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穴土坑墓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埋葬方法

豎穴土坑墓,豎穴土坑墓是一種常見的埋葬方法,古人從地面豎直向下挖出葬坑,然後將棺木置入坑內,之後擺放隨葬品和其他殉祭物,再用土掩埋。

豎穴土坑墓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戰國後期逐漸減少。但仍屬於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的墓葬方式廣泛分佈於黃河流域及華北、東北、西北各地,長江流域及華南的某些地區也有發現。

分佈範圍


豎穴土坑墓石器流、領墓(葬)形。廣泛布黃河流域、華北、北、北各。江流域華南某區。

形狀分類


豎穴土坑墓按墓坑掘形狀致區形、形、圓形橢圓形、亞形、形、甲形、殊異形、規則形。早形豎穴土坑墓較較淺,僅容屍,規模較墓。墓葬習俗揭示舊石器晚,古群陸續洞穴,始建造穴式、半穴式房屋演。居式影響,類似豎穴土坑墓葬。
橢圓形
豎穴土坑墓可以是一些形狀較特殊和奇特的墓。據簡略的報道而知,湖南彭頭山文化中的墓葬見有橢圓形和勺形。
長方形
豎穴土坑墓
豎穴土坑墓
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墓地1986年發掘的1193號大墓,墓室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長7.68米,寬5.45—5.25米,墓室四角各延伸出一條長墓道。這是琉璃河墓地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和唯一帶四條墓道的墓,墓的平面全形也是商周墓葬形制中絕無僅有的。據形制特點、隨葬銅器罍、盉的銘文記錄和其它出土現象觀察,該墓墓主顯然是西周時期燕國中一位地位顯赫的燕侯君主。河南洛陽東郊擺駕路口1952年發掘的幾座西周墓,形制也比較特殊,其墓室大體是呈長方形的豎穴土坑,較特殊的是在墓室一端延伸出來的一條墓道均作曲尺形,這種墓形也是西周墓葬主要是指無一定墓壙,出土於灰坑(垃圾坑)中的墓。此類墓始見於仰韶文化階段,陝西西安半坡、華陰橫陣、邠縣下孟村、華縣泉護村、河南陝縣廟底溝、臨汝大張等仰韶文化遺址中均發現有此類墓。此類墓的死者埋葬時沒有一定的墓壙和固定葬式,大多依附在較規整的灰坑中。龍山文化階段也發現不少此型墓,陝西西安客省庄、河南洛陽矬李等龍山遺址並不乏在灰坑中埋人的現象,所埋者,有的較規整並有隨葬品,有的骨架凌亂,一無所有。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和殷墟文化諸遺址中發現的數量較多的此型墓,說明夏商時期繼承了前代的傳統,較普遍地流行著這種葬俗。西周時期已基本上見不到此型墓例,說明此種葬俗已逐漸被社會所淘汰。從不同時期此類墓所反映的埋葬現象觀察,此類墓原來應是一種無壙穴的下葬,是一種沒有正式埋葬含意的遺棄葬,墓葬的死者大多應是凶死者、貧賤者和奴隸。《周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這種葬之中野、不封不樹的習俗實質上便是一種無埋葬意識的遺棄葬,其與考古發現的灰坑遺棄葬應是一脈相承的。

出土案例


2012年3月13日,山西省文物專家日前在晉城市和村發現一處戰國時期的古墓,古墓為豎穴土坑墓。
道路工人修建晉城至陽城公路時,在和村附近意外發現了這座戰國古墓。省考古所與晉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者迅速前往現場進行清理。經現場調查,考古專家發現古墓為豎穴土坑墓,墓中出土了6件陪葬品和少量人骨殘骸。隨葬品均為陶器,其中陶罐3個、陶豆2個、陶鼎1個,除了一個陶豆保存完整,其餘陶器均有不同程度損傷。陶豆是古代的一種食器,形似高足盤,用於盛放食品。文物專家根據陶器的器型,判斷該墓為戰國時期墓葬。
省考古所工作人員介紹,從陪葬品看,豎穴墓葬適用於有一定身份的墓主。在晉東南發現豎穴土坑墓十分罕見,為研究戰國墓葬習俗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