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血栓形成

門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血栓形成是指發生於門靜脈主幹、腸系膜上靜脈、腸系膜下靜脈或脾靜脈的血栓。門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有門靜脈高壓症、腹腔感染、腹部手術及外傷等。門靜脈血栓形成臨床表現變化較大,可無或僅有輕微的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也可表現為腹痛、腹部膿腫,門靜脈高壓,噁心和嘔吐,腹瀉或便血;有排氣排便,脾臟常迅速增大,脾區痛或發熱;脾大、頑固性腹水等癥狀。治療門靜脈血栓形成的方式包括抗凝治療、溶栓治療及手術治療。最常見的危害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且出血容易複發,嚴重威脅患者生命。門靜脈血栓形成預后差異較大,肝功能損害程度,是影響長期預后的主要因素。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

病因


● 門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很複雜,主要原因如下:
● 門靜脈高壓症:由於門靜脈壓力升高,造成門靜脈及其屬支的向肝性血流的減少和血流速度的減慢造成渦流,而致血小板堆積形成血栓。
● 腹腔感染:為腸道感染性病灶的細菌進入門靜脈系統所引起,如新生兒臍炎、臍靜脈膿毒血症,成人常見的有急性闌尾炎、胰腺炎、膽囊炎、小腸炎性病變、腹腔盆腔膿腫及腹部術后感染等。
● 腹部手術及外傷:各種腹腔的手術均可導致門靜脈系統的血栓形成,特別是脾切除術后最常見,可能與術后血小板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升高有關。
● 血液高凝狀態:腹部腫瘤,特別是結腸及胰腺的腫瘤,常伴有門靜脈系統的高凝狀態,可導致血栓形成。
● 腫瘤等壓迫門靜脈:門靜脈系統血流受阻,致門靜脈血栓形成。
● 其他原因:包括原發性小靜脈硬化,脾靜脈或腸系膜靜脈血栓的蔓延,部分患者有長期服用避孕藥史,少見的因素有各種充血性心力衰竭、紅細胞增多症等。
● 原發性門靜脈血栓形成:少部分肝外門靜脈栓塞尚無明確病因。可有四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或遊走行血栓性靜脈炎病史。

癥狀


● 門靜脈血栓形成臨床表現變化較大,當血栓緩慢形成,局限於肝外門靜脈,且有機化,或側支循環豐富,則無或僅有輕微的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常常被原發病掩蓋,急性或亞急性發展時,表現為中重度腹痛,或突發劇烈腹痛,脾大、頑固性腹水,嚴重者甚至出現腸壞死,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腦病等。

檢查


● 確診門靜脈血栓形成需要做血液檢查、彩色多普勒、腹部CT、磁共振血管造影術、血管造影。
● 血液檢查:可查是否感染以及凝血功能是否異常,為診治提供依據。
● 彩色多普勒:首選檢查。
● 腹部CT:可發現脾大或脾厚。
● 磁共振血管造影術:了解門靜脈系統通暢性、血栓形成、自發性分流等。
● 血管造影:門靜脈造影可顯示血栓形成的位置、範圍。

診斷


● 醫生診斷門靜脈血栓形成的依據主要包括病史、臨床癥狀以及血液檢查、彩色多普勒、腹部CT、磁共振血管造影術、血管造影等輔助檢查。
● 病史:門靜脈高壓病史、腫瘤病史、腹部外傷病史等。
● 臨床癥狀:腹痛、腹部膿腫,門靜脈高壓,噁心和嘔吐,腹瀉或便血;有排氣排便,脾臟常迅速增大,脾區痛或發熱;脾大、頑固性腹水等癥狀。
● 輔助檢查:依靠彩色多普勒超聲或CT檢查確診,診斷困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門靜脈造影。

鑒別診斷


● 大多數疾病單純從癥狀來看很難診斷,若發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在進行各項檢查后明確診斷。
● 通常需要與門靜脈血栓形成相鑒別的疾病包括:急性腸梗阻、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 B超,CT檢查或胰腺腫塊組織細胞學檢查幫助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治療門靜脈血栓形成的方式包括抗凝治療、溶栓治療及手術治療。
● 對新近發生的血栓應做早期靜脈肝素抗凝治療,長期防止肝外門靜脈高壓,推薦口服抗凝藥物治療至少維持半年。
● 急性期可行溶栓治療。
● 對於短時間內的急性門靜脈血栓形成,儘早行門靜脈切開取栓。
● 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治療,控制門靜脈高壓出血、難治性腹水。
● 腸系膜血栓形成患者有腸壞死時,壞死腸段及腸系膜切除,術后持續抗凝預防血栓再形成。
● 出血的病例以止血、抗休克為主。

危害


● 最常見的危害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且出血容易複發,嚴重威脅患者生命。

預后


● 門靜脈血栓形成預后差異較大。
● 肝功能損害程度,是影響長期預后的主要因素。
● 肝外門靜脈阻塞,預后取決於血栓的性質、部位、大小以及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和其是否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預防


● 積極治療原發病,是預防門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
● 注意飲食衛生。
● 避免劇烈運動,可適當戶外運動保持正常體重。
● 不喝酒、不抽煙。
● 節飲食養護肝臟。
● 不可濫用藥物。
● 注意睡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