平等、尊重、信任、親切地對待學生,以至於學生覺得他“不像老師”。他愛護並發展學生們的個性,因此非常理解安建軍,鼓勵安建軍克服心理障礙、敢於競爭成為強者。
劉慶來
演員張晨
安建軍的同班同學兼鄰居。他是中隊幹部、三好學生,聰明伶俐,能說會道,思維敏捷,善於察顏觀色、隨機應變,是安建軍崇拜的對象。他的缺點是太自以為是,容易驕傲
雷振山
演員范東生
安建軍的同班同學兼鄰居,天天和安建軍、劉慶來在一起玩。性格大大咧咧,豪爽,講義氣,也很淘氣。理想是當個行俠仗義的俠客。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1991年 | 1989-1990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 優秀兒童片 | 我的九月 | 獲獎 |
吉林省中小學生電影節“參娃杯”優秀兒童故事片 | 我的九月 | 獲獎 | ||
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兒童片獎 | 我的九月 | 獲獎 | |
第一屆上海影評人獎 | 十佳影片 | 我的九月 | 獲獎 | |
1992年 | 第一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 | 故事片攝影獎 | 李建國 | 獲獎 |
1993年 | 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第五屆童牛獎 | 榮譽獎 | 我的九月 | 獲獎 |
優秀表演獎(兒童演員) | 張萌 | 獲獎 |
創作徠初衷
編劇杜小鷗在某小學開座談會時,有個小學生的笑容特別打動了她,那個小朋友也像別人一樣舉手想發言,但輪到他時卻不知站起來該什麼,其他同學說他總得零分,全班人包括他自己都笑了。在另一所小學,編劇又見到了一個接近後來影片中“劉慶來”的學生,周圍還有崇拜者。這兩個人物給她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創作《我的9月》的靈感來源。她同情像“安建軍”那樣善良厚道但自卑的孩子,希望能讓他們明白必須要自信勇敢起來直面人生,長大后才不會害怕挫折。而“劉太來”那樣的孩子讓她聯想到當時的社會現象——中國社會競爭意識越來越強烈,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謙虛、忍讓、與世無爭,這使很多人在競爭中感到無所適從。她認為競爭能促進社會發展、民族壯大,但是競爭要守規則,她要借劉慶來的故事向那些不守規則的人亮出“黃牌” 。
導演主旨
在《我的九月》之前,電影界關於兒童片的概念、兒童應該怎麼拍有許多爭論,但沒有定論。導演尹力在開拍前就下決心要拍一部能終結所有爭論的片子。所以,他從一開始就堅持影片要表現孩子的生活,要求所有主創人員放下藝術家的架子,深入生活,揣摩孩子的心理,始終站在孩子的角度把握情節發展的每個環節,讓它徹頭徹尾成為一部孩子戲。
• 在寫分鏡頭台本時,導演本來設想不加音樂,就用1990年亞運會期間富有時代特點的歌曲、樂曲,作為源音樂來表現時代特點,這想法得到了其他主創人員的認可,但是樣片剪出來后,他們發現這樣一來影片煽情不夠,於是,導演又請了作曲家來為影片配樂。
• 扮演記者的駱玉蘭的確是當時北京晚報的記者,她在片中以真實姓名出演。
劇照
《我的九月》是一部名符其實、適應兒童口味的好片子,大體上達到了“老少皆宜”的審美目標。它的中心事件和貫穿人物,從取材、構思、觀點到心態都是兒童式的,完全符合兒童電影的本性,在藝術表現上,擺脫了一般兒童片慣見的直奔主題、淺露簡單的模式,而儘力以富於流動性、自然美的鏡頭語言來展示生活,表現人物。更可貴的是,它達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原《大眾電影》、《電影藝術》編輯、研究員王雲縵評)
該片看似無序實則有序。影片藝術秩序的核心是安建軍,以他的內心活動為依據,以他性格發展的歷程為中軸線,從而使全片雜而不亂。導演有意識地用畫外人物的對話來交代故事情節,把情節進的效應反饋在主人公安建國身上;有意識地採用長鏡頭,使影片“無序的有序”風格得到更充分自由的體現。許多兒童文學作品總要為主人公的性格缺陷找客觀原因,但是,該片中的安建軍完全不是畸形環境里生長出的畸形心理的孩子,影片把筆墨重點用於勾勒他主觀心理因素的缺陷。“安建軍”的價值不只是在銀幕上又塑造出一個新鮮獨特的少年典型性格,更重要的是通過他揭示出數千年來封建倫理影響下中華民族性格中悲劇性的歷史積澱。 (原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常務理事程式如評)
導演將《清明上河圖》的藝術魂韻納入當代都市生活的四合院,使大人孩子等一切人物循著他們自己的性格邏輯盡情地恰到好地表現一番。在表演方面,該片的兒童演員值得稱讚,他們鬆弛自然、一舉手一投足的“老練”令觀眾耳目一爽,用“無表演的表演”來形容也不過分。片中大人和孩子之前的“戲”要比大人和大人、孩子和孩子之間“戲”更生活化。人物深層性格在相互感染下體現得渾然無隙。 (作家梁曉聲評)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