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清華大學二級學院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以下簡稱計算機系)成立於1958年。1996年,計算機系在由國務院學位辦公室主持的全國計算機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一,在國內首批獲得按一級學科招收和培養研究生的資格;2006年、2012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以總分滿分100分的成績排名第一;2017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獲得A+。
2010年,以圖靈獎獲得者JohnHopcroft教授任主席的國際評估專家委員會認為,“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已經崛起成為世界級(world-class)的計算機科學研究與教學機構之一。”標誌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已躋身世界一流學科行列。
2020年,在全球多個高校計算機學科評估排名中,計算機學科均位居前列,英國QS排名列全球第13位,英國泰晤士報排名列全球第15位,美國USNews排名繼續列全球第1位,上海交大排名繼續列全球第7位。
計算機系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三個一級學科,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屬全國首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計算機系現有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7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
1958年5月,清華大學蔣南翔校長為進一步明確自動學與遠動學專業和電子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方向,給高等教育部楊秀峰部長寫信,報告了國防部五院同清華的合作情況,希望加強這一合作並得到他們的幫助和指導;6月2日,楊秀峰部長委託黃松齡副部長召開了有關國防尖端技術專業設置的座談會;國防部航空工業委員會秘書長安東、一機部一局(導彈局)局長錢志道、清華大學蔣南翔校長、鍾士模教授,以及清華大學的兩位蘇聯專家,還有凌瑞驥、金蘭和章燕申老師也參加了會議;6月12日,黃松齡副部長向聶榮臻副總理上報了座談會紀要,並提出四點意見,其中關於清華已經設置的有關國防尖端技術的幾個專業,要繼續辦下去,發展方向可以寬一點,便于軍民兩用,還提出希望一機部、航委和五院對清華這幾個專業多加幫助和指導;13日,聶榮臻副總理在黃松齡副部長的報告上批示:“同意”。清華大學自動學與遠動學專業和電子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方向得到進一步確定,國防尖端工業部門對於這兩個專業的發展給予了更大的關心和支持;7月3日,清華大學校務行政會議(擴大)通過決議,增設工程力學數學系;增設自動控制系。
建系后不久,自動控制系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專業調整,取消了運籌學專業,全系分為自動控制和計算機兩個專業,其中自動控制專業很快發展為自動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理論和自動控制元件三個學科方向。
1960年1月,鍾士模、凌瑞驥應邀參加海軍科研大會,承接了慣性導航的研究課題,建立了同海軍有關研究所及上海航海儀器廠的合作關係。
1961年,系新推出的紅旗-555型非線性小型模擬計算機在系車間小批量投產,產品裝備了教學實驗室。
1962年,系自動元件教研組(代號520)正式成立,學制縮短為五年半,並成立了首屆計算機專業委員會(中國計算機學會前身)。
1964年3月,快速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911機在計算機系研製成功並投入運行,每秒進行1萬次以上運算,具有先進的2048字的磁芯存儲器,能解決各種複雜數學題目;是年國慶節,由該系“核能生產及其控制”專業教研組負責研製的清華“屏蔽實驗反應堆”控制系統自動啟動一次運行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核能生產及其控制專業技術隊伍從無到有,並走向成熟;同年,該系研製成功中國最早的印刷電機及一批其他微型特殊電機等。
1966年,部分教師和學生去京郊懷柔縣參加農村“四清”;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學校停課,教學科研和生產也被迫中斷,自6屆5個班170名學生和力603班47名學生延遲畢業。
1969年,在國家下達的“車載指揮儀”(計算機、雷達、控制三位一體系統)任務中,計算機系承擔其計算機和控制兩個部分的研製;系很多教工到江西鯉魚洲清華農場勞動,部分師生到綿陽分校建設三線。
1970年,高校恢復招生,一些教師也陸續從鯉魚洲和綿陽返回學校。自動控制系、半導體車間、計算數學專業和無線電電子學系搬遷綿陽后留在北京的部分合併成為電子工程系,設立了自動控制、計算機、計算數學、無線電技術等專業。系開始招收學製為三年的工農兵學員。
1973年5月,當時主管中國計算機工業的四機部(后稱電子工業部)在清華大學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中國DJS-100系列機聯合設計組(電子計算機系列—100),DJS100系列機的領導小組組長由國家機電部電子計算機司羅沛霖司長親自兼任,王繼中老師任副組長,陳正清同志為聯絡員,並立即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開始該系列第一個中檔機型DJS-130機的聯合設計。從此拉開了清華大學計算機係為國家研製100系列計算機的序幕。
1974年,為適應需要,計算數學專業更名為程序系統專業。
1976年,為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學校決定為全校建立計算機教學服務的計算中心,由該系負責;計算中心陸續裝備了各種型號的計算機,當時在計算中心的Cromemco是進入中國的第一台微機,M-150機和DPS-8也都是當時很先進的機型。
1977年,按照鄧小平同志指示,教育部決定恢復高考,該系錄取四個專業187名新生,分成四個班:計7、控7、無7、電子7;4月23日,該系研製的DJS-050科研樣機通過鑒定,該機是中國自製的第一台微機。
1978年,“文化大革命”中,原自動控制系,無線電電子學系未遷四川分校的半導體專業及電視教研組,以及力學數學系的計算數學專業,組成了包括:計算機、計算機軟體、自動控制、無線電技術、半導體物理及器件五個專業的電子工程系。
1979年,無線電電子學系由四川分校遷回北京,校內又成立了應用數學系和自動化系;5月,該系正式更名為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系。
