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工人村街道的結果 展開
- 遼寧省瀋陽市鐵西區下轄街道
-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轄街道
- 西崗區下轄街道
-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下轄街道
工人村街道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轄街道
工人村街道是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下轄街道。此地是建設武漢鋼鐵公司時職工的生活區,故名。
工人村街道面積是6.67k㎡,人口15774人(2011年末),轄5個社區。辦事處駐建設十一路特1號。
建國初期,工人村街道轄區屬武昌縣第九區楠姆鄉。隨著武鋼建設發展的需要,在轄區內修建了眾多以平房為主的臨時性職工住所。1955年屬青山區。武鋼開始建設后,工人村街是青山區形成職工生活區較早的地區之一。1956年6月,區政府工人村街道辦事處以兩個街道的形式建立,即新村一街道、新村二街道。新村一街道設在公路主幹道的東面,有14個村;新村二街道設在路西,有3個村,兩街道共設20個居委會。1960年兩街合併成青山人民公社新村分社。1961年,恢復新村一街辦事處和新村二街辦事處。工人村街道的街辦工業起步較早,“文化大革命”初,為安置一批年齡偏大、文化素質較低的閑散人員就業,相繼成立“五七”生產自救組、縫紉組、修車組、火補膠組、理髮組等一批生產廠、組。為便於統一管理,1967年成立工人村街綜合服務部。至70年代初,以上各生產組先後發展為6家街直屬企業,即青山耐火材料廠、青山車船篷墊廠、青山蓄電池廠、青山皮鞋廠、青山長虹鑄造廠和青山江南金屬結構廠。其中青山蓄電池廠、青山車船篷墊廠、青山皮鞋廠是福利企業,殘疾職工占職工總數的50%以上,為解決殘疾人就業和社會穩定起到積極作用。1971年7月,新村一街道、新村二街道合併,更名為新村街道。1977年10月,為方便群眾生活和解決待業青年就業,成立6個副食代銷點和2個廢品收購站,歸街道勞動服務站管理。1980年10月,增設8個副食網點。1981年,新村街道更名為工人村街道。1982年,工人村街道人口總數已達到41466人,創歷史最高。由於毗鄰重工業區,受環境污染影響,從1984年開始,工人村居民頻繁向西遷移。1993年開始,西遷人數大量增加,街內居民減少,居委會數量也開始減少。原武鋼、一冶、湖北青山熱電廠等單位的職工生活住地逐步被平整為工業、企業用地。
1996年,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一村、二村一、二村二、三村、四村、五村、六村、七村、八村、九村、十村、十一村、十二村、十四村、鳳凰村、橋頭村、塗家村、工農上村、工農下村19個居委會。2004年,辦事處駐建設十一路特1號,人口18864人,面積7.18平方千米,轄星光、興和、三聯、建十一路、鳳凰山、橋頭6個居委會。
工人村街道地處青山區東北部,東接洪山區建設鄉,南與廠前街道、冶金街道相鄰,西與紅鋼城街道相接,北與青山鎮街道毗鄰,具有典型的城鄉結合部的特點。
工人村街道辦事處駐建設十一路特1號,人口18864人,面積7.18平方千米。轄6個居委會。
轄區詳情 | |||
星光 | 興和 | 三聯 | 建十一路 |
鳳凰山 | 橋頭 |
2000年,有居民5118戶,常住人口13885人。其中有回、滿、壯、苗、侗、瑤、彝、蒙古、土家、朝鮮10個少數民族,人口162人。
1994年,街辦6家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1643萬元,利潤136萬元;街辦20個商業服務網點,年銷售收入401萬元,利潤11.6萬元;居委會辦34個第三產業網點,年純收入20萬元。街道辦事處利用轄區閑置廠房、設備多的優勢,實施優惠政策,大力引進技術含量高、有發展潛能的科技型工業企業,改變工人村街道以工業加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格局,形成以耐火材料產品為龍頭、以科技產品為主體的工業經濟體系。1999年,由於人口大量西遷,居委會由原來的20個合併為13個。2000年8月,13個居委會合併成立6個社區居委會。至2000年,工人村街道辦事處共引進工業企業23家,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795.7萬元、銷售收入2255.8萬元、利潤210.4萬元、稅金125.9萬元。
轄區內有湖北青山熱電廠、武鋼燒結廠、武鋼焦化廠等大型廠礦和其他中小型企業共計80餘家。
有中專、技工學校2所,中小學4所,醫療門診部、衛生院2處,社區醫療保健站2個,有主幹道2條、次幹道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