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以影視業為主的有限責任公司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影集團數位元組目經營管理中心,於2003年12月4日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公司簡介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
成立之初公司名稱為中影集團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2009年1月20日更名為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

組織結構


在全國發展和建設數字影院;負責國內外數字版電影的發行和放映。公司下設辦公室、財務部、統計部、綜合部、發行部、設備管理部六個部門。業務工作包括數字設備安裝和管理、數字版影片選購、簽定合同、安裝節目、宣傳策劃、發行管理、統計結算等。

公司管理


董事長韓三平
副董事長嚴曉明、焦宏奮、韓曉黎
董事史東明、劉小恆、喇培康傅若清、姜濤、付國昌、陳飛、周德群、張國民、雷振宇
總經理韓曉黎
副總經理史東明、喇培康、傅若清
總會計師姜濤
總經濟師付國昌
總工程師陳飛

電影作品


(2011年)《新少林寺》《武林外傳》《建黨偉業》《無人區》
(2010年)《唐山大地震》《長江7號愛地球》《無人駕駛》《搖擺de婚約》《杜拉拉升職記》《戀愛通告》《未來警察》《無人區》《虹貓藍兔火鳳凰》《功夫夢》《孔子》
(2009年)《赤壁(下)》《南京!南京!》《尋找成龍》《夜·店》《天安門》《愛情36計》《瘋狂的賽車》《刺陵》《非常完美》《建國大業》《夜玫瑰》《狼災記》《十月圍城》《80‘后》
(2008年)《三國之見龍卸甲》《哈!哈!哈!》《深海尋人》《時尚先生》《保持通話》《即日啟程》《北京等待》《愛情呼叫轉移2:愛情左右》《梅蘭芳》《赤壁(上)》《長江7號》《一個人的奧林匹克》《我叫劉躍進》
(2007年)《一年到頭》《衚衕里的陽光》《青藏線》《導火線》《戲王之王》《基因決定我愛你》《風雪狼道》《門徒》《寶葫蘆的秘密》《投名狀》《愛情呼叫轉移》《欣月童話》
(2006年)《霍元甲》《岡拉梅朵》《雲水謠》
(2005年)《我們倆》《花腰新娘》《神話》《美人依舊》
(2004年)《大事件》《張思德》《信天游》《日日夜夜》
(2002年)《周漁的火車》《奪寶英雄》《王首先的夏天》《西施眼》《和你在一起》
(2001年)《血性山谷》《一百個》
(2000年)《押解的故事》《藍色愛情》《好女不愁嫁》

