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埠鎮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轄鎮

黃金埠鎮,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南與余江縣錦江鎮相連,東北與萬年縣青雲鎮毗鄰,西與梅港鄉隔信江相望。位於東經116°48′34.68″-116°48′24.13″,北緯28°28′38.95″-28°47′43″之間,是昌、景、饒三市交界區域的交通樞紐。區劃代碼361127102,郵政編碼為334000,長途區號為0793,車牌號為贛E。

2012年底,鎮域面積149.73平方公里,鎮區面積20平方公里,人口8.02萬,常住人口8.58萬人,預計十三五末期將達到10萬人,通行贛語。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濱湖平原所構成,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部丘陵向西南緩慢傾斜,過渡到湖濱平原,信江繞鎮而流。

黃金埠鎮古稱“黃丘埠,自古即是商業重鎮和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鎮。據說清朝年間乾隆下江南,路經黃金埠,看到該地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一時感性而發,遂起名“黃金埠”,寓意人民生活無虞。另一說法是在越族時代此地有個國家叫“干國”,干國不但會冶鍊上等青銅,燒制絕品瓷器,而且還會琢制黃金般的玉器,但產地被王室保密,后干國漸衰,國王為了後世復興干國的子民能記住黃金玉的產地,於是把此地更名為“黃金埠鎮”。

黃金埠鎮下轄11個社區、23個自然村,是贛東北歷史名鎮和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2011年以來先後被評為“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江西省科學發展50強鄉鎮、第二屆江西省最具競爭力十大經濟強鎮、上饒市重點建設示範鎮,江西省首批百強中心強鎮”。2013年被評為“中國生態經濟強鎮”。2016年榮獲“全國重點城鎮“。

歷史沿革


黃金埠鎮西周應監甗
黃金埠鎮西周應監甗
夏禹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黃金埠鎮屬於“干越”地區。
西周初期(約公元前11世紀),據黃金埠鎮出土的應監甗推斷,西周王朝在黃金埠鎮設“應”國。
東周元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黃金埠鎮屬吳國。
東周元五四年(公元前474年),勾踐滅吳,黃金埠鎮屬越國。
東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取江南十五邑,黃金埠鎮歸屬楚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郡縣天下,始建余干縣。黃金埠鎮歸屬余干縣。
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4年),黃金埠鎮屬淮南國。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黃金埠鎮屬豫章郡。
東漢建武四年(公元28年),黃金埠鎮重歸漢朝,隸屬余汗縣。
南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余汗縣復稱余干縣,黃金埠鎮再入余干縣。
元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隸屬於余干州。
黃金埠鎮原人民公社辦公樓
黃金埠鎮原人民公社辦公樓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黃金埠鎮屬饒州府。
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黃金埠隸屬萬年縣。
清乾隆時期,於1736~1795年間乾隆賜名“黃金埠”。
清光緒年間(1876~1908),正式改名黃金埠鎮。
清末民初,黃金埠鎮分屬樂安鄉和忠敬區。
民國末期,為縣屬鎮。
新中國成立初,稱黃金埠街,先後分屬黃金埠、華山、霞山、梅嶺鄉。
1956~1962年,分屬黃金埠區。
1965~1968年,分屬黃金埠公社。
1984年,黃金埠公社改為黃金埠鎮。
1990年,增設新街居民委員會。黃金埠鎮屬於余干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金埠鎮地處東經116°48′34.68″—116°48′24.13″,北緯28°28′38.95″—28°47′43″。位於余干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6公里。206國道縱貫西境。鎮區位於信江下游東岸,地處昌、景、饒金三角區域中心,東南與余江縣錦江鎮相連,東北與萬年縣青雲鎮毗鄰,西與梅港鄉隔信江相望。鎮區西距南昌90公里,東到上饒120公里,北離景德鎮100公里,南到鷹潭30公里,距東鄉、萬年、余干、余江四縣一市約40公里。

地質構造

地層情況:①黃金埠鎮域大部分基底屬於前震旦系雙橋山群,其岩性為灰綠色的千枚岩,間夾沙質千枚岩、千枚狀粉砂層及千枚狀態岩。上部為灰黑色含炭質千枚岩,厚度達14922米。小部分石炭系下統梓山組,其岩性為灰白色石英砂岩、炭質頁岩、夾薄煤層及耐火粘土。厚300米左右,連續沉積於華山嶺組之上。零星部分屬於石炭系下統華山嶺組,主要岩性為灰白色、紫紅色砂岩,礫岩夾粉砂岩及砂質頁岩底部灰白色礫岩。厚約182米,不整合於雙橋山群之上。
②黃金埠鎮第四系地層發育齊全,出露面積較大。
江西余干縣地質礦產圖
江西余干縣地質礦產圖
大部分屬於上更新統地層,上層:褐紅色亞粘土,含多量的圓珠狀鐵錳質結核,同時含少量的白雲母片及石英砂粒;中層:淡黃色粘土狀似網狀結構,並含多置的鐵錳質結核;下層:砂礫卵石層,卵石成分為石英變質岩,次稜角狀。小部分屬於中更新統地層的河谷平原區:本層位岩性出露不全,多為紅土植蓋。上層:為均質紅土,厚約1一4.5米;中層:為網紋狀紅土層,呈透鏡狀分佈厚約0.5—5.5米;下層:為紅土礫石層,礫石主要成分為石英,分選性及磨圓度較差,為次稜角狀礫石,礫徑大小不一,厚度0.3—4米。
③全新統:全新統地層為近代沖積層。受地形和搬運動力影響甚大,可分以下沖積層、湖泊沉積層、殘坡積層,黃金埠鎮大部分屬於殘坡積層,但分佈零星而不連續,其岩性主要是亞粘土,有時夾少量碎石,而下過渡到基岩風化層。
地質情況:黃金埠鎮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該地地質構造特徵為社庚至五雷復背斜,西南部分為復向斜等構造帶,該構造帶主要由原古界雙橋山群變質岩所形成的一系列軸向東西、向北傾斜,向南倒轉的複式楮皺帶組成。主要的褶皺有社庚倒轉背斜,長春橋倒轉向斜,寨里倒轉背斜,王家坡倒轉向斜等。