1981年,國家恢復學位制度,金蘭被任命為國務院第一屆學位委員會計算機科學技術學科評議組組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批准該系計算機組織與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兩專業為博士學位授予專業。
1984年12月,經校長工作會議通過,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系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1986年,計算機基礎理論教研組於1986年正式成立。
1987年,國家科委批准建立的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掛靠該系。
1989年,中國科協和中國計算機學會委託該系設立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中國隊培訓基地。
1996年,成為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三所高校之一。
1996年,計算機系進行組織機構改革,撤銷原有的9個教研組,成立6個研究所。
2000年,計算機系與香港天時軟體有限公司舉行“清華—天時軟體研究院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加強教學基地建設,教學實驗室獲得校985的支持。
2001年,計算機系985重點研究項目“可擴展高性能集群計算機系統”聯調成功;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系統結構兩個二級學科也在當年被評為全國重點二級學科;8月,由計算機系與香港天時軟體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清華—天時軟體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02年,計算機系全面啟動講席教授組計劃;當年9月1日起,以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電機與計算機工程系黃煦濤教授為首的講席教授組成員陸續來系工作,分別在人機交互、圖像處理、多媒體和計算機視覺等方面與計算機系開展合作。
2004年,中國第一台基於“網際網路協議第6版”——IPv6的核心路由器BE12000由計算機系和清華紫光比威公司共同研製成功,並應用於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核心主幹網CERNET2等項目的建設,標誌著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
2006年,計算機系舉行解放軍某部工程碩士畢業典禮暨合作意向簽字儀式。
2007年,根據清華大學部署,計算機系對口支援青海大學建設計算機學科,派出周立柱任青海大學“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系”首任系主任,黃維通任常務副系主任。
2008年10月18日,計算機系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在清華大學大禮堂隆重召開。
2009年,清華大學首個設在海外的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下一代搜索聯合研究中心(NExT)”成立。
2010年,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開展首次國際評估。首屆“先進計算全英文碩士項目”舉行開班儀式。
2011年,出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本科專業教育培養體系》。舉行“紀念鍾士模先生百年誕辰座談會暨鍾士模先生塑像安放儀式”。鄭緯民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
2012年,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簽約合作開展計算機雙碩士學位項目。計算機系校友會成立。
2013年,清華大學在全國計算機一級學科評估中名列第一。計算機系負責研製的“學堂在線”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平台上線服務。
2014年,計算機系人事制度改革正式啟動。
2015年,計算機系超算團隊包攬年度三大國際超算競賽總冠軍。
2016年,搜狗公司捐贈清華大學1.8億元,聯合成立“清華大學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並支持新系館建設。清華大學增列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成立,計算機系負責運營全球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計算機系教師的聯合成果首獲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戈登·貝爾”獎。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2018年,9月16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建系60周年紀念大會在新清華學堂舉行。清華大學舉行計算機學科顧問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清華大學在USNews世界計算機學科排名中名列第1位。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計算機系超算團隊在2018年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ASC、ISC和SC中,包攬了全部三項競賽的總冠軍,實現了繼2015年後的又一次“大滿貫”。
2019年,·清華大學舉行計算機學科顧問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黨委(以下簡稱計算機系黨委)是清華大學黨員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基層院系黨組織之一,共涵蓋了四個行政單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技術研究院、交叉信息研究院、全球創新學院。計算機系黨委現有黨員702名,共設有12個教職工黨支部、25個學生黨支部(含師生共建黨支部6個、本科生黨支部2個和研究生黨支部17個)。系黨委委員共11人,設有黨委工作辦公室,有3名專職組織員。此外,本科生配備雙肩挑輔導員21名(其中黨建輔導員1名),研究生德育助理28名(其中黨建助理3名)。
計算機系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的建設中心任務,發揮系黨委領導作用,聯繫、團結各行政單位,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黨政緊密配合,努力建設居於世界一流前列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