獲得榮譽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2007年生產故事片54部;發行國產新片120部,全年實現票房10.1億元,佔全國院線國產影片票房的81%;全國國產影片票房排名前20部的影片中,中影集團參與發行的有17部;中影集團控股、參股院線票房超過10億元,佔全國院線市場票房份額的42.9%……一組數據表明,2007年中影集團文化產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穩坐中國電影行業第一把交椅。
1999年成立的中影集團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影製作與發行機構,在文化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始終走在前端,成為帶動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火車頭”。2008年2月,“首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推薦活動的名單公布,中影集團榜上有名。正如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所說:“如何在機制上更具活力,提高中國電影的市場份額,是我們一直推進的目標。”
轉企改制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影集團公司成立之初,將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等8家單位攬入旗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創作、生產、發行都各管各的,沒有內在的關聯。”韓三平說,理順內部關係、提高生產效率成為中影集團改革邁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業務重組、資產整合和產權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運行機制。鳳凰涅盤,專攻不同領域的8家單位合併以後通過優勢互補,表現出驚人的文化創造力和市場掌控能力。
在增強自我造血機能的同時,“資本補進”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又一顯著特徵。“中國電影產業需要大量資本進入,迅速擴大市場規模。”面對中國電影高速成長的現狀,韓三平認為中影集團目前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向資本市場“要錢”,在牢牢控股的前提下,大膽吸納來自海內外的投資與先進管理優勢進入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創造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
2007年,中影集團公司加大對製片環節的控制,成立了製片分公司。對這一舉措,韓三平表示,製片是中影集團最核心的資源,現在中影需要迅速建立自己的製片品牌。賀歲檔熱映的《投名狀》、《長江七號》和即將推出的《赤壁》、《梅蘭芳》等影片製作精良,成為中影製片品牌的生動註腳。
中影集團2007年的另一個大動作是被譽為打造夢工廠的8部重點國產影片製片計劃。中影集團希望憑藉《青藏線》、《王選》、《衚衕里的陽光》等類型各異的國產主流電影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國產重點影片品牌。韓三平強調,我們必須承擔弘揚主流意識、拍攝主流影片以及弘揚主流道德觀世界觀的責任。
在這8部影片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安占軍導演的《衚衕里的陽光》。2007年,中影集團與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中國媒體基金合作設立5000萬美元的中國傳媒基金,用於扶持中國青年導演,《衚衕里的陽光》成為第一個受益者。除了資金支持,中影集團在扶持青年導演方面不斷推出新舉措。2007年,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聯合香港英皇、香港寰亞等公司共同出資的“中影集團青年導演電影製作計劃”將培養青年導演的過程細化成三步走,為青年導演的成才之路保駕護航。
除了保持以往商業大片、主流影片的製片特色外,中影集團還提出了“作家電影”的概念。劉震雲編劇的《我叫劉躍進》在賀歲檔激烈競爭中以500萬元的成本贏得1300萬元票房,打響了“作家電影”的第一炮。
齊頭並進打造健康產業鏈
“製片業雖然是龍頭,但不是全部。”韓三平認為,後期製作、院線放映、發行等“旱澇保收”的產業在中影產業鏈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07年,中影集團分別組建了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營銷策劃分公司與中影影院投資有限公司,機制上“兵分多路”保障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在硬體建設上,韓三平格外強調中影集團的國企責任感,很多製作環節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利潤卻很少,這些其他企業不願做也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中影集團必須做。目前,由中影集團與柯達公司合作成立的華柯電影洗印公司已經投入使用,過去投資稍大的影片都要拿去國外洗印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我國的底片樣片洗印技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已被列入《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國家數字電影製作基地,是中影“人無我有”的又一產業大動作。該基地2008年奧運會前正式運營,年生產能力將達到膠片故事片電影80部、數字電影100部、電視電影200部、電視劇500集,幾十個相關配套公司將為全世界的影視製作人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滿足各種影視製作要求。
此外,中影集團進一步細化完善產業鏈。2007年集團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開發建設國有控股影院,已開業和即將開業的有9家,56個放映廳,1萬個座位。2007年,中影與首鋼共同組建中影首鋼環球數碼數字影院建設有限公司,計劃在2008年年底前建設2000個數字影院。中影集團還重視后產品開發,成立了后電影開發公司,開拓了電視播映權的授權、音像製品的出版等業務,累計引進、出版、發行海外影視音像節目多達三千個品種。
在談到中影集團公司今後的規劃時,韓三平說:“中影集團在整個中國電影產業中,實力最強、門類最全、影響力最大。我們將把這些資源用好用足,為中影集團的強大而努力,還要為整個電影產業服務。”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於2003年12月4日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華龍電影數字製作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
中影集團數字電影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宗旨


是貫徹落實國家數字電影發展規劃,提高數字電影市場經營運作和協調能力,吸引外來資本共同開發中國數字電影市場。
公司前身是中影集團數位元組目經營管理中心,2002年6月發行了我國第一部數字版影片:國產影片《天上草原》。2008年9月發行了我國第一部數字3D立體影片:美國影片《地心歷險記》。
隨著數字影院數量的增加,數字影片的發行成本將大大降低,可以預測今後將有更多更好的國產和進口影片採用數字放映的形式推向市場。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公司將繼續擴大數字影院的發展和建設規模。屆時,我公司將成為電影發行放映市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