地形地貌

地形情況:東部以丘陵為主,西部為河谷平原,信江沿西、南邊界北去。黃金埠鎮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濱湖平原所構成,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部丘陵向西南緩慢傾斜,過渡到湖濱平原。中部為平原區,東北部為低丘區,西南部為湖區。
鎮區處於信江下游的河谷松平原上。東北部為綿延群峰,最高峰萬春寨海拔328米,為余干縣第二高峰。中、西部為平原,以江西四大江河之一的信江為西臨界線。其他地方地勢都較為平坦低洼,湖泊眾多,周圍多為良田、菜地。
主要山峰為萬春寨、雲嶺包(位於黃金埠鎮原峽山鄉雲嶺村旁,面積1平方公里,
海拔142米,因如入雲端故名。)、翔鳳尖(在縣東南黃金埠鎮郊外,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79米,以頂端狀如飛翔之鳳得名。)、麻嶺峰(在縣東南黃金埠鎮境內,面積2平方公里,海拔308米,因嶺上松樹茂密如麻得名。)
地貌情況:①黃金埠主要地貌為侵蝕剝蝕丘陵地貌,主要由雙橋山群變質岩系組成。海拔150-250米,最高峰海拔標高390米,相對標高50-120米。山坡較緩,一般25度至40度,山頂渾園狀,溝谷多呈“U”字型狀。
②部分地貌為堆積河、湖平原地貌,分佈於信江一帶,由第四系全新統及更新地層組成沖積平原及階地。小部分為沖積平原,分佈於信江及其支流、湖泊沿岸,由全新統湖泊沖積層組成高河漫灘。地面平坦。海拔14-22米,可高出枯水期河湖水位2.5—5米。
黃金埠鎮屬於余干縣地貌當中的一級階地,由上更新統組成一級內迭(黃金埠)或嵌入(大溪渡)階地。階面較平坦,微向信江河床傾斜。海拔高20米一23米,高出平原1-2米。

自然氣候

黃金埠鎮氣候四季分佈明顯,夏天炎熱,冬天寒冷,春暖秋爽,高溫能達到40度,低溫會降到零下15度,溫差相差特別大,但它的氣候比較溫和,降水量充足,陽光照射時間也比較長,全年無霜期也很長,屬於標準的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多年平均氣溫為17.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極端最低氣溫為-14.3℃,最熱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高氣溫為40.1℃。
該地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2.5小時,日照率42.5%,太陽輻射總量100.29千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56天。
年平均降水量為1586.4毫米,4、5、6月為降雨集中季節,佔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發量為1558毫米,7-11月的蒸發量均大於降雨量,有明顯的伏旱和秋旱現象,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
濕度年均相對平濕度為81%。年內各月濕度平穩,變化幅度較小,在77-85%之間。春季、霉雨季節,相對濕度稍高,可達85%;雨季過後,相對濕度又逐漸下降,夏季蒸發量大,相對濕度75%。這種濕度變化平穩的特點有利於秋收作物的生長。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魚米之鄉
魚米之鄉
熱量資源: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08.29千卡/平方厘米。7月份最多,為14.63千卡/平方厘米,1月份最少,為5.65千卡/平方厘米,在作物活躍生長期(4-10月),太陽輻射總量每月平均在8千卡/平方厘米以上。熱量資源豐富,利用農作物生長。
光照資源:日照時數按余干氣象地理座標計算,年可照時數有4425.1小時(閏年4436.1小時),實際日照時數1804.9小時,佔全年可照時數的41%。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7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2%。大於10℃期間的日照為1457.8小時。4—10月份作物生長季節中,每月日照110小時以上,月份均在260小時以上,但4一6月份是雨季,雲量多,相應日照較少,對作物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

淡水資源

①地表水資源:該地地表水分“陸地徑流”與“信江流入境水”兩部分。
陸地徑流主要由降雨產生,根據上饒地區編等值線圖,該地年平均降雨1600毫米左右,年徑流量700毫米左右,其年內變化不均,在境內地區分佈也有差異,南多北少。根據各分區量算統計,黃金埠鎮年平均降水總童35.97億方,年平均陸面蒸發總量20.18億方,年平均陸地徑流總童(產水量)15.79億方,不同頻率年陸地徑流量為:豐水年(P=20%)20.66億方,平水年(P=50%)14.97億方,偏枯年(P=75%)11.22億方,枯水年(P=90%)8.43億方。徑流時程分配,主要隨降雨變化。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6月份佔全年徑流量的49.3%,4—7月份佔全年徑流最的71.8%,11月至次年3月占年徑流量的28.8%。
信江流入境水,多年平均流入年徑流量175.66億方,其不同頻率年徑流量為:豐水年(P=20%)223.64億方,平水年(P=50%)175億方,偏枯年(P=75%)136.24億方,枯水年(P=90%)115.4億方。徑流時程分配,多年平均:4—6月份占年徑流量的56.51%,4-10月份占年徑流量的78.29%,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占年徑流量的21.71%。黃金埠鎮天然地表水資源總量水資源豐富。但按境內陸地產地表水平水年(P=50%)徑流量14.97億方計,人均占水量2360方,畝均水量2086方,低於全省水平。
②地下水資源:境內信江河谷的鬆散岩孔隙水區。梅港一大溪砂礫石孔隙水區,面積60平方公里,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為11.4萬噸/日。由於缺少鑽探資料,對其它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天然資源量未作計算。降雨為黃金埠鎮地下水的補給來源,大量的民井和泉點調查證實,水位漲落和泉流量的大小隨降雨量的變化,而呈季節變化。即汛季水位淺,泉流量大,旱季水位深,泉流量小。地下水運移總的規律是:地下水由南部丘陵區經崗阜區向較低的河湖平原區運動,即向信江排泄。丘陵地區多以泉的形式排泄,崗阜區主要以地下潛流形式運動,河湖平原區地下水運動滯緩,枯季以潛流排泄於河流和湖泊,洪水期河水補給地下水。