以高校院系黨組織建設“五個到位”的要求為引領,結合全系基層黨建工作的實際和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計算機系黨委明確了“貫天、接地、通心、領航”的工作理念,貫天是指發揮黨的領導,做黨政班子的帶頭人;接地是指嚴格組織規範,做政治生活的把關人;通心是指加強服務引導,做師生員工的貼心人;領航是指推動改革發展,做凝心聚力的引路人。
具體制度層面,系黨委堅持黨委會、黨政聯席會、理論中心組學習會、民主生活會“四大會”有機銜接,黨支書例會、支部黨員大會、黨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四小會”無縫落實的工作機制,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至2020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共開設104門本科生課程,80餘門研究生課程,其中7門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8門,24門入選清華大學精品課程,數十本教材入選國家級、省市級和校級精品及規劃教材;牽頭研發了清華大學校級中文慕課平台,參與組建了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大規模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並大力支持教師開設慕課課程。
圍繞兩個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創新型人才樹形培養體系:依託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以專業基礎實驗為主幹,以軟體及理論實驗、系統結構實驗、網路實驗、應用技術實驗為分支,以各種實驗平台、科技競賽、校內外實踐訓練為枝葉,形成樹形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近年來學生在課內課外的實踐創新成果突出,超算團隊屢次獲得國際賽事的大滿貫,挑戰杯獲得特等獎,培養出一批成功的業界領軍人物。圖片請見圖:創新型人才培養樹形體系。
(各實驗課程編號第一位表示專業方向,第二位表示難度,0為基礎,1為提高,2為挑戰,第三位表示課程序號。)
國際化人才培養平台:通過與CMU,MIT,Stanford等頂尖計算機院校的暑期研修合作,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先後聘請了4個講席教授團隊,每個講席教授組都由國際學術大師組成,包括理論計算科學講席教授組(姚期智講席教授組)、智能信息處理講席教授組(黃煦濤講席教授組)和神經與認知計算講席教授組(MichaelMerzenich講席教授組)以及由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FransKaashoek為首席教授的計算機體系結構(EMC)講席教授組。國際化的教學團隊全面推動了課程改革,不僅提高了課程質量,在挑戰度和學科能力培養方面都建立了較高的起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學術分委員會
姓名 | 職稱 | 本屆任職 |
孫富春 | 教授 | 主席 |
陳文光 | 教授 | 副主席 |
任豐原 | 教授 | 副主席 |
馮玲 | 教授 | 委員 |
胡事民 | 教授 | 委員 |
李涓子 | 教授 | 委員 |
馬少平 | 教授 | 委員 |
史元春 | 教授 | 委員 |
舒繼武 | 教授 | 委員 |
武永衛 | 教授 | 委員 |
徐明偉 | 教授 | 委員 |
張鈸 | 教授、院士 | 委員 |
趙有健 | 教授 | 委員 |
朱小燕 | 教授 | 委員 |
朱文武 | 教授 | 委員 |
計算機學位評定分委員會
所在院系 | 姓名 | 所在學科方向 | 職稱 | 本屆任職 |
計算機系 | 孫茂松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主席 |
軟體學院 | 丁貴廣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副教授 | 副主席 |
計算機系 | 武永衛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副主席 |
計算機系 | 蔡懿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委員 |
計算機系 | 崔勇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委員 |
網路 | 段海新 | 網路空間安全 | 教授 | 委員 |
計算機系 | 馮建華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委員 |
交叉信息研究院 | 李建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副教授 | 委員 |
計算機系 | 史元春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委員 |
軟體學院 | 王建民 | 軟體工程 | 教授 | 委員 |
計算機系 | 徐恪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委員 |
計算機系 | 薛巍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副教授 | 委員 |
網路空間研究院 | 楊家海 | 網路空間安全 | 教授 | 委員 |
軟體學院 | 張慧 | 軟體工程 | 副研究員 | 委員 |
計算機系 | 朱軍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委員 |
計算機系 | 朱文武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委員 |
交叉信息研究院 | 曾堅陽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副教授 | 委員 |
計算機系 | 李丹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教授 | 秘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學工作委員會
姓名 | 職稱 | 本屆任職 |
胡事民 | 教授 | 主任 |
劉知遠 | 副教授 | 副主任 |
劉衛東 | 教授 | 副主任 |
武永衛 | 教授 | 副主任 |
黃民烈 | 副教授 | 委員 |
李丹 | 教授 | 委員 |
劉知遠 | 副教授 | 委員 |
馬少平 | 教授 | 委員 |
馬昱春 | 副教授 | 委員(兼秘書) |
姚海龍 | 副教授 | 委員 |
翟季冬 | 副教授 | 委員 |
張松海 | 副教授 | 委員 |
張悠慧 | 研究員 | 委員 |
趙有健 | 教授 | 委員 |
鄭莉 | 教授 | 委員 |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並擁有1個全國首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3個全國重點二級學科。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全國重點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全國重點二級學科: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
