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穴土坑墓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埋葬方法
豎穴土坑墓,豎穴土坑墓是一種常見的埋葬方法,古人從地面豎直向下挖出葬坑,然後將棺木置入坑內,之後擺放隨葬品和其他殉祭物,再用土掩埋。
豎穴土坑墓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戰國後期逐漸減少。但仍屬於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的墓葬方式廣泛分佈於黃河流域及華北、東北、西北各地,長江流域及華南的某些地區也有發現。
豎穴土坑墓石器流、領墓(葬)形。廣泛布黃河流域、華北、北、北各。江流域華南某區。
豎穴土坑墓按墓坑掘形狀致區形、形、圓形橢圓形、亞形、形、甲形、殊異形、規則形。早形豎穴土坑墓較較淺,僅容屍,規模較墓。墓葬習俗揭示舊石器晚,古群陸續洞穴,始建造穴式、半穴式房屋演。居式影響,類似豎穴土坑墓葬。
橢圓形
豎穴土坑墓可以是一些形狀較特殊和奇特的墓。據簡略的報道而知,湖南彭頭山文化中的墓葬見有橢圓形和勺形。
長方形
豎穴土坑墓
2012年3月13日,山西省文物專家日前在晉城市和村發現一處戰國時期的古墓,古墓為豎穴土坑墓。
道路工人修建晉城至陽城公路時,在和村附近意外發現了這座戰國古墓。省考古所與晉城市文物局文物工作者迅速前往現場進行清理。經現場調查,考古專家發現古墓為豎穴土坑墓,墓中出土了6件陪葬品和少量人骨殘骸。隨葬品均為陶器,其中陶罐3個、陶豆2個、陶鼎1個,除了一個陶豆保存完整,其餘陶器均有不同程度損傷。陶豆是古代的一種食器,形似高足盤,用於盛放食品。文物專家根據陶器的器型,判斷該墓為戰國時期墓葬。
省考古所工作人員介紹,從陪葬品看,豎穴墓葬適用於有一定身份的墓主。在晉東南發現豎穴土坑墓十分罕見,為研究戰國墓葬習俗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