植物資源

黃金埠鎮區生態良好,森林覆蓋率達76.3%,山林面積11.5萬畝。
農作物有水稻、小麥、大豆、紅暑、雜糧、棉花、麻類、油料、煙葉、甘蔗、瓜類、綠肥、蔬菜、茶葉等。水生植物有蓮藕、菱角、芡實等。
林木種類屬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馬尾松、喬木(含竹)、灌木(含藤)。在喬木中,有闊葉林和針葉林。在闊葉林中,有落葉林和常綠林。就林木用途分,有用材林、經濟林、風景林和果木林。
黃金埠鎮萬春寨野生果實
黃金埠鎮萬春寨野生果實
經濟作物有鳳仙花、雞冠花、蜀葵、百日菊、千日紅、茉莉、天人菊、夜鬧金錢(亦名“太陽花”)、萬壽菊、雁來紅、牽牛花、一串紅、一丈紅、五色椒、宜美人、金盞菊、瓜葉菊、石菊、紫羅蘭。宿根花卉:有虎剌梅、巴蕉、鉤蘭、菊花(有百餘種)、芍藥、朱頂紅、射干、文殊蘭、風信子、百合花、蓮花、蘭花(春蘭蕙、蘭、劍蘭、報歲蘭、“墨蘭”、君子蘭、草蘭)、天竺葵、四季海棠、竹節秋海棠、倒掛金鐘、文竹、玉簪、萬年青、香石竹、采葉草。球根花卉:有大理花(草色、複色),仙客來、水仙、美人蕉、鳶尾。木本落葉花卉:有梅花(紅梅、蠟梅)、牡丹(紅牡丹、白牡丹)、月季花、玫瑰、七姐妹、薔薇、芙蓉、碧祧紅、桃花、迎春花(即“玉蘭”)、紫荊、石榴花、鐵樹。木本常綠花卉:有茶花、扶桑、一品紅、木花(花“木蘭”)、米蘭、桂花、南天竺、夾竹祧、蘇鐵樹。多肉類花卉:有仙人掌、仙人球、蟹瓜蘭、令箭荷花、曇花、仙人棒、廣玉蘭、瑞香花、綉珠花、含笑、山深含笑。野生花卉:山茶花、碧桃花、蝴蝶花、紫藤、千日紅、木槿、石竹、山玉蘭、旋復花。

礦藏資源

黃金埠鎮擁有一定的礦產資源,有的礦種儲量也較豐富。據初步勘查資料,能源礦產有煤,非金屬礦產有瓷土、焦寶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硅石)、石灰石、紅砂石、磚瓦用粘土,金屬礦產有鈦砂、砂金、岩金、赤鐵礦,褐鐵礦、錳礦等。
分佈情況:黃金埠的華山個別地點出露無煙煤,較少,無較多經濟價值。
黃金埠鎮瓷土礦礦地(已廢棄)
黃金埠鎮瓷土礦礦地(已廢棄)
瓷土(瓷石)礦為黃金埠鎮主要礦產,礦體為酸性細晶岩和石英班岩脈,呈脈狀侵入前震旦系雙橋山群千枚岩中。經生產開採,礦石白度、粘結性能較好,品種齊全。經取樣測定,各項指標均符合燒瓷礦石要求。
焦寶石(耐火粘土)礦土為黃金埠鎮的優勢礦產,礦體系沉積而成,含礦層位為下石炭統梓山組含煤地層。自邊山起,經曾家坂至余江縣交界處的孟家止,全長幾十公里,斷續分佈。礦層二層,總厚度5—14米,第一層平均厚1.5-6.5米,第二層平均厚3—8.6米。礦石品位三氧化二鋁28—32%,二氧化硅42—53%,三氧化二鐵2.60—6.23%,二氧化鈦1%,氧化鉀+氧化鈉3%,耐火度1580—1730℃。礦石質量較好,屬於軟質至半硬質粘土,多已達到工業要求,可作為冶金輔助原料。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黃金埠耐粘土礦探明的C+D級儲量達1951.83萬噸。有一定的潛在經濟價值。
黃金埠鎮擁有少部分鐵礦,種類為沉積型赤鐵礦,位於黃金埠鎮株橋等地。含礦地層為下石炭統華山嶺組下部,含礦層位雖較穩定,但礦層本身變化較大,多呈扁豆狀、透鏡狀,且礦石質量變化也較大,往往在短距離(十餘米至幾十米)被含鐵砂岩所代替。礦層厚度0.5-1.0米,超過1米者極少見;全鐵品位多在30%以下,最高僅45%左右,且礦點規模小,故工業價值不大。

動物資源

黃金埠鎮區域水產資源有鯉、鯽、鯿、鯰、青蛙、鰱、鰻鱺、河豚等種類,還有甲魚、湖蝦、湖螺、棍子魚、信江鱖魚、大雁、銀魚、等水生動物。
詞養動物家畜有牛、豬、羊、狗、貓、兔、馬、驢、騾。家禽有雞、鴨、鵝、鴿。另有蜜蜂、水貂等。野生動物:獸類有野豬、豺、獾、狐、狸、鼬(黃鼠狼)、鼠、獐、麂、兔、穿山甲和水獺等。禽類有雉(野雞)、畫眉、黃鸝、八哥、百舌、燕、杜鵑、啄木鳥、貓頭鷹、喜鵲、麻雀、鳥鴉、蒼鷹、翠鳥、雀鷹、雁、野鴨、天鵝、鶴、鵜鴣、野鸕鷥等。昆蟲類有蠶、蜂(細腰蜂俗稱“馬蜂”)、蜜蜂、晴蜓、螳螂、蜘蛛、蠅虎、蟬(蚱蟬、葉蟬)、蝶(鳳蝶、粉蝶、蛺蝶等)、紡織娘、蟋蟀、螢(俗稱“螢火蟲”)、蛾、螞蟻、蠅、蚊、蚤、虱等。爬蟲類有青蛙、蟾蜍(俗稱“癩給蟆”)、蚯蚓、地老虎(俗稱“地蠶”)、蝸牛、蛭(亦稱“螞蝗”)、蜈蚣、蛇(無毒蛇:水蛇、菜花蛇、黃金條;有毒蛇:竹節班、眼鏡蛇)、沙米蟲、蝤蜒(俗稱“壁虎”)等。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底,黃金埠鎮轄5個社區,31個自然村:
社區金信社區金航社區金塘社區金電社區新園社區
自然村湖田村胡家洲村梅嶺村松霞源村華山村
邊山村塘灣村高峰村綠源村上洪村
五雷村南谷村白雲村河橋村東梅村
楓樹村高橋村四合村長山村前進村
前進村株橋村塘背村上行村曾家畈村
吳艾村團湖村菱塘村長嶺村新莊村
朱家塢村////

經濟


綜合概述

2010年全鎮GDP總量為4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為38億元(含火力發電廠生產總值25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為3.35億元,農業總產值為3.6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980元,財政總收入為2.45億元,黃金埠鎮已於2007年躍升為上饒市財政收入過億元的經濟強鎮之一。

