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

倡導“公民寫史”的概念的雜誌

徠《國家歷史》全稱為《先鋒·國家歷史》,強調“在歷史中發現新聞,用新聞去探尋歷史”,以嚴謹的新聞方式和非虛構寫作,來發掘歷史的本來面目,展現出鮮艷及鮮活的歷史。同時,這本雜誌倡導“公民寫史”的概念,以改變數千年以來中國“有官史而無民史”的傳統,強調每個人都有可能知曉、記錄和探索歷史。

《國家歷史》National History簡介


國家歷史
國家歷史
全稱為《先鋒·國家歷史》,中國第一本新銳歷史類新聞雜誌,郵發代號:62-313。
《國徠家歷史》National History詳細介紹:

詳細介紹(一)


該刊物的發刊詞:我們一起來書寫歷史。
中國有著悠久的書寫歷史的傳統。或許是從結繩記事開始的第一個繩結,或許是制陶刻符時有意留下的一個划痕,又或者是岩壁上隨意塗抹的圖畫。總之,歷史開始了,就不會停下。我們的祖先,嘗試記錄下他們的每一個腳印。
我們也有著偉大的寫史傳統和偉大的史家。“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歷代的“良史”們,以筆墨和鮮血維護著歷史的尊嚴。
然而,數千年以降,中國有官史而無民史,有史官而少有史家。即以司馬遷之偉大,其主旨也僅是“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居今之世,治古之道,所以自鏡也”。傳之後世,史書更淪為“紹百王之正統”之用。
百年之前,梁啟超始指出,所謂中國歷代各史,“不過為一代之主作譜牒”。從舊綱常中猛醒的人們發現,中國需要的是民史,而非官史,“史者,民之史也,而非君與臣與學人詞客所能專也”。
專制者將寫史之筆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裡,在那個時代,如席勒所說,寫歷史的不是神靈,而是權力受限制的人們。於是歷史便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充斥著遺漏、掩飾、遮蔽、避諱與歪曲。而在歷史迷宮中尋找來時的道路與去往的方向,就成了當代寫史者的天賦責任。
事實上,人民本來就是歷史的創造者,也天然是歷史的書寫者。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書寫歷史,記錄你所知道的,發掘你想知道的。
歷史,是我們國家、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的集體經驗,這種集體經驗的保存,就是真正的公共事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書寫與知道歷史,就是一種公民權利。
因此,這是一個“公民寫史”的時代,它給了我們每個人一支筆,以打破幾千年來被官史和史官壟斷的歷史書寫權和解釋權。
古往今來,為了保存歷史的本真,人們還一直嘗試用更堅固的東西來記錄歷史,但這也是徒勞,再堅固的物體,同樣敵不過時間的流逝,何況還有帝王的“焚書坑儒”。
於是,歷史不再寄希望于堅固的物體,而在於更廣泛的傳播,知道真相的人越多,歷史被保存下來的希望就越大。從竹簡、紙張到影像、數字媒體,這些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材料不再追尋本身的堅固,而在於記錄的便捷和傳播的廣泛。
是社會的進步賦予了公民寫史的可能,而記錄和傳播技術的演進,則給了每個人書寫歷史的手段。在這個時代,權力或知識的壟斷者不再是歷史的壟斷者。
我們不僅有筆和紙,我們還有相機、攝像機、電腦、網路社區、博客……我們既可以記錄現在或還原過去,也可以通過追記家世修繕家譜來接續失落的傳統。我們定義的歷史,是任何已經發生而不應忘記的事情。我們寫就的歷史,未必是宏大敘事,但點點滴滴的事實,將會匯成最本真的大歷史。
因此,讓我們一起來書寫歷史。
本刊同人
2007年9月

詳細介紹(二)