學科排名
1996年,計算機系在由國務院學位辦公室主持的全國計算機學科評估中排名第一。
2002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計算機系在總共4個分項指標中,3項(學術隊伍、人才培養、學術聲譽)在全國排名第一。
2006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以總分滿分100分的成績排名第一。
在教育部組織的兩學科評估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均保持首位,2012獲得第一,2017年獲得A+;軟體工程學科2012年獲得並列第一,2017年獲得A。
在國際計算機學科排名中,QS世界大學計算機學科排名從2012年的全球第35名,上升到2018年的全球第20名;USNews世界大學計算機學科排名從2015年的全球第7名,上升到2018年的全球第1名。
據2018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60周年慶專題網站顯示,計算機系共開設100餘門本科生課程,80餘門研究生課程,其中7門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28門入選清華大學精品課程,數十本教材入選國家級、省市級和校級精品及規劃教材;牽頭研發了清華大學校級中文慕課平台,參與組建了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大規模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並大力支持教師開設慕課課程;在2017年認定的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計算機系共有6門課程入選,《數據結構》課程教師鄧俊輝獲“清華大學新百年教學成就獎”。
國家精品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名單不全)
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實驗基地
一期985項目:“計算機基礎教學系列課程與實驗基地建設”
教學成果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自成立以來,多次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
部分教學成果展示 | ||
成功名稱 | 獲得獎項 | 獲獎時間 |
---|---|---|
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1年 |
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實驗基地建設教改項目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05年 |
“培養計算思維,篤行創新實踐——計算機公共課程改革探索” | 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13年 |
“計算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協同建設與示範” | 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13年 |
構建計算機學科人才國際化培養體系促進高水平創新型人才成長 | 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2017年 |
清華大學計算機“雙實”培養生態建設 | 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2017年 |
面向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改革 |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2018年 |
學生成績
計算機系在本科生培養方面,已有數十名本科生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累計8次捧得清華大學學生科創競賽最高榮譽挑戰杯;近十年共有8個項目獲得校挑戰杯特等獎或一等獎,2017年獲得全國挑戰杯特等獎;“智能體大賽”成為中國的人工智慧演演算法舞台;計算機系學生超級計算機團隊從2012年組建以來,在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和全球超級計算機競賽三大國際性大學生超算競賽中累計獲得10項冠軍;在研究生培養方面,近年來也開始有多位優秀博士畢業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等高校獲得教職。
師資力量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有在職教職工121人,其中教師105人,含正高49人,副高47人,中級9人;現有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7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此外1個教學團隊先後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張鈸、王小雲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李三立、張堯學、吳建平、鄭緯民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胡事民、武永衛、徐明偉、劉奕群、薛巍、朱軍、李國良、崔鵬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吳建平、應明生、胡事民、孫富春、劉斌、舒繼武、溫江濤、任豐原、陳文光、徐明偉、劉永進、徐恪、唐傑、劉洋、李國良、劉華平、張廣艷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唐傑、劉永進、朱軍、喻文健、崔勇、李國良、李丹、劉洋、劉奕群、翟季冬、徐昆、陸遊游
國家級教學團隊:計算機公共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吳文虎教授)
北京市級教學團隊:計算機公共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帶頭人:吳文虎教授)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顧問委員會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目前為止建有22個重要科研機構。計算機系設有機交互與媒體集成研究所、計算機網路技術研究所、高性能計算研究所和計算機軟體研究所五個研究所;建成了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此外還建設了一批國家部門支持的重點實驗室和聯合研究中心。