第一產業

2010年黃金埠鎮農業總產值達到3.65億元的規模,較2009年增長16.3%,其中2010年全鎮GDP總量為4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3.65億元。黃金埠鎮主要物產有:優質稻年銷售量約400萬公斤,瓜果、芝麻、花生、油茶、藥材(黃姜年產50噸,吳茱萸、金銀花、絲瓜絡等)、花卉(非洲菊、康乃馨、銀柳等,年產鮮花約90萬枝);生豬、菜牛、土雞、鴨、田螺、魯蝦等。特色經濟品種有:腐絲(蘭花根)、紅芽芋、紅辣椒、葛粉、食用果蔗、甜柿、早熟梨、棍子魚、信江鱖魚等。
2000年至2010年間,黃金埠鎮大力推進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培育黃金埠鎮特有的紅辣椒、紅芽芋和花卉產業,建設華山紅辣椒種植基地和松霞源花卉培育基地,朱家塢、邊山紅芽芋種植基地,湖田紅棗種植基地,胡家洲、小港、塘背蔬菜生產基地,小港生豬養殖基地,黃金埠鎮信江石鱖養殖基地。形成了水稻、蔬菜、水產、藥材、花卉、紅棗等新的農業產業鏈,“優質、高產、高效、環保、安全”的農業基礎得以鞏固,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形成了以“瓜果、花卉、優質稻、畜禽”等為主的優勢產業。

第二產業

黃金埠鎮國電廠
黃金埠鎮國電廠
2013年前黃金埠鎮工業總產值達到了3.01億元的規模,其中2010年全鎮GDP總量為45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為38億元。域區內分佈了國家重點企業國電黃金埠發電廠(總裝機容量為2×60KW)、(二期2×100kw擴建工程已獲批立項)等大小企業50餘家。鎮域內8.4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內已有入園大中型企業達25家,成為上饒市五大工業園區之一。其中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企業,如生產國家級專利產品——6微毫米的玻璃纖維的黃金玻纖廠、金橋葯業有限公司等。國家重點企業有江西第三製藥廠、黃金玻纖廠、脫水蔬菜廠等50多家中小企業,其中電力特色工業園位於上饒市三大工業園先進行列,是江西省21個重點工業園之一。

第三產業

黃金埠鎮旅遊觀光村-邊山村
黃金埠鎮旅遊觀光村-邊山村
2014年黃金埠鎮第三產業總產值就已經達到3.38億元,較2009年增長27%,招商引資達4億元,同比增長33.4%,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000萬元,同比增長19.65%,小商品銷售達到6700萬元,同比增長13.5%。2010年全鎮GDP總量為45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總產值為3.35億元。文化資源旅遊開發建設:白雲度假山莊、楓樹、南谷垂釣樂園、河橋瓜果採摘園、余干第二高峰萬春寨,建設一個集紅色教育、山野陶情、旅遊觀光、獨家休閑和美食品享為一體的“萬春寨錦繡園”。保護千年“古街”,信江水上樂園,龍山嶺森林公園等。其中黃金埠鎮名獒山莊榮獲2015年江西省“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

文化


紅色革命

①1930年5月16日,余干縣蘇維埃政府在黃金埠鎮的長源周家村建立,這是余干縣第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當時蘇區區域一度擴展到181個自然村,縱橫50里。黃金埠鎮作為余干、余江、萬年、東鄉縣交界區域著名的大商埠,這裡自然也成為當年紅色革命的一個重鎮要地。這裡至今還流傳著“紅軍三打黃金埠”的故事。1930年4月,紅軍獨立團和赤衛隊800餘人攻入黃金埠鎮,搗毀國民黨反動統治機構一區公署,狠剎了敵人的反動氣焰,並召開群眾大會,開倉濟貧,大大鼓舞了群眾革命鬥志。同年12月,紅十軍一旅二團再次攻打黃金埠鎮,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殲滅國民黨駐軍200餘名,打開監獄放出60餘名革命群眾,繳獲大批槍支彈藥。1931年5月,紅十軍第二團聯合余干縣游擊大隊第三次攻克黃金埠鎮,並召開群眾大會,就地鎮壓惡霸,廣大革命群眾情緒高漲。紅軍三打黃金埠,擴大了革命的影響,提高了紅軍在群眾中的威望,廣大農民紛紛要求參加革命、參加紅軍。
②五雷是個黃金埠鎮的一個山區,原是余干縣的一個建制鄉,后合併於黃金埠鎮。這裡每座山、每個村莊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都能給人一種強烈的懷念和敬慕之情。1927年12月,方誌敏領導的弋橫農民武裝暴動,喚起了余幹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精神,以五雷地區為中心的“上名字”運動迅速掀起了高潮,為而後發動的農民武裝暴動奠定了基礎。1929年底,由黃道和信江特委書記唐在剛在余干組織了著名的年關暴動爆發,五雷鄉塘灣等20多個村,4000名地方先鋒隊統一行動,捕殺當地土豪劣紳,沒收其所有財產,紅旗映紅山鄉,暴動取得勝利。1930年1月,在五雷鄉保慶峰廟正式成立余干縣蘇維埃人民政府,方佩龍任主席。下轄5個區蘇維埃政府,蘇區面積發展到181個自然村,縱橫50餘里。同年4月,國民黨軍對蘇區實行“圍剿”,蘇區失利,隨即轉入游擊鬥爭,較有名的戰役有“塘石戰鬥”、“攻打鄒源”、“兩攻古埠”、“夜襲黃金埠”等。1932年5月,贛東北省軍委會主席邵式平第二次來余干,指導重建縣蘇維埃政府,新成立的余干縣蘇維埃政府下轄5個區蘇維埃政府,47個鄉,230個村,紅色區域不斷擴大,信江以東,面積達400平方公里,余干紅色蘇區進入了革命高漲時期……

