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菊石
桿菊石科屬動物
桿菊石屬於菊石亞目,桿菊石科。俗名為菊石,處於白堊紀晚期,分佈在全世界。菊石是已絕滅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它最早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初期(距今約4億年),繁盛於中生代(距今約2.25億年),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三疊紀海洋中,白堊紀末期(距今約6500萬年)絕跡。
桿菊石可以長達2米,相信它們是頭向下直立的。由於殼的另一端並沒有平衡物,所以學者認為這是桿菊石唯一可有的形態。不過近期的研究發現,一些桿菊石物種可能會以較接近水平的方向生活。
桿菊石殼初期是以盤繞形式生長的,直徑約為1厘米。當它們成熟時,殼就會隨地的生長。成年桿菊石可以長7厘米至2米。從殼的同位素分析,相信桿菊石是生活在水柱的中間部份,並不接近海床或海面。
桿菊石
在一些地層中,桿菊石十分普遍,估計它們是一大群生活的。但是,它們卻不及直角石般稠密。雄性桿菊石的長度只有雌性的三分之一至一半,殼上的棱紋也較淺。它們的殼也像其菊石目般有住室,住室內藏有氣體來保持它們的浮力。這些住室之間有連室細管,與頭部連接。動物自身則在最末及最大的住室中,可以控制每個住室的氣體水平及浮潛。分隔住室的隔壁與外殼互接,互接處有縫合線。不同的桿菊石物種有不同的縫合線紋。桿菊石化石非常脆,一般發現時都已經斷裂。普遍是斷成兩截或分成幾片,往往斷裂都是位於縫合線。
桿菊石及白堊紀筆直的菊石目很多時會與直角石混淆。兩者都是長管狀,在石市場也同樣普遍。兩個分支分別地在不同時代演化成長管狀。直角石的時代比桿菊石長很多。不過,直角石的縫合線較簡單,而桿菊石的則較複雜。這種筆直菊石的生活方式仍無定論:有的古雅生物學家認為它們在水中是垂直生活的,觸鬚在海床中搜索食物;有的則認為它們是水平地生活在靠近海面的地方
菊石目及其近親都已滅絕,保存下來的軟體部份亦甚為稀有。大部份研究都是基於菊石目的殼及殼的模型。
大部份菊石目都可能生活在遠古海洋的開放水域,而非海底。這是由於它們的化石往往都是在沒有底棲動物的地層發現。很多菊石目相信都是游泳能手,如銳棱菊石,因它們的殼扁平、呈鐵餅狀及流線形,但也有一些可能是慢游或底棲的。菊石目及其親屬可能會獵食魚類、甲殼類及其他細小生物;它們的天敵包括水生爬行類,如滄龍科,在化石化的菊石目都有一些牙齒痕迹。它們可能會噴墨汁來逃避掠食,因為一些化石標本保留了這些墨汁。
菊石目的軟體部份佔有了殼末的最大節。較早而細小的節都有間隔,可以透過填充氣體來維持浮力。故此較細小的部份會浮在較大的之上。
現時已發現了大量的物種,詳列如下:
Baculites anceps
Baculites aquilaensis
Baculites asper
Baculites asperiformis
Baculites baculus
Baculites bailyi
Baculites buttensis
Baculites capensis
Baculites chicoensis
Baculites clinolobatus
Baculites compressus
Baculites crickmayi
Baculites fairbanksi
Baculites fuchsi
Baculites grandis
Baculites haresi
Baculites incurvatus
Baculites inornatus
Baculites jenseni
Baculites kirki
Baculites knorrianus
Baculites lechitides
Baculites lomaensis
Baculites mclearni
Baculites meeki
Baculites minerensis
Baculites nugssuaqensis
Baculites occidentalis
Baculites obtusus
Baculites ovatus
Baculites pseudovatus
Baculites rectus
Baculites reesidei
Baculites scotti
Baculites subanceps
Baculites teres
Baculites undatus
Baculites undulatus
Baculites vaalsensis
Baculites vertebralis
這種白堊紀晚期的屬只有殼上最最早期的部分保持盤卷,以後長出的部分成為筆直的桿。桿菊石在一處地方會大量存在,常常沒有其種類的存在,它能夠長至1米。它具有一個沒有螺旋的殼,因此也被稱為直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