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

神經性厭食

神徠經性厭食是一種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神經性厭食常見於青少年女性,女∶男比例為6:1~10:1。13~20歲多發,其中13~14歲和17~18歲是兩個高發年齡段,30歲以後少見。通過有意的控制飲食,使自己體重過低或者在出現營養不良時,仍然害怕自己過胖、拒絕進食,就會發展為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厭食的典型癥狀是過分節食、過分擔心體重增加或變胖,或者總是認為自己過胖;常伴有神經內分泌改變、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狀。長期節食會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還可影響肝腎正常功能。病情嚴重時,可能出現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甚至自殺行為,對生命造成威脅。神經性厭食目前主要採用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軀體治療等聯合治療方案。本病病程長,可複發,常持久存在營養不良和過分消瘦表現。50%的人治療效果較好;20%的人病情時好時壞,反覆發作;25%的人病情遷延不愈;5%~10%的人死於極度營養不良、併發症或自殺。

就診科室


● 精神科、心理科

病因


● 神經性厭食病因尚不明確,大量研究表示可能與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社會文化因素有關。
● 生物學因素
● ● 遺傳
● ● 家族中有神經性厭食的人群,其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
● ● 神經遞質
● ● 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神經遞質出現異常。
● ● 神經內分泌異常
● ● 神經性厭食的發生與多種神經內分泌異常有關,常可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廣泛內分泌紊亂。多種激素或神經肽與食慾、飽感有關,並且不同激素或神經肽之間存在多種複雜的相互作用,例如瘦素對於調節食慾有重要作用。可有生長激素升高,皮質醇濃度上升,外周甲狀腺素代謝異常,及胰島素分泌異常等。
● 心理因素
● ● 神經性厭食患者多有敏感多慮、膽怯退縮、自尊心過強、過度自卑、追求完美、強迫、易焦慮衝動等性格特徵。
● ● 有神經性厭食的家庭常有糾紛多、家庭成員關係緊張、對孩子過分溺愛、過度關注子女飲食,反覆嘮叨,家長專制等特徵。
● 社會文化因素
● ● 現代社會以瘦為美,同時大量媒體宣傳把減肥、追求苗條作為時尚。

癥狀


● 神經性厭食的典型癥狀有:節食、過分擔心體重增加或變胖、體像障礙、神經內分泌改變、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嚴重者出現精神癥狀。
● 節食
● ● 主動節食,體重明顯下降,明顯低於正常水平。
● ● 體重減輕,比正常平均體重減輕15%以上,或者Quetelet體重指數為17.5或更低,或者在青春期前不能達到所期望的軀體增長標準,並有發育延遲或停止。
● 過分擔心體重增加或變胖
● ● 病理性地恐懼肥胖,持續存在一種異乎尋常地害怕發胖的錯誤觀念,給自己制訂一個過低的體重界限,這個界值遠遠低於其病前醫生認為是適度的或健康的體重。
● ● 用迴避導致發胖的食物、過度運動、自我誘發嘔吐、引發排便、濫用瀉藥等不健康的行為來控制體重。或者出現間歇發作的暴飲暴食。
● 體像障礙
● ● 過度關注體重、身材。
● ● 即使自己骨瘦如柴,也堅持認為自己過胖。
● 神經內分泌改變
● ● 女性可出現閉經。
● ● 男性可出現性功能減退。
● ● 青春期前的患者可出現第二性徵發育延遲。
● 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
● ● 皮膚乾燥、蒼白,沒有彈性和光澤。
● ● 毛髮稀疏、易脫落。
● ● 水腫。
● 精神癥狀
● ● 抑鬱
● ● 焦慮
● ● 強迫
● ● 易衝動
● ● 易怒
● ● 害怕與人交流

檢查


● 醫生首先需要通過測量體重,計算體重指數,判斷你的體重是否正常。為了進一步了解病情,幫助診斷,還需要做血常規、血生化、各項激素檢查、影像學等檢查,以排除軀體疾病所致的體重減輕(如腦瘤、腸道疾病如克羅恩病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 血常規
● ● 根據檢查結果,可判斷是否存在貧血、電解質紊亂、營養不良,幫助了解病情。
● 影像學檢查
● ● 通過X線、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幫助尋找病因,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繼發性厭食。
● 內分泌腺功能檢查
● ● 主要包括垂體和甲狀腺功能、腎上腺皮質功能等檢查。有助於確定是否存在內分泌異常。

診斷


● 醫生根據以下幾點表現可以診斷神經性厭食。
● 明顯的體重減輕,比正常平均體重減輕15%以上,或者Quetelet體重指數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期前不能達到所期望的軀體增長標準,並有發育延遲或停止。
● 自己故意造成體重減輕,至少有下列1項:迴避“導致發胖的食物”;自我誘發嘔吐;自我引發排便;過度運動;服用厭食劑或利尿劑等。
● 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持續存在一種異乎尋常地害怕發胖的錯誤觀念,給自己制訂一個過低的體重界限,這個界值遠遠低於其病前醫生認為是適度的或健康的體重。
● 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廣泛的內分泌障礙:在女性表現為閉經(至少持續3個月);在男性表現為性慾減退及陽痿(患病之前性功能正常)。
● 可有間歇性發作的暴飲暴食。
● 病程3個月以上。

鑒別診斷


● 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腸道感染、腫瘤、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可以出現進食減少和體重下降的癥狀。
● 排除軀體疾病所致的體重減輕(如腦瘤、腸道疾病例如克羅恩病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 僅通過這些表現,不易與神經性厭食進行區分,如果出現了類似的表現,應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明確診斷,以免耽誤病情。

治療


● 神經性厭食目前主要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軀體治療等聯合應用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
● 軀體治療
● ● 軀體治療的目標為糾正營養不良和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 ● 根據具體病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增加飲食,加強營養。
● 心理治療
● ● 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醫心理療法(TIP技術)、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等方法。
● ● 通過這些方法,改變患者追求病理性苗條和多種認知歪曲的癥狀,改變患者對體型、體重及進食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幫助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和對待疾病,建立信心,主動配合治療,同時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 藥物治療
● ● 抗抑鬱葯、抗焦慮葯、少量抗精神病藥物有助於改善抑鬱、焦慮、強迫和體像障礙等癥狀。
● ● 常用抗抑鬱葯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選擇性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如氟西汀、舍曲林、度洛西汀、米那普侖等。
● ● 常用抗焦慮葯有:苯二氮卓類抗焦慮藥物如奧沙西泮、勞拉西泮等,以及坦度螺酮、丁螺環酮等。
● ● 常用抗精神病藥物有:阿立哌唑、布南色林、奧氮平等。

危害


● 長期節食,會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還可影響肝腎正常功能。
● 病情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甚至自殺行為。

預后


● 本病病程長,可複發,患者常持久存在營養不良和消瘦。
● 50%的人治療效果較好。
● 20%的人病情時好時壞,反覆發作。
● 25%的人病情遷延不愈。
● 5%~10%的死於極度營養不良、併發症或自殺。

預防


● 需要樹立正確健康的觀念,培養自己正確的審美觀,不過分地追求“以瘦為美”。
● 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讓自己精力充沛,食慾旺盛。
● 適當運動,積極參加娛樂活動,可促進自身的新陳代謝,促進食慾。
● 培養健全人格,熱愛生活,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節食,不催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