民風習俗

黃金埠鎮關皇節划龍舟
黃金埠鎮關皇節划龍舟
①過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俗稱“過年”,也稱“大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月初開始籌備,凍米炒爆叫“炒米花”(地方方言),制飴糖叫“年糖”,做米果,叫“年果”,釀米酒叫“年酒”,暮宰豬叫“殺年豬”。親友以米果糖物互贈叫“送年”。除夕日,家家張燈結綵,戶戶桃符更新,大紅燈籠高高掛,有的燈籠上寫上姓氏以示家族。生活富裕的人家還掛宮燈、彩燈。春聯內容皆為歡樂祥和、喜慶豐余之語,還講究字體有氣派,要秀麗美觀。是時登高遠望,一排排大紅燈籠齊放光彩,紛繁錯雜,有如長龍騰舞,蔚為壯觀。如果家有尊長謝世,則春聯顏色、內容不同,通常為“一黃二綠三轉紅”,即第一年用黃,第二年用綠紙,第三年始轉為紅紙。所謂“守孝三年”指搭頭搭尾,非實指。
余干文化節疊羅漢
余干文化節疊羅漢
②關皇節,又稱“關王節”,時間為農曆五月十三日,是江西省部分縣市的民俗節日,吃粽子和划龍舟是關皇節最具代表也是最為重要的活動形式。當地方言諧音“關房節”或“過關房”。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俗稱“五節”。各家以艾葉、菖蒲掛門前以辟邪。親友以包子、粽子、腌蛋及他物相饋,叫“送節”。這日合家設宴,飲雄黃酒,並吃麵條、棕子、蛋、包子,還用雄黃酒塗小孩額以解毒。午飯後,男女老少結伴去河邊看龍舟競賽,族戚處都要揭竿掛紅布具禮相贈,謂之“賞標”。五月十三日為“關皇日”,是三國關羽的生日,各戶家同樣翻晒衣被,加餐設宴,掛菖蒲,飲雄黃,吃粽子,划龍舟等,習俗與端午節一致。
由於“關皇節”僅僅存在於江西省部分縣市,因此黃金埠鎮的“關皇節”成為當地獨特的一項民風習俗。
③羅漢燈,也叫疊羅漢,是黃金埠鎮塘灣村的傳統表演,2008年被列入余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他們由二十人五幾十人可疊4-5層,而且每疊一層地下有一套武術或其他節目表演,時間可達1小時,這個項目有一定的藝術性和文化內涵及其獨特之處,然而現在這批傳承人越來越少。

文獻資料

①朱熹《訪趙忠定過金步》云:“行穿側徑度荒原,又踏泥沙過野田。路轉忽然開遠望,眼明復此見平川。江煙浦樹悲重疊,楚水閩山喜接連。稅駕有期心轉迫,稜稜瘦馬不勝鞭。”
【註解】“趙忠定”即趙汝愚,“金步”即今余干縣黃金埠鎮。
②馮祖昌《黃金埠旅泊感賦》云:“烽火驚心歲幾回,江花濺淚向人開。韶光薄倖春如寄,芳草無言客又來。豈有間情吟芍藥,更無清夢到瑤台。浮家泛宅知何處,煙水茫茫極可哀。”
③白雲章《在黃金埠與江敬所留別》云:“不厭清狂不厭貧,詩書漫養性情真。苔岑結契經卅載,梓里論詩中兩人。要地防邊灰剩劫,寒天話舊酒生春。江干一棹匆匆別,他是關河遠夢頻。”
④錢鏐《浮石寺》詩曰:“灧灧霞光映碧流,潭灣深處有龍湫。危樓百尺臨江渚,石在波心千古浮。”——選自《余干縣誌》卷十八載。
【註解】①浮石寺,在黃金埠鎮,臨信江。據載為五代時建,以近浮石嘴得名,今不存。明代著名學者羅洪先記與友人王陽明遊歷事,其中就提到黃金埠鎮浮石寺。②吳越寶大年初(924年),吳越王錢鏐游黃金埠鎮浮石寺並留詩。
黃金埠鎮不僅帶有厚重的歷史,而且在文學領域裡留下了眾多佳話。黃金埠鎮在唐宋文人筆下常被描繪成為一幅幅絢爛的圖畫。黃金埠鎮的文學不僅具有自然山水、民俗鄉風的絢爛圖畫,而且還演繹為政治失落的無奈和貶謫遷流的感慨。歷代文人流連棲息於黃金埠鎮這塊土地,黃金埠鎮的文學成就無疑得益於它那獨具特色的優越地理環境。

歷史遺址

①黃金埠鎮中晚唐青瓷窯址,位於黃金埠近郊劉家山一帶。2006年3月至7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余干縣博物館共同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出龍窯一座、清理灰坑—個、出土各類窯具和青瓷器達3000餘件。在發掘的諸多青瓷器中,褐色梅花紋碗、圓形瓷硯等器具系在江西青瓷窯址首次見到,其中一個刻有“貞元”紀年款的青瓷罐殘片為江西各大青瓷場首次發現,可作為唐代青瓷器斷代可靠的實物依據,十分珍貴。同時,發現的罕見青釉瓷腰鼓,是中國與中亞、西亞各民族進行經濟與文化頻繁交流的實物見證。調查還顯示,黃金埠附近有一個很大範圍的青瓷窯群,劉家山窯僅是其中一處。足見在中晚唐時期,余乾的青瓷器燒造業已相當發達。黃金埠青瓷窯址的發現,為國內罕見,可與浙江越州窯、湖南長沙窯媲美,窯址被評為“2006年全國重大考古發現”。黃金埠鎮投資數萬元在黃金埠中晚唐青瓷窯址加強了古窯址的保護工作,縣文物部門正加緊該窯址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此次出土的文物中,最有價值的文物當數一件青釉瓷腰鼓。這件西域少數民族的打擊樂器,是唐代江西地域與中西亞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力證,同時也說明了當時黃金埠鎮水路交通的發達。此前出土的唐代青釉瓷腰鼓在全國只有一件,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006年發掘的中晚唐古窯群和國家級陶瓷出土,權威專家公認黃金埠鎮是中國青瓷發源地之一,“國寶龍窯”將與名揚四海的“景德鎮窯”齊名,印證在一千多年前的黃金埠鎮與中亞、西亞各民族有著頻繁的經濟與文化交流,自古即是商業重鎮,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鎮。
②北寨遺址位於五雷鄉綠源村北部1000米處。山脈南北走向,為台地地形。南接南寨,西南是龜山嘴水庫,東北群山環抱,小壠田蜿蜓入山中。北寨遺址高出地面200米左右,長150米,寬50米,總面積為7500平方米,是本縣第二高峰,林壑優美,形勢險要。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是贛東北根據地之一部分。紅軍頻繁活動於此,成為軍事要隘。這裡是鄉政府林場,種有杉木、茶樹。遺址陶片較為豐富,紋飾為雲雷紋、葉脈紋、編織紋、回紋、繩紋等大部分是硬陶,少數軟陶。從陶片器形分析:有罐、壺、盂等。這些陶片叩之有聲,類似吳越文化,為春秋戰國遺址。