類別 | 名單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普適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媒體與網路技術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網路多媒體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可視媒體智能處理與內容安全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
其他類別科研平台 | 清華大學密碼理論與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大規模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清華大學高性能計算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滑鐵盧大學網際網路信息獲取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悉尼科技大學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三星智能媒體計算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下一代搜索技術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搜狐搜索技術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HP多媒體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騰訊網際網路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計算機系統結構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北京阿爾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區塊鏈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中國工程院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北京世紀好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教育信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分散式數據處理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網路空間治理研究中心 |
近五年來,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等國內外重要獎項,在國際刊物發表論文792篇,ACM/IEEE彙刊發表論文319篇,科技論著17部,專利授權392項,軟體著作權登記114個。
學術期刊:創辦有特色的國際學術期刊ComputationalVisualMedia和BigDataMiningandAnalytics,一批教師在IEEETMULTIMEDIA、IEEETKDD、TOIS等重要國際期刊任主編等職務,在ACMSIGMOD、SIGCOMM、CIKM、PPOPP等國際會議中任主要負責人等職務,推動學科發展並擴大本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科研方向
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包含了中國國內計算機專業最全的學科方向,設有高性能計算機與處理器、并行與分散式處理、存儲系統、大數據與雲計算、計算機網路、網路與信息系統安全、系統性能評價、理論計算機科學、數據工程及知識工程、軟體工程、計算機與VLSI設計自動化、軟體理論與系統、生物計算及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智能控制及機器人、人機交互與普適計算、計算機圖形學與可視化技術、CAD技術、計算機視覺、媒體信息處理等研究方向。
領域及成就
根據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大學的全球計算機領域高水平論文發表情況統計,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2009-2018年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數量位列全球計算機學科第8位。
據2018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60周年慶專題網站顯示,近十年來計算機系主持運行的中國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連續4次位列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首,依託“神威·太湖之光”開發的超級計算機應用系統,連續2年榮獲ACM國際超級計算機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主要採用自主IPv6核心路由器研製成功的CNGI-CERNET2成為全球最大的純IPv6下一代網際網路,IPv6真實源地址驗證技術和下一代網際網路過渡技術及其國際網際網路IETF標準世界領先;2009-2018年,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計算機系統: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該研究領域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向:并行高性能計算機,分散式系統,存儲系統和編程系統。該領域已獲得許多項目的資助,如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英特爾、微軟、IBM、惠普、谷歌、華為等跨國公司;已在國際期刊與國際會議上(如PPoPP,EuroSys,SC,PACT,OOPSLA,HPDC和ICS)發表論文;除了論文發表,還建立了許多真實系統,如瀏覽器系列群集計算機,存儲系統TH-MSNS,網格計算中間件CGSP,MPI應用程序調試和檢查點工具等;為開放源碼Open64編譯器做出了許多貢獻,已開源幾個軟體包,MPI如高保真MPI模擬器和GPU編程工具MapCG等。
