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外翻

瞼外翻

瞼外翻是指眼瞼向外翻轉離開眼球,瞼結膜常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併瞼裂閉合不全,下瞼比上瞼更常見。輕者瞼緣后唇離開眼球,外翻如涉及內眥側淚點外翻則引起淚溢,重者瞼結膜暴露,甚至眼瞼閉合不全。瞼外翻按其發生原因可分為瘢痕性、麻痹性、老年性、痙攣性四類。瞼結膜因外翻后長期暴露而發生慢性結膜炎,導致分泌物增多,結膜乾燥、肥厚並充血。瞼外翻是指眼瞼向外翻轉離開眼球,瞼結膜常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外,常合併瞼裂閉合不全,下瞼比上瞼更常見。輕者瞼緣后唇離開眼球,外翻如涉及內眥側淚點外翻則引起淚溢,重者瞼結膜暴露,甚至眼瞼閉合不全。瞼外翻按其發生原因可分為瘢痕性、麻痹性、老年性、痙攣性四類。瞼結膜因外翻后長期暴露而發生慢性結膜炎,導致分泌物增多,結膜乾燥、肥厚並充血。

病因


● 1.痙攣性
● 由於眼瞼皮膚緊張,眶內容充盈眼輪匝肌痙攣壓迫瞼板上緣(下瞼的瞼板下緣)所致。見於青少年,特別是患泡性結角膜炎或高度眼球突出的患者。
● 2.老年性
● 僅見於下瞼,由於老年人的眼輪匝肌功能減弱,眼瞼皮膚及外眥韌帶也較鬆弛,使瞼緣不能緊貼眼球,終因下瞼本身重量下墜而外翻。加上外翻引起的淚溢、慢性結膜炎,使患者頻頻向下擦淚,加劇了外翻的程度。
● 3.瘢痕性
● 眼瞼皮膚面瘢痕性收縮所致。眼瞼皮膚瘢痕可由創傷、燒傷、化學傷、眼瞼潰瘍、眶骨骨髓炎或瞼部手術不當等引起。
● 4.麻痹性
● 僅見於下瞼,由於面神經麻痹,眼輪匝肌收縮功能喪失,下瞼依其本身的重量下垂面形成外翻。

臨床表現


● 1.輕度
● 僅有瞼緣離開眼球,但由於破壞了眼瞼與眼球之間的毛細作用而導致淚溢。
● 2.重度
● 瞼緣外翻,部分或全部瞼結膜暴露在外,使瞼結膜失去淚液的濕潤,最初局部充血,分泌物增加,久之乾燥粗糙,高度肥厚,呈現角化。下瞼外翻可使淚點離開淚湖,引起淚溢。更嚴重時,瞼外翻常有眼瞼閉合不全,使角膜失去保護,角膜上皮乾燥脫落,易引起暴露性角膜炎或潰瘍。

檢查


● 眼瞼外翻后,瞼緣離開眼球,瞼結膜乾燥肥厚,表面充血。角膜亦乾燥,潰瘍形成,最終產生瘢痕,危害視力。

診斷


● 根據患者的病史以及臨床表現容易診斷。

治療


● 1.各種瞼外翻的治療
● (1)痙攣性瞼外翻 可用繃帶包紮,使眼瞼恢復原位。
● (2)老年性瞼外翻 輕者應囑其向上擦淚,以減少或防止外翻加劇。重者手術矯正,以縮短瞼緣為原則,最簡易的方法是在結膜瞼板層及皮膚肌肉層各作一個三角形切除,然後縫合之。瞼外翻也可行整形手術,作“Z”形皮瓣矯正,或以“V”、“Y”成形術。瞼外翻矯正的手術方式很多,醫生需根據患者的發病原因正確地選擇手術方式,並且嚴密手術操作,以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 (3)瘢痕性瞼外翻 須手術治療,遊離植皮術是最常用的方法,原則是增加眼瞼前層的垂直長度,消除眼瞼垂直方向的牽引力。
● (4)麻痹性瞼外翻 關鍵在於治療面癱,可用眼膏、牽拉眼瞼保護角膜和結膜,或作暫時性瞼緣縫合術。依患者瞼外翻的病因不同而選擇相應的手術方式是至關重要的,合理的手術操作能達到手到病除的效果。術后需包紮,服用抗菌素,依手術方式不同術后拆線時間各有長短。
● 2.瞼外翻矯正術
● (1)適應證 ①因瘢痕、瞼緣鬆弛,老年性眼輪匝肌鬆弛等原因所致瞼緣外翻伴溢淚;②瞼緣外翻所致眼干不適;③瞼緣外翻明顯影響美觀。
● (2)禁忌證 ①眼部急性炎症;②嚴重瘢痕體質;③有全身出血性疾病。
● (3)方法 以1∶20萬腎上腺素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於預定手術區域行局部浸潤麻醉,作下瞼緣灰線下1~2mm切口,外眥部向外下方延伸約5mm,與外眥部夾角約135°。下瞼皮下潛行剝離至骨性眶緣投影處或稍下方,形成皮瓣,注意皮瓣的遊離範圍需充分,且不可殘留間隔。在皮瓣下方剪開眼輪匝肌,瞼緣下方眼輪匝肌給予適量部分保留,在眶隔表面上分離眼輪匝肌,形成與皮瓣形態一致的眼輪匝肌瓣。打開眶隔,將眶隔內疝出的脂肪還納複位,如眶隔脂肪較多且眶隔強度尚可,予適量切除。橫向摺疊縫合眶隔2~3針以緊縮眶隔,向外上方提緊眼輪匝肌瓣,在外眥下方楔形切除適量鬆弛的眼輪匝肌,斷端間斷縫合,必要時可固定在外側眶緣的骨膜上,以加強下瞼的支撐力。注意切除眼輪匝肌必須適量,過多可致下瞼退縮,甚至形成下瞼外翻。囑患者睜眼向上並大張嘴,在下瞼張力最大的情況下,切除多餘的鬆弛皮膚,以8-0可吸收縫線連續縫合切口。

預防


● 一般在進行眼部矯正手術預防,首先加強眶隔膜,提緊眼輪匝肌,最後去除多餘的皮膚。然而,有部分醫生,錯誤地把眼袋的矯正,認為是皮膚的提緊,而忽視眶隔膜及眼輪匝肌的縮緊。如皮膚去除量合適,而未處理眶隔膜及眼輪匝肌,眼袋將很快複發。如果皮膚去除過多,就會適成下瞼外翻。近幾年,許多學者都一致認為,眼袋的矯正手術效果,眶隔的加強,眼輪匝肌的提緊比皮膚去除,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