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添成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空軍

梁添成(1913年2月1日—1939年6月11日),祖籍福建省南安縣,生於印度尼西亞萬隆。被萬隆的華僑們譽為“華僑之鷹”。畢業於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甲班。

抗戰初期,決定回國參加抗戰。報考中央航空學校,畢業后成為當時空軍第四大隊第22隊的一名飛行員,后調至第23隊任分隊長,參加過河南、山東、重慶等地的空戰。抗戰中,以驍勇善戰,硬性攻擊著稱,屢建戰功。

1939年,駕駛戰機與日機作戰時,在涪陵上空不幸被日機擊中,犧牲時年僅26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梁添成老照片
梁添成老照片
梁添成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縣詩山鎮鳳坡村,於1913年2月1日初出生於印度尼西亞萬隆,排行十個兄弟姐妹的第九。父親梁文渠在印尼郵政局西大街經營一間小型木薯粉廠。4歲時父親亡故,母親陳琳娘,養著一家十幾口,生活十分困窘。
從小性格剛毅,頑強勇敢,對祖國非常熱愛,希望自己能學業有成,將來回到中國,好好報效祖國。所以,在萬隆惟一的一所華僑學校讀小學和中學時,成績十分優秀,表現非常突出。由於該校沒辦高中,梁添成初中畢業后的第二個月(1929年),陳琳娘便將他送回祖國,在上海讀高中。

投筆從戎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三省淪陷,日本軍國主義點燃的戰火在中國大地上蔓延。1932年日軍強行闖入上海閘北,十九路軍英勇抵抗。血氣方剛的梁添成義憤填膺,決心勇赴國難,報效祖國。
目睹敵機在祖國領空橫行霸道,他毅然投考了設於杭州筧橋的中央航空學校,蔣介石曾首任校長。
1933年秋至1934年夏,就讀於復旦大學商學院會計系。
1935年,考上了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第六期甲班學員。
1937年,以優異的成績從空軍學校畢業,成為了一位戰鬥機飛行員。

抗戰經歷

梁添成在復旦求學時的學籍卡
梁添成在復旦求學時的學籍卡
抗日戰爭開始時,先後任中央空軍第4大隊第22隊和第23隊分隊長,被授予中尉軍銜。
1937年8月15日,第二次筧橋空戰中,首次升空便擊落日機。京武漢相繼陷落後,重慶成了全國的抗戰大後方,他所在的空軍部隊也轉移到了重慶。
1939年1月15日,日本36架飛機轟炸重慶,四大隊出擊,再添戰績。6月11日下午,日軍集結27架九六式轟炸機,從湖北武漢機場起飛,空襲重慶。國軍空軍某部四大隊隊長董明德率領包括梁添成所在的戰鬥機群在重慶嘉陵江北岸執行警戒,該大隊第23分隊奉命出動戰鬥機迎敵。他與戰友們相互配合升空,痛擊日機。戰鬥進行得十分殘酷,日機傷亡慘重,調頭逃竄,其航線是經重慶路過涪陵、豐都、萬州,然後降落在武漢機場。為了阻止日機逃跑,梁添成奉命駕機追擊逃竄的日機,當追擊到涪陵上空時,天色已晚,沒想到日機集結幾架飛機掉頭包抄過來,梁添成寡不敵眾,不幸被日機擊中機頭,來不及跳傘,與飛機一同墜落在涪陵。他犧牲時,年僅26歲。
1940年9月13日,日軍36架轟炸機在“零式”的掩護下轟炸重慶,中國空軍殊死抵抗。

英勇犧牲

1939年6月11日,日軍第六次轟炸重慶。第四大隊15架飛機全部起飛,在激烈的交戰當中,他的座機被擊中,墜落於涪陵附近,機毀人亡。由中尉追贈上尉。陵墓建於南京航空烈士公墓。梁添成以身殉國。用生命實現了他加入空軍時的誓言。
不久,與一位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妻子夏伊喬蘇州籍姑娘,在南京結成夫妻。
女兒梁國秀

軼事典故


烈士身後

據梁添成的戰友蘇漢生老先生回憶:他曾經與梁添成並肩作戰,梁添成生前歷任國軍某空軍第四大隊分隊長、第二十三分隊隊長,曾在河南封丘、山東棗莊及重慶一帶與日機作戰,屢建奇功,多次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梁添成犧牲時,妻子夏伊喬已懷孕三個月。當年10月,夏伊喬從上海回到印尼,生下烈士的遺孤取名梁國秀(女),並將遺孤梁國秀交由梁添成的母親撫養。

後世紀念


梁添成烈士墓
梁添成烈士墓
1939年6月,梁添成在重慶涪陵犧牲的噩耗傳到萬隆后,萬隆的華僑們稱他是華僑之鷹,還專門為梁添成舉辦了一場極為隆重的追悼會,以寄託印尼華人對梁添成的崇敬和哀思。
《華僑華人百科全書——人物卷》刊載了梁添成烈士事迹的條目,其中這樣寫道:“1939年6月11日,梁添成在重慶駕機與日機作戰中,英勇犧牲,被追認為上尉。”
2007年7月,上海《新民晚報》為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專門發表文章,頌揚了這位印尼華人的好兒子、民族英烈梁添成烈士,同年10月2日,《澳門日報》也載文紀念梁添成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