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寺堡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轄區

紅寺堡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第二個市轄區,前身為紅寺堡開發區。紅寺堡區位於煙筒山,大羅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間,東臨鹽池,西接中寧,南起同心,北連利通區、靈武,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已開發土地31.64萬畝。海拔1240~1450米,為山間盆地,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

寧夏它是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1236”工程)的主戰場,是全國最大的生態扶貧移民集中區,2009年9月經國務院批複設立吳忠市紅寺堡區,行政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轄2鎮3鄉、1個街道、61個行政村、2個城鎮社區,總人口179390人,其中回族人口佔總人口的61%。

紅寺堡區位於煙筒山,大羅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間,東臨鹽池,西接中寧,南起同心,北連利通區、靈武,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已開發土地31.64萬畝。海拔1240~1450米,為山間盆地,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區。

2019年11月,紅寺堡區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0年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同意紅寺堡區紅寺堡鎮與新民街道辦事處分設。2020年3月,紅寺堡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歷史沿革


夏商時代,為雍州轄地,牧野千里,羌戎等游牧民族在此安居。
秦漢時期,分屬北地郡、安定郡,部分關東移民遷徙至此。
後為西夏王朝轄制腹地,多民族融合聚居。
紅寺堡之名,見於有明,是明慶王就藩封地,為軍事要塞,有大小烽堠24處。
1994年9月,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來寧考察提出開發建設揚黃灌區,解決寧南山區貧困人口脫貧問題的構想。
1995年12月國務院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正式批准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簡稱1236工程)立項,作為重點工程列入國家“九五”計劃。
1998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
1998年9月5日經寧夏自治區黨委研究,於1999年1月正式掛牌成立中共紅寺堡開發區工委。主要搬遷同心、海原、原州、彭陽西吉隆德、涇源7縣(區)生活在貧困帶上的貧困戶,是全國最大的扶貧移民開發區。
吳忠市紅寺堡區
吳忠市紅寺堡區
2001年新設立紅寺堡鎮、大河鄉、立沙泉鄉、立白墩鄉、買河鄉
2002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定,紅寺堡開發區劃歸吳忠市管轄。
2005年上半年,紅寺堡對村級組織進行改革,將原來的94個行政村合併為42個。
2006年7月,吳忠市調整太陽山移民開發區管理體制,設立太陽山開發區(實際上由太陽山移民開發區更名)管委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將紅寺堡園區、鹽池園區、同心園區和吳忠園區合併為一個園區,直接由太陽山開發區管理;將鹽池縣惠安堡鎮惠安堡村的疙瘩、鳳凰台、南梁自然村,同心縣韋州鎮巴庄村、唐坊梁村,紅寺堡區太陽山鎮小泉村移交太陽山開發區代管(此後,太陽山鎮政府遷駐柳泉村)。
2009年9月30日,國務院(國函〔2009〕122號)批複同意設立吳忠市紅寺堡區,以吳忠市紅寺堡鎮、太陽山鎮、大河鄉、南川鄉的行政區域為紅寺堡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紅寺堡鎮。10月28日,紅寺堡區成立。
2010年上半年,自治區政府先後批複同意調整紅寺堡區與相鄰縣區的行政區劃。3月,同意將同心縣韋州鎮巴庄、塘坊梁兩村及甘溝村部分地域(韋州河東岸)劃歸吳忠市紅寺堡區管轄(寧政發〔2010〕35號);將鹽池縣惠安堡鎮211高速公路-211國道以西地域劃歸吳忠市紅寺堡區管轄(其中惠安堡鎮鎮區部分以鹽湖東南邊沿劃分,以保持惠安堡鎮政府駐地的完整)(寧政發〔2010〕44號)。4月,同意將吳忠市利通區南部,自滾泉起沿滾泉—孫家灘公路向東、經芨芨溝、大白驛子溝至利通區—靈武市界線一線以南地域劃歸吳忠市紅寺堡區管轄(寧政發〔2010〕68號);將靈武市白土崗鄉南部,自靈武市—利通區界線附近,向正東方向至211高速公路一線以南,包括白塔水村南部地域劃歸吳忠市紅寺堡區管轄(寧政發〔2010〕69號)(6月15日舉行靈武市與利通區、紅寺堡區行政區劃調整移交儀式)。至此,紅寺堡面積2767平方公里。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紅寺堡區常住總人口165016人,其中,紅寺堡鎮73750人,太陽山鎮34945人,大河鄉25213人,南川鄉30760人,紅寺堡工業園區管委會348人。
2011年11月,自治區政府(寧政函〔2011〕186號)批複同意:設立新民街道辦事處,新設立的新民街道辦事處與紅寺堡鎮合署辦公。二、將太陽山鎮西部地域劃出,設立柳泉鄉,鄉人民政府駐地柳泉村。三、將南川鄉更名為新莊集鄉。(2014年1月23日,新莊集鄉正式掛牌;2月,柳泉鄉正式成立;3月18日,新民街道正式成立)
201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吳忠市紅寺堡區增設鄉鎮及街道辦事處的批複》決定:
一、設立新民街道辦事處,新設立的新民街道辦事處與紅寺堡鎮合署辦公。
二、將太陽山鎮西部地域劃出,設立柳泉鄉,鄉人民政府駐地柳泉村。
三、將南川鄉更名為新莊集鄉。 
2020年3月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發布消息表示,批准紅寺堡區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同意紅寺堡區紅寺堡鎮與新民街道辦事處分設。紅寺堡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新民街道辦事處駐地位於六盤山路與團結街交匯處東北角(原紅寺堡區政務中心)。
新民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為創業、振興、羅山、東方、鵬勝、博大、綠苑7個城市社區,區域總面積20.8平方公里。紅寺堡鎮其他行政區域保持不變。
2021年8月,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