計算機網路: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在計算機網路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向:網路路由和交換架構,高等網路體系結構,源IP地址驗證,IPv4/IPv6過渡技術,以及計算機系統性能評價;該領域已獲得許多高端項目的資助,如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CNGI)項目、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等;牽頭一個由百家科研院校共同參與的CNGI重點項目,總資金約四億人民幣;此外,還在新一代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基礎理論研究方面接連兩次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項目)的支持(2003年至2008年,以及2009年至2013年),總計達四千七百萬元人民幣;還在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如ACMSIGCOMM,IEEEINFOCOM,IEEEInternetComputing,ACM/IEEETransactionsonNetworking),曾經獲得ACMMultimedia2009最佳論文提名;引領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發展;在中國設計研發了第一個網際網路骨幹網路;CERNET不僅是一個支持高校教育和研究的國家級先進網路基礎設施,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級學術網路;此外,還申請了大量專利,並已獲得授權;運用新技術進行了大規模試驗,甚至已經進入部署階段,並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例如,開發的IPv6核心路由器獲得2004年信息產業部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整體科技創新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已在CNGI示範工程進行部署。與中國國內二十所高校合作,共同構建了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CERNET2最大的核心網以及中國國內/國際交換點CNGI-6IX;提出並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純IPv6骨幹網,並於2004年、2006年兩次被評為“中國十大科技進步獎”;該項目還獲得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IPv4/IPv6過渡技術解決了驗證架構,其關鍵技術如4over6不僅發表在IETF國際標準RFC上,同時也將部署在下一代網際網路,解決了互操作性、演化、安全性、可靠性等問題;將計算機網路性能和服務質量控制評估作為基本研究重點,已經在IEEETransactionsonComputers和IEEEINFOCOM上發表了15篇代表性論文,並於2005年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提名。
信息處理: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信息處理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向:理論,信息處理方法,網路搜索技術和應用,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該領域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以及國際合作項目的資助;在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理論與智能信息處理方法”已連續兩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基金)的支持,還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幾個重點項目,如“視覺與聽覺信息認知計算”;在技術與應用研究方面,牽頭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物理氣相沉積設備檢測平台和集群控制平台及軟體”,總資金約兩億元人民幣;網際網路信息採集研究由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IDRC)資助,總資金約一億加幣;已在國際刊物或國際會議(如,JournalofArtificialIntelligence,IEEE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Theory,IEEETransactionsonComputers,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ACMTransactionsonComputationalLogic,PhysicalReviewLetters,PhysicalReviewA,QuantumInformation&Computation,TheoreticalComputerScience,IEEETrans.onAutomaticControl,IEEETrans.onNeuralNetworks,IEEETransactionsonFuzzySystems,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forvideotechnology,Journalofmachinelearningresearch,IEEETra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Sensors,Automatica,NIPS,IJCAI,AAAI,WWW,CVPR,ICML,SIGKDD,SIGIR,ICDM,ACMMM,ACL)上發表論文;理論課題組已定期在國際期刊或會議上發表論文。這些論文已被其他研究者廣泛引用,其中許多為美國及歐盟機構;已經獲得國務院、國家科技部、教育部、以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多項獎項;“非經典計算:形式模型和邏輯基礎”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00nm高密度等離子體刻蝕機的研究、發展及產業化”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計算機視覺: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該領域已獲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的資助;牽頭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可視化媒體智能處理”,項目資金(第一期:2006至2010年,約兩千四百萬元人民幣)和(第二期2010至2015年,約三千萬元人民幣),以及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微軟公司共同資助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萬維網社會網路理論與分析方法”;已在國際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了大量論文,如ACMSIGGRAPH(4),CVPRoral(2),ICCVoral(1),IEEET-PAMI(4),IEEET-VCG(8),IEEET-CSVT(1);其中一篇論文被評為2010年IEEET-CSVT最佳論文,還有一篇被評為2007年CVPR最佳學生論文;還申請了20項國家專利並獲得授權。