方言俚語

黃金埠鎮地區方言系統形成於秦始皇分郡縣之初,方言屬於鷹弋片,以鷹潭話為代表,鷹弋片是贛語十一個方言片之一,通行於江西的鷹潭市、貴溪、余江、萬年、樂平、景德鎮市(部分)、余干、鄱陽、彭澤、橫峰、弋陽、鉛山。
特點是:第一人稱代詞多說“阿”、“阿俚”。多數方言梗攝字沒有[a]、[ia]、[ua]萀絕讀系統。黃金埠鎮方言語音拖曳,大都有“仂”這個尾音。如:崽仂(男孩)、捏仂(女孩)、籃子仂(籃子)、搭仂(背心)、襖仂(又稱“隔襖仂”)、滕憋仂(蠢材)、打滾腳仂(游泳的一種姿勢,一般指“狗刨式游泳”)等。
黃金埠鎮方言屬於余干方言八大片區之一,包括黃金埠、梅港鄉、五雷、峽山四個地區。部分地區因受鄰縣話的影響有所不同。以下為部分黃金埠鎮方言與普通話對照表格:
普通話方言普通話方言普通話方言普通話方言普通話方言
叔叔細細斑鳩葡腳仂桌子鍋蓋林板蓋仂八哥八八仂
叔母姐姐麻雀雕仂醜陋哈人漂亮排場戒指只圈仂
做飯杯飯蜻蜓鋼腳仂悶人閉人一點點些那仂馬上少個
什麼時候啥個時間南瓜金瓜時時篤個努力嘎所

名優特產

葛根粉
葛根粉,也稱葛粉,分為葛根澱粉和葛根全粉。葛根內含12%的黃酮類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黃酮苷、花生素等營養成分,還有蛋白質、氨基酸、糖、和人體必需的鐵、鈣、銅、硒等礦物質,是老少皆宜的名貴滋補品,有“千年人蔘”之美譽。既有藥用價值,又有營養保健之功效。葛粉飲用廣,以肝、腎、心組織中含量最高,特別對老人及幼尤宜。在《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證類本草》、《華佗遺書》、《中華藥典》、《藥王全書》、《傳世藏書》等中醫八大經典中都有詳細介紹。
蘭花根
蘭花根,又叫“腐絲”,縣內稱“余干豆腐”,黃金埠鎮豆腐特稱為“蘭花根“,豆腐由黃豆磨碎去渣煮制而成,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又稱為“素肉”。原汁原味的黃金埠鎮燒制的豆腐,形式多樣,口感酥香,豆香撲鼻,令人難忘。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脂、膽固醇的功效。黃金埠鎮有4至5種不同軟硬程度的豆腐,其做法便是千家萬戶皆妙味。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時,途經黃金埠鎮嘗過此菜后,龍顏大悅,問隨臣此為何物?答曰:“豆腐絲”,乾隆嫌其名俗,遂賜名“蘭花根”。由此,更加聲名遠揚,成為節日用餐和饋贈親友的之佳品。
獲得榮譽:首屆中國贛菜博覽會“最佳效果獎”名菜之一、第三屆中國餐飲業博覽會“環保嘉許獎”、“最佳展台設計獎”名菜之一、第三屆全國民間美食烹飪大賽“金牌宴席”(第一名)名菜之一。
芋荷花燒肉
芋荷花燒肉
芋荷花燒肉
口味香脆,滋陰補陽,對治療出虛汗有顯著療效。芋荷花就是芋頭開的花,芋頭的葉子象荷花的葉子(蓮藕的葉子),故所以芋頭開的花人們就叫它“芋荷花”。是一種中藥,也可以當菜吃,芋荷花很少見,因為不是所有的芋頭都會開花的,十四五斤新鮮於荷花,才可曬制一斤干芋荷花,因縣域內唯有黃金埠一處產芋荷花。,故黃金埠鎮的“芋荷花燒肉”最為出名。
獲得榮譽:第三屆全國民間美食烹飪大賽“金牌宴席”(第一名)名菜之一、中國贛菜名菜之一。
信江黃蠟石
黃金埠鎮是信江黃蠟石的重要產地。黃金埠鎮位於信江下游,上下游流域50多公里。共有大小采沙(硪)場幾十個。石農、石商上千人。年交易額上億元。這裡的黃蠟石,品種繁多,顏色豐富、石形奇特、紋理複雜。質地純正細膩,質量上乘。黃蠟、白蠟、紅蠟、綠蠟、黑蠟、彩蠟,應有盡有;蠟黃、土黃、雞油黃、蛋黃、象牙黃、橘黃,不一而足;荔枝紋、雞皮紋(魚籽紋)、苦瓜紋、金印紋、竹葉紋、雞爪紋、指甲紋、稻草紋、蜂窩紋、金錢紋、哥窯紋、珍珠紋、龍鱗紋、刀砍紋、玫瑰紋、刀刮紋、鳥巢紋,數不勝數。

交通


貨運建設:黃金埠電廠鐵路專用線。黃金埠電廠鐵路專用線是電廠一項配套工程,由南昌鐵路勘測設計院承建。工程總投資1.9億元,全長19.89公里,總鋪軌長度33.9公里。途經余干余江兩縣4個鄉鎮,與余江縣畫橋站接軌。鐵路於2004年9月26日動工,2005年8月16日通車。
國電黃金埠電廠專用資源運輸鐵路
國電黃金埠電廠專用資源運輸鐵路
物流體系:黃金埠工業園區民營鐵路專用線。2013年12月31日上午,全長3.898公里、總投資1.3億元的江西省首條民營鐵路專用線——余干贛港現代鐵路物流園鐵路專用線建成通車。該條鐵路專用線從余干工業園區(位於黃金埠鎮)到皖贛線畫橋站,全長3.898公里,是江西省唯一直通工業園區的鐵路專用線。該條鐵路專用線從國電黃金埠發電廠專用線K18+255處出岔,接入余干工業園區(位於黃金埠鎮)贛港現代鐵路物流園,通車運行後年貨運量可達200萬噸。
交通系統:鎮區處於環鄱陽湖城市群南昌、鷹潭、景德鎮“金三角”中心區,是余干、萬年、余江、東鄉四縣交界區域的商貿重鎮,縣城距南昌90公里,距鷹潭35公里,距景德鎮80公里,均在1小時車程之內。景鷹高速、206國道、余黃一級公路在此交匯通過。206國道、余鷹公路、南景公路、景鷹高速公路縱橫交錯,是“昌、景、饒”三市交界區域的交通樞紐。