地理環境


紅寺堡地處東經105°43'45"-106°42'50",北緯37°28'08"-37°37'23",區域面積2767平方公里,是承接寧夏東西南北的地理中心,北臨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靈武市,南至同心縣,東至鹽池縣,西北與中寧縣接壤。北距首府銀川市127公里,南距固原市220公里,西距甘肅省蘭州市360公里。

地質地貌

紅寺堡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米-1450米。

氣候

紅寺堡區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常年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251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387毫米,為降水量的9倍。年平均氣溫8.7℃,日溫差13.7℃,全年>10℃積溫可達3200℃以上。紅寺堡區全年日照時數2900~3550小時,年平均風速2.9m/s~3.7m/s,大風日數25天。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羅山位於紅寺堡區東南,2002年7月羅山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資源275種,野生動物資源114種,其中有金雕、豹貓和猞猁等22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錄之內。

礦產資源

紅寺堡區境內有豐富的煤炭、白雲岩、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石油、煤層氣、銅礦、陶土等礦產資源。太陽山礦區煤炭資源儲量127億噸;白雲岩儲量約18億噸;石灰石的遠景儲量約49億噸;石膏的探明儲量7994萬噸。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紅寺堡區轄2鎮3鄉、1個街道、61個行政村、2個城鎮社區。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行政區劃詳表
鄉鎮名稱主要轄區
紅寺堡鎮(新民街道)第一社區、第二社區;梨花、幸福、紅興、河水、興旺、團結、富祥、希望、紅寺堡、紅關、紅海、興盛、甜水河、光彩、玉池、沙草墩、南角灣、白墩、雙台、康莊、中圈塘21個村。
太陽山鎮轄:朝陽、富康、舊城、中泉、新泉、柳泉、甘泉、永泉、東泉、西泉、水套西、紅崖灣、買河、周新、小泉、潘河 16個村。
柳泉鄉轄:柳泉、甜水河、沙泉、永新、紅塔、豹子灘、黃羊灘、水套、羊坊灘、利同、利原11個村。 
新莊集鄉轄:新莊集、馬渠、馬段頭、田卷、王大灣、徐冰水、張家台、細溝子、東川、西川、平嶺子、官店、趙花井、馬家灣、聯一、石坡子、田家灣、上源、中川、新源、東源、新南、新台、紅陽、楊柳、南川、南源、龍擺溝28個村。
大河鄉轄:麻黃溝、龍坑、大河、揚黃、開元、紅河、香園、鹼井、白路、新圈、紅崖、龍泉、龍興13個村。