知識和軟體工程: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該領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包括:(1)新型資料庫查詢範例,(2)複雜高性能數據挖掘,以及(3)語義Web技術;在軟體工程領域,專註於軟體科學、技術及其工程的研究;自2005年以來,已在世界會議和期刊(如SIGMOD,SIGKDD,VLDB,ICDE,WWWconferences,和TKDE,VLDBJournals)上發表了30篇該領域的高質量論文;該領域資助項目,包括11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NSFC),2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4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8個產業界項目,還有22個國際合作項目。
普適計算: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計算機系介紹了透明計算的概念和原理,以應對大規模及變普適計算環境;開發了一個上下文感知模式和幾個多模態介面,使自然與人類多媒體無縫互動成為可能,而且是以無干擾、甚至不可見的方式;該研究方向獲得許多項目的資助,如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及一些產業界項目,其中包括“情感計算基本原理與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人民幣三千萬元),“普適計算基本技術與系統”(863計劃重點項目,人民幣五千五百萬元),“智能空間關鍵技術和原型系統”(863計劃項目,人民幣二百七十萬元),“大規模桌面系統”(863計劃項目,人民幣二百七十八萬元),“新型網路應用模式操作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民幣五千三百萬元),和“上下文感知服務可擴展體系結構與系統”(中國諾基亞研究院)等;已在包括IEEEPervasiveComputing,TransonASLP,TPDS,TKDE,ISPASS,UIC,INFOCOM,ACMMM,CHI,UIST在內的國際期刊或會議上發表論文;已獲得20多項中美專利,其中有些如“基於透明計算的設備與方法”已轉移至產業界,並取得成功;研究和應用成果也獲得多個獎項,其中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及教育部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獎。
自動電路設計/電路設計自動化:根據2020年5月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官網顯示,清華大學EDA課題組在packing優化演演算法、互聯中心設計方法及SoC(系統晶元)設計方法領域做出了貢獻;近年來,獲得了許多高端項目的資助,其中包括4個國家863重點項目,3個國家973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基金委資助的2個國際合作重點項目,還有十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牽頭了一個國家十一五重點項目——“先進的EDA平台開發”(約十五萬元人民幣),2個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千兆級系統單級晶元國際研究中心”(2001年至2005年)和“國際納米技術設計中心(2006年至2009年),前者於2005年在國家自然基金委的最後設計評估中獲得了A級成績,位居200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前十位;在國際期刊或會議上發表論文(如,二十多篇論文發表於IEEETransactions,二十五篇論文發表在DAC,ICCAD,ISPD等頂級會議上),其中,發表在DAC’2009的那篇論文獲得最佳論文提名;在近五年內,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教育部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2006年);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5年)、二等獎(1989年)、一等獎(1993年);與國際科研團隊取得合作(如,美國的斯坦福大學研究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普渡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日本的廣島大學、早稻田大學,韓國科學技術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發表了許多篇論文;此外,還與國際公司(如美國英特爾,美國新思科技,美國Cadence公司,日本績達特公司)取得合作,將研究成果投入到實際應用中。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2010年開始設置“先進計算”全英文碩士項目,2016年開始組織國際暑期學校,2017年開始設置全英文博士項目,面向全球招生。已招收百餘名國際學生,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法國巴黎中央理工學院等中國國外高校;全英文項目中的部分課程榮獲教育部“來華留學品牌課程”稱號;計算機系還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合作開設了聯合培養雙碩士學位項目,與德國漢堡大學合作開展了博士生聯合培養。
據2018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60周年慶專題網站顯示,計算機系與眾多中國國外高校建立了學生交流項目,如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聯合培養項目、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暑期研究訓練項目等,每年有300多位同學利用暑期訪學或實踐的機會,遊學歐美高校或參加頂級會議;計算機系與中國國外大學開始建立聯合研究中心,合作開展科學研究,例如: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立了該系第一個海外聯合研究中心NeXT,兩期十年投入約一億人民幣,許多學生和老師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開展研究;與谷歌、臉書等跨國企業的交流合作已成常態。