《國家歷史》主編唐建光訪談錄
《先鋒國家歷史》主編唐建光
《先鋒國家歷史》主編唐建光
【關於唐建光】
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1994年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先後任《成都商報》社會新聞部及經濟新聞部記者、部門主任,《中國新聞周刊》首席社會記者、時政部主任,現為《先鋒國家歷史》雜誌主編。
用新聞的方式寫歷史
龍源期刊網:《先鋒國家歷史》定位為國內首本“歷史類新聞雜誌”,如何理解這一定位?它與傳統的歷史期刊和新聞期刊有何區別?
唐建光:這裡要先解釋下我們所理解的歷史和新聞。在我們看來,只要是剛過去的事情都是歷史,哪怕它剛過去一秒鐘,都是可以被記錄、被發掘的對象。關於新聞,我們覺得只要是別人想知道或者不被大眾普遍知道的事情都是新聞,哪怕它是發生在一千年前,但如果大家並不太知道,被我們重新發掘出來,它就是新聞。
國內的歷史相關雜誌有這麼幾類:一是專業的歷史研究類雜誌,如《歷史研究》等;二是以刊載回憶錄或者歷史親歷者的文章為主的雜誌,像《炎黃春秋》等;三是歷史類的文摘雜誌,相對數量要多一些。《先鋒國家歷史》和以上三種雜誌都不太一樣,我們是用新聞的方式來發現歷史。歷史有幾千年幾萬年這樣一個時間段,而實際上大多數事情都是被遺忘、被歪曲,或者真相在當時沒有被充分認識、發現的,過了很長時間之後,我們要去重新發現歷史。有兩種方式可以實現,一種是通過研究的方式,一種就是新聞的方式,通過採訪來完成。《先鋒國家歷史》就是這后一種。
龍源期刊網:我們雜誌所採用的這種對於新聞的理解和以往在學術上和大家普遍理解的新聞都不太一樣了。“以歷史為切入點的新聞類雜誌”,其實說到底我們還是新聞雜誌,只是拿歷史來做材料,是嗎?
唐建光:對,我們認為,從根本上講《先鋒國家歷史》是新聞雜誌,而不是歷史雜誌。就拿我們現在比較多見的《財經》雜誌來講,你說它是新聞雜誌還是財經雜誌?實際上它是新聞雜誌,是用新聞的方式在寫財經而已。同樣的,《先鋒國家歷史》是用新聞的方式在寫歷史。
龍源期刊網:我們的選題如何體現新聞性?像第5期的封面故事《<色·戒>背後的中日暗戰》與當下社會熱點緊密聯繫,可以看出較強的新聞性,而我們在“萬物”欄目里講咖啡的故事,它可能有一定的歷史性,但是有什麼新聞性可言呢?似乎它更多地像一種普及性的知識。
唐建光:就像我前面講過的,別人想知道而不知道的就是新聞。新聞和非新聞沒有一個很精確的分界,新聞本身指的新的信息,這信息可能發生在過去,但事情發生並不意味著信息在過去是被充分認識的。
有一些純粹的新聞雜誌,比如《南方周末》,它是個新聞報紙,它中間某些欄目、某些文章也不能用純粹的,或者說傳統意義上的新聞的概念來概括,我們整體上認為《先鋒國家歷史》是一個新聞雜誌,並不意味著它的每一篇或者每一個字都是新聞,或者說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新聞。
龍源期刊網:這種用新聞的方式寫歷史的雜誌能否稱為國內首創?
唐建光:目前在國內是沒有見過同樣的,在國外也不太多見。我們也查詢過美國的、法國的和英國的雜誌。像英國的《BBC歷史》、《今日歷史》,以及美國的一些雜誌,他們的方式都是請專家來撰寫,我們有一部分是專家撰寫,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記者來撰寫。

詳細介紹(三)


欄目介紹
封面故事 集業內最優秀記者編輯之靈感與筆力,匠心獨運,策劃絕佳。重大選題層出不窮,以寬廣的視野和敏銳的洞察,力行“在歷史中發現新聞,在新聞中發現歷史”的辦刊宗旨,兼以非虛構的寫作手法,致使每期封面一經面世立刻成為其他媒體跟進的題材。比如“羌人劫”推動了國內外對搶救羌文化的空前關注和行動,而“百年地標”則啟發了某國家級電視台在黃金時間推出“地標”系列專題片……精品迭出,不勝枚舉。在新的探索中,《封面故事》的策劃將力圖更好地結合政府以及大型企業的文化和公益項目,開拓出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
解密 揭開塵封的歷史,還原迷離的真相
溫故 用當下的眼光重溫過去的片斷
家世 融個人、家庭、家族命運於時代洪流
風尚 透過歷史的櫥窗,重溫隨風而逝的潮流與風尚
口述 跟隨當事者,重返重大歷史事件第一現場
地理 故國神遊,尋訪歷史現場
發現 第一時間報道考古及歷史考證的重大發現
萬物 追尋萬物由來
財富志 人類積累財富,發展經濟的腳步
世界 放眼看世界
戰場 重回戰場,復盤影響戰局的關鍵與細節。
留影 在膠片中留存的歷史原貌
讀書 評薦最新的歷史圖書和影視
專欄 聽名家講述不一樣的歷史
逝者 那些不應忘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