人口民族


2019年,紅寺堡區統計口徑的常住人口為205643人,出生率13.65‰,死亡率5.19‰,自然增長率8.46‰,政策符合率87.84%。

政治


區委書記:丁建成
副書記、政府區長:譚興玲
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楊海峰
區委副書記:王榮(掛職)
區委常委、武裝部長:付兆剛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焜
區委常委:趙彥林
區委常委、公安局長:尹保江
區委常委、統戰部長:李海龍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趙志青
區委常委、副區長:李珂(掛職)
區委常委、副區長:塗德望(掛職)
區委常委、副區長:芮秋華
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陳雪松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志東

經濟


開發建設以來,紅寺堡狠抓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培育節水高效農業,累計發展釀酒葡萄11.6萬畝、設施農業7.45萬畝,黃牛養殖8萬頭,葡萄產業成為引領農業轉型的特色優勢主導產業,作為寧夏葡萄四大產區之一,已納入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長廊。依託境內豐富風光資源和國有未利用荒地,大力發展環保新型工業。科冕葡萄酒廠、瑞豐葡萄榨汁廠、蘆草井溝煤礦、羅花崖煤礦、卓德酒庄等重點工業項目快速推進;長山頭、魯家窯、嘉澤風電和寧夏發電集團50兆瓦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不斷壯大。商貿服務、信息中介、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和餐飲等服務業快速發展。一座移民新城崛起於亘古荒原,城市建成區面積15.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5萬人。 
2019年太陽山開發區統計數據遷移紅寺堡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含太陽山開發區)62.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6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1.2億元,增長9.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6.1億元,增長7.1%。

第一產業

2019年上半年,全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1億元,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2億元,增長1.7%,增速相比第一季度回升0.9個百分點;農林牧業服務業0.19億元,增長5.4%。以黃花菜、設施香瓜為品牌的瓜菜種植9萬畝,同比增長37.2%;以優質牧草(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為主的其他農作物種植5.9萬畝,同比增長62.0%。豬出欄8222頭,下降15.7%,羊出欄17.5萬隻,增長5.6%,牛出欄2.2萬頭,下降10.0%。畜牧業的慢發展影響了農業向好發展。 
實景
實景

第二產業

2019年上半年,新上規企業1家寶瑞隆石化有限公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5%,增速高於全區1.9個百分點,低於吳忠市4.0個百分點,相比上半年增速下降5.5個百分點。從增加值佔比看。精鍊石油製造業佔比60%,電力生產供應業佔比16.8%,煤炭加工業佔比14.1%,其餘佔比9.1%。 
2019年上半年,共入庫干法水泥、風電、蘇寧大道工程等6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黃花菜枸杞晾曬場場地硬化、第一中學擴建項目附屬工程、馬渠生態移民區供水管道提升改造等12個500-5000萬元項目;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3.9%,增速低於全區6個百分點,高於吳忠市5.8個百分點,增速降幅相比一季度收窄5.2個百分點。
2019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能耗31.0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5%;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7%;相比5月分別下降3.7個百分點、5.5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9年上半年,服務業各行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77萬元,增長12.4%;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3630萬元,增長8.5%;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957萬元,增長8.7%;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132萬元,增長2.3%;房地產實現增加值5402萬元,下降11.9%;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741萬元,增長6.2%;非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161萬元,下降5.3%。
2019年4月、5月、6月分別銷售房屋面積0.7萬平方米、0.4萬平方米,1.3萬平方米,隨著棚戶區改造收尾和住宅銷售趨穩,營業房銷售因團結商業廣場集中在元月份銷售營業房1萬多平方米,後幾個月月均銷售不足1千平方米,總體銷售逐月是下滑趨勢,上半年房地產商品房銷售面積5.7萬平方米,下降34.3%。 

交通


實景
實景
紅寺堡區境內鹽中高速、福銀高速、定武高速3條高速公路和鹽興公路、黃同公路、滾新公路、恩紅公路4條縣道縱橫交錯,太中銀鐵路、滾紅高速公路和即將建設的紅桃高速、銀西高鐵穿境而過,城區東距銀川河東機場、西距中衛香山機場均不超過150公里,中部乾旱帶交通樞紐型城市地位業已形成。