社會


教育事業

教育機構:2010年以前,黃金埠鎮內學校有縣辦完全中學1所、鎮辦初中1所、完全小學11所、村小12所、幼兒園2所,其中還興建黃金埠中學教師宿舍2幢,學生宿舍2幢,教學樓2幢;興建湖田、新莊、梅嶺小學校舍。截止到2010年,黃金埠鎮有市重點中學一所,鎮級中學3所,私立學校3所,完小28所。
教育人員:早在2010年前,黃金埠鎮在校小學、幼兒園教職員工404人,中小學學生、幼兒園兒童共5120人。截止到2010年,黃金埠中學有學生2300人,教職工168人。鎮中3所有學生1382人,教職工138人。私立學校3所,有學生1780人,教職工118人,完小28所。截至2010年有學生6223人,教職工282人。

醫療衛生

工業園區新人民醫院
工業園區新人民醫院
醫療保健:2010年,全鎮632個獨生子女家庭領取了保健費和辦理了愛心保險,9個二女絕育家庭兌現了一次性5000元的獎勵和辦理了補充養老保險,362個農村獨女、二女家庭成員新農合參保費由政策買單,參加新型養老保險由政策給予補助。截止到2014年,鎮財政投入計劃生育幫扶資金達20萬元,極大地改善了黃金埠鎮的醫療衛生環境。
醫院情況:截止到2010年鎮域醫療診所45個,中心醫院一所(余干縣第二人民醫院),有病床50張,有1/1000分析電瓶、200MAX光機、萬能手術台、無影手術燈、心電圖儀、腦電圖儀、320型B超機、全自動尿液分析儀等先進設備,能開展普外、矯外、泌外、婦產、普內、五官、整形等常規科目及高難度手術。黃金埠鎮下轄村衛生室16所,病床50張。擁有X光機、超聲波和B超等多種現代化醫療設備,可做中、小型內外科手術。
醫護人員情況:黃金埠鎮下轄村衛生室16所,共有醫職人員166人。鎮域醫療診所中心醫院一所(余干縣第二人民醫院)有醫護人員88人。

基礎設施

城市建設:2012年全鎮拍賣土地收益達1.1個億。2013年,黃金埠鎮土地拍賣價格再次攀升,通過運作,黃金埠鎮在安置小區一塊24畝土地,周邊布局了醫院、學校等功能性項目,市場拍賣價每畝達168萬元,促進了城鎮化發展。黃金埠鎮已建成鎮村聯動示範村3個(邊山、湖田、上行),示範社區1個(新園社區),示範點3個(鎮西新區、湖田新區、小港新區)。使鎮區面積擴展到5平方公里,形成30平方公里的現代工業城市框架,成為一個現代化中心城鎮,輻射人口超過30萬的縣域副中心,市、縣鎮村聯動建設的示範鎮。2013年把鎮區和周邊5個村作為鎮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同時,規劃建設12個中心村、210個基礎村。並配套編製了村鎮整治建設規劃、鎮區控制性與修建性詳規,建立較為完備村鎮規劃體系。
城鎮居民基礎健身設施
城鎮居民基礎健身設施
設施建設:截止到2014年,黃金埠鎮總體規劃和邊山新村、湖田新村、湖田大道建設規劃體系;一個產業區:黃金埠電廠和余干縣工業園;一批現代住宅小區:黃陂商住城、黃金城、財富廣場、黃金埠花園、世紀城;一批商貿街道和綜合市場:兩大市場三大超市三條商業行走一個社會管理服務中心:黃金埠鎮便民服務中心;一批民生項目:余干縣第二人民醫院,黃金埠鎮公墓、余干縣第二保育院;一套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黃金埠敬老院、養老院以及覆蓋全鎮的城鎮居民、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批規範的健身場所:黃金埠中心廣場、邊山和諧廣場;一個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余干縣垃圾無害化垃圾處理場;一處綠地公園:大山崗原生態森林公園。
黃金埠鎮民生工程
黃金埠鎮民生工程
民生建設:黃金埠鎮實施基礎性、功能性、民生性和生態性和產業性項目,共計20個。具體如下:⑴黃金埠自來水廠,一期兩萬噸,二期兩萬噸;⑵黃金埠污水處理廠,一期兩萬噸,二期兩萬噸;⑶余干縣垃圾無害化處理廠,一期日處理150噸,二期日處理150噸;⑷余干縣第二保育院,用地40畝;⑸余干縣第二汽車總站(含物流產業園),用地150畝;⑹余干縣第二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含大型商場),用地60畝;⑺余干縣第二殯儀館,用地50畝;⑻余干縣第二公墓,用地400畝;⑼余干縣第二醫院,用地50畝;⑽黃金埠夜市夜宵一條街,在現有政通街的基礎上進行打造;⑾黃金埠生態休閑公園(暫定名),利用邊山村大山崗自然村原生樹林,用地500畝;⑿黃金埠鎮區夜景亮化工程,一期和諧廣場和金電大道鎮區段,二期三區主出入口、高層建築、公園廣場等;⒀黃金埠建材市場,用地120畝;⒁黃金埠地下管網綜合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完成廠區、園區和鎮核心區,二期完成建成區;⒂四座連體公廁和垃圾中轉站,用地6畝;⒃黃金埠汽車城,彙集汽車交易、修理、裝飾、沖洗、停車、美容等功能,用地70畝;⒄兩座公園(60畝/座)和四個街頭小遊園(10畝/個),用地160畝;⒅兩縱三橫主路網建設和改造工程,兩縱:新建自寨里水庫至信江的兩條40寬道路,三橫:一是提升金電大道,二是拓寬改造206國道,三是建設3公里長濱江大道(信江段、30米寬);⒆黃金埠文體中心(含演出中心、體育中心和電影院等),用地30畝;⒇親水遊樂園(含千噸級水運碼頭),用地120畝。