先進事迹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自1958年建系以來始終引領全國計算機學科教育教學的發展,在全國率先開展教材的編撰,建設了全國最早最全的計算機系列教材,形成了緊跟學科發展具有生命力的教材體系,被全國數百所兄弟院校選用,為全國學科建設發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動作用。清華計算機教材已經逐漸成為各界認可的品牌,湧現出一批精品教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獎5項,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項,十一五規劃教材38項,十二五規劃教材11項。近年來清華計算機系的教育教學改革反哺教材建設,結合在線課程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教材建設新樣態,湧現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優秀教材,在教材建設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引領和輻射作用。新時期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作為教育部計算機類教指委的依託單位,全面規劃和推動了計算機類系列教材規劃,全力推進教材系列化建設,主持或參與教材規劃項目約二十項,面向卡脖子技術以教材規劃帶動學科發展。
系徽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徽主題圖案為日晷,系徽融入了系“智圓行方”的精神,如同每台計算機系統中連綿不絕的0和1的序列,“智圓”和“行方”格物致知的精神,也在每個清華大學計算機人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系部精神
“智圓行方,追求卓越”
源自老子之語:“智圓者,終始無端,方流四遠,淵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立直而不撓,素白而不污,窮不易操,達不肆志也”。
原系主任孫茂松曾撰文釋義“智圓行方”一詞:
人類孜孜以求的正是使機器不僅能夠延伸人的“體力”,而且能夠進一步延伸人的“智力”,其終極目標則是“圓”人類自身之“智”。這將是計算機科學的根本任務。
計算機系的發展史生動體現了清華人在中國這個特定環境下“圓”機器之“智”的探索歷程。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六階非線性電子模擬計算機、911快速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556型自動搜索電子模擬計算機、112型小型晶體管數字計算機,到七、八十年代的724型集成電路計算機、100系列集成電路小型計算機(DJS-l30、DJS-l40機、DJS-l42機)、DJS-050型微型計算機,乃至九十年代及21世紀的二級大規模集成電路CAD軟體系統、計算機網路產品SED-08路由器、高華CAD二維繪圖及設計系統、基於索普卡(SOPCA)網路結構的索普卡電腦、高性能集群計算機與海量存儲系統、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示範網路核心網CNGI-CERNET2/6IX、非經典計算的形式化模型與邏輯基礎等,對“智圓”這一理想的追求,一以貫之。
行為準則
“敬業、進取、嚴謹、勤奮、求是、誠信、篤行、務實”已成為計算機系乃至系師生個人的行為準則。
黨建理念
計算機系經過實踐探索建立了以“貫天、接地、通心、樹人”為主要理念的基層黨建工作理念和方法。
姓名 | 職務 |
尹霞 | 系主任 |
劉奕群 | 系黨委書記 |
武永衛 | 系副主任 |
徐恪 | 系副主任 |
唐傑 | 系副主任 |
李國良 | 系副主任 |
賈珈 | 系黨委副書記 |
劉知遠 | 系黨委副書記 |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系主任 | 鍾士模 | 1958-1971 |
唐澤聖 | 1979.05-1986.10 | |
周遠清 | 1986.10-1988.03 | |
王爾乾 | 1988.04-1991.07 | |
王鼎興 | 1991.07-1996.07 | |
周立柱 | 1996.07-2003.11 | |
林闖 | 2003.11-2007.04 | |
孫茂松 | 2007.04-2010.11 | |
黨委書記 | 凌瑞驥 | 1958.07-1966.06 |
唐美剛 | 1970-1974.09 | |
1978.05-1988.08 | ||
夏鎮英 | 1974.10-1975.07 | |
榮泳霖 | 1975.08-1976.10 | |
羅建北 | 1988.09-1994.02 | |
張再興 | 1994.02-1995.10 | |
黃漢文 | 1995.10-1997.10 | |
張鳳昌 | 1997.10-1999.11 | |
林學誾 | 1999.11-2003.11 | |
楊士強 | 2003.11-2010.11 | |
孫茂松 | 2010.12-2018.01 |
2020年計算機系黨委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2020年計算機系高性能所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2020年離退休第二黨支部入選清華大學第二批黨建工作標兵黨支部創建單位。
2020年計82黨支部入選清華大學第二批黨建工作標兵黨支部創建單位。
2018年信研院黨支部入選清華大學第一批黨建工作標兵黨支部創建單位。
計算機系黨委被授予“北京高校先進黨組織”稱號,2020年。
計算機系分工會被評為“全國模範職工小家”稱號,2018年。
計算機系被評為“清華大學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2019年。
計算機系被評為“清華大學文書檔案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
計算機系被評為“清華大學照片檔案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
計算機系獲得“清華大學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綜合獎”,2019年。
計算機系被評為“清華大學信息工作先進單位”,2019年。
計算機系黨委獲“清華大學基層黨建特色工作優秀成果獎”,2019年。
計算機系被評為“清華大學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2018年。
計算機系被評為“清華大學保密認證工作先進單位”,2018年。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2017年,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陳元擔任主席的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顧問委員會首次會議上,顧問委員們指出:“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成長為中國大學計算機學科建設的引領者和一所位居世界前列的計算機研究與教學機構”。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教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