社會


文體事業

2013年紅寺堡區新建燈光籃球場4個,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開放運行;移民博物館正式開館;全年舉辦“和諧紅寺堡”廣場文化活動30場次,放映農業科教電影956場。成功舉辦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18個省市390名隊員參賽,提升了紅寺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教育事業

2013年末紅寺堡區擁有普通中學4所,中學專任教師802人,在校學生10076人;小學73所,小學專任教師959人,在校學生24317人,學齡兒童毛入學率達100%,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29.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6.8%。

醫療衛生

2013年末紅寺堡區醫院和衛生院5個,衛生機構床位168張。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355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17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

社會保障

2013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57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121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662人,城鎮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360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3024人,參加失業保險參保3377人,參加工傷參保人數4206人,參加生育保險參保人數3218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48511人。
2013年末,各種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2個,床位數152張。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358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100人。

基礎設施

實景
實景
2013年紅寺堡區“大縣城”建設擴容升級,全年累計實施城建項目34項,完成投資7.1億元,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到15.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到27.4%。司法調解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等7個公建項目順利推進,御泉明珠、書香雅園等5個新建、續建住宅項目全面實施,羅山路、弘德西街等16條新建、改建市政道路建成通車,生態公園、博大商業廣場建成運行,城區供熱、供水、排水管網改造全面推進,城市民用天然氣工程建成運營。實施羅山賓館西側、國稅局南側等9個城市景觀綠化項目,新增綠地870畝、提質增景560畝。建成城區垃圾中轉站、20所城市公廁等基礎設施項目,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4.0%。
2013年全區實施主幹道路大整治大綠化工程,拆除破損危舊及違法違章建築19萬平方米,平整綠化用地1.8萬畝。啟動建設柳泉特色小城鎮,建成朝陽、龍興、沙泉、楊柳4個“幸福村莊”,城鄉人居環境質量得到提升,農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重達到99.34%,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2.0%。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農村公路253.5公里;實施水利項目20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8.3萬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連續3年獲自治區“黃河杯”競賽二等獎。深入推進國土管理“保發展、保紅線”行動工程,新增占補平衡指標1400畝,整理土地4300畝,耕地保有量47.6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5.1萬畝紅線不突破。實施滾紅高速、弘德慈善愛心林等綠化工程,人工造林4.5萬畝,封山育林4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1.4%;城區總綠化面積375.2公頃,公共綠地面積60.4公頃,人均公共綠化面積13.2平方米,城區綠化率34.1%,城區綠化覆蓋率39.0%。

旅遊


風景名勝

寧夏移民博物館
寧夏移民博物館
寧夏移民博物館
城區建成寧夏移民博物館,為寧夏第二大博物館,集中展示寧夏古今移民全過程,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城區東南26公里處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羅山,群峰疊翠,風光秀麗,為寧夏第三座大山和中部乾旱帶最大的水源涵養地,素有“荒漠翡翠”、“瀚海明珠”之美譽。羅山富含珍貴樹種的森林,近百種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的稀有而珍貴,具有極高的保護、觀賞和研究價值。茂林深處的雲青寺,建於宋代,已有800多年歷史。
鐵庄遺址
鐵庄遺址
鐵庄遺址
紅寺堡境內鐵庄遺址,經考證為新石器文化,見證上古先民拓荒墾殖之盛況。夏商時代,為雍州轄地,牧野千里,羌戎等游牧民族在此安居。秦漢時期,分屬北地郡、安定郡,部分關東移民遷徙至此。後為西夏王朝轄制腹地,多民族融合聚居。紅寺堡之名,見於有明,是明慶王就藩封地,為軍事要塞,有大小烽堠24處。慶王朱栴陵墓位於羅山東麓,地處今太陽山鎮周新以西,面積30多平方公里,陵區被稱作“寧夏明代博物館”,198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將其列為自治區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獲得榮譽


2019年11月8日,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決定,命名紅寺堡區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