旅遊


寶應寺
寶應寺位於黃金埠鎮東郊的邊山村寶應峰。寶應峰海拔高度為256米,山頂建有寶應寺、忠公廟(為紀念五代十國陳國丞相戴安而建)、大雄寶殿、觀音堂、鐘鼓樓、芷經閣等建築,氣勢恢宏。寶應寺,最初是一個破舊的神壇,隨著信徒的不斷增多,逐漸擴建成小有規模的寺廟。如今已有大雄寶殿、觀音堂、佛祖、十八羅漢等建築。每逢初一十五,附近村落的百姓都會去朝聖,香火鼎盛。
黃金埠鎮
黃金埠鎮
據傳寶應寺是為了紀念“二元帥”而修建的寺廟,“二元帥”真名不詳,信徒都稱之為“齊章二元帥”,相傳二元帥本來姓齊,出生后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母親改嫁后改姓章。據傳二元帥出生時天降瑞光,雲朵中隱約有觀音拈花微笑。十八歲戰死沙場,觀音施展法術把他的魂靈從閻王那帶出來,並為他重塑金身,收為弟子。二元帥隨觀音菩薩修行一段時間后,被觀音派往凡間救苦救難。”二元帥“來到邊山村已有800多年,保佑邊山村及附近村落百姓。
萬春寨
黃金埠鎮
黃金埠鎮
萬春寨位於余干縣東端(黃金埠鎮境內),206國道西側,交通通訊發達,海拔282.8米,面積6.5平方公里,為余干縣東部之屏障。萬春寨山上兩大主峰南寨、北寨相距500百餘米,著名景點有牛角峰、白不塢、馬跡嶺、綠源塢、東培源、鵝公包、大塢里、系馬塢、中秋包、竹窪……舊時曾叫萬春山,明代山上有王姓寨主結幫紮寨以抗拒官府,才易為萬春寨。當年,方誌敏、邵式平先後多次來五雷工作,就是憑著萬春寨的崇山峻岭的天然屏障,點燃了余干縣革命的烈火,帶領游擊隊與白匪展開了一次又一次大搏鬥。為了消滅紅軍游擊隊,兇惡的敵人一次又一次封山,一次又一次火燒萬春寨。然後,野火野不盡,春風吹又生,紅軍游擊隊前赴後繼,用生命和熱血染紅了萬春寨的杜鵑花。
白雲寺
黃金埠鎮
黃金埠鎮
白雲寺,位於黃金埠鎮白雲村,距黃金埠鎮約16公里。白雲寺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普通年間(公元520——527年)。清初,余姓由當地老屋裡分居於此,以寺稱名,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白雲村。余干在唐代出了六名進士,老屋余家余干支始祖余懃一簇就以“一門五進士”著稱。白雲寺於1972年圯廢,近幾年白雲村村民捐助180多萬元,重新修建了白雲寺,現存有古鐘一口。新建的白雲寺儘管不大,只有一幢寺院,當地村民對白雲寺還是很信奉的,初一、十五就要前要燒香許願,保佑全家平安。
忠敬書院
為了維護專制統治,清廷的文化教育政策,繼承了明代崇文重儒,闡揚朱熹理學,籠絡士子,強化綱常倫理的成分。乾隆、嘉慶年間,由於清皇朝的提倡,上饒的書院有較大發展,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黃金埠鎮的忠敬書院正式建立起來,隨著教育的發展,忠敬書院現為黃金埠鎮公立小學的前身。近代以來,“書院”成了一個歷史名詞,忠敬書院的歷史意義沉澱下來,成為了黃金埠鎮的一處歷史景觀。
其它景點
黃金埠鎮旅遊景點(部分)
黃金埠鎮旅遊景點(部分)
清朝時期已經形成“黃埠十二景”:東畈耘歌、北崗樵唱、獬嶺晴煙、龜山晚樹、春昭荷春、沙汀柳色、夾江帆影、潭水回瀾、浮石鐘聲(龍山嶺)、月池澄碧、染窟蟬琴、銀峰烏曲等古迹。
黃金埠鎮區還有許多著名景點,如小華山仙境、寨里水庫、長嶺、塔尾塘烈士紀念碑、浮石鐘聲、沙洲島、獅子嶺千年古村落及浮石寺、關王殿、八里源水庫、南谷書院(明成化年間理學家胡居仁自辦講學之所,興廢時間不詳。)羅英起義舊址、名獒山莊等等。黃金埠干越文化與森林生態觀光遊憩區(非行政劃分)包括:五雷烈士陵園、黃金埠鎮古居民旅遊資源、應天寺景區古建築及附屬文物點(包括胡居仁故居等文物點)。

代表人物


古代,黃金埠鎮孕育了五代十國陳國丞相戴安、唐朝司徒吳獻馬、北宋光祿少卿並充直秘閣的吳宗勝、北宋禮部侍郎章公弼、元朝愛國武將武良弼、明朝都水司主事並升任四川副使的葉應震、清代武秀才江鴻波、江西第一屆眾議院民國議員戴書雲等歷史名人。黃金埠鎮系唐代大詩人劉長卿、吳越王錢鏐、唐宋詩人馮祖昌白雲章、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南宋右丞相趙汝愚、明朝理學家胡居仁久居和筆耕之地,也是明代著名學者羅洪先記以及王陽明等名人遊歷之地。
近代,黃金埠鎮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誕生了余干縣蘇維埃政權第一任主席方佩龍、新四軍第三師團政治處主任張有來、余干中共青年代表高敏,革命領導邵式平響應革命在此擴充紅十軍,也是方誌敏領導革命的主要根據地。
現代,黃金埠鎮孕育了藝術家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技師陳盛榆、江西省木雕根雕藝術家張貴友、古雅彩傳人程元璋等,也是著名畫家豐子愷晚年遊歷寫生之地。著名道德模範感動江西十大教育人物張曉玲。

獲得榮譽


余干縣副城市中心。
上饒市重點建設示範鎮。
江西省省級生態鄉鎮。
江西省科學發展50強鄉鎮。
第二屆江西省最具競爭力十大經濟強鎮。
江西省首批百強中心強鎮。
2014年江西省小康進程50強鄉鎮。
全國一百個重點建設試點城鎮。
中國生態經濟強鎮。
第三屆生態城鄉全國生態魅力鎮。
2016年“全國重點城鎮”。
2018中國中部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