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源鎮的結果 展開

龍源鎮

四川省劍閣縣龍源鎮

龍源鎮位於劍閣縣中部,劍南路穿境而過達15公里,是連接劍閣新城和南部、南充的要道。地理上介於東經31度51分和北緯105度23分之間,總面積87.32平方公里,東西寬27公里,南北長31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梯形狀,山高坡陡,溝壁交錯。2020年5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元市調整蒼溪縣等3個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20〕1號):撤銷江石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龍源鎮管轄,龍源鎮人民政府駐龍源寺社區劍南路449號。

簡介


龍源鎮的四周,東與店子鄉、禾豐鄉相鄰,南與高池鄉、搖嶺鄉相接,西與義興鄉接壤,北與江石鄉、普安鎮毗鄰,距老縣城普安鎮23公里,距新縣城下寺鎮80公里,交通快捷方便。
全鎮16個村100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0423人(2017),集鎮區域面積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0人,現為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歷史沿革


龍源鎮歷史悠久,傳說在唐家莊上原有九條石龍,龍頭正好位於如今龍源鎮(石龍如今猶在),龍源因此而得名。根據後人在大佛殿殿堂上看到“明朝丙子年建”的記錄推測,龍源寺始建於明朝。明朝佛教盛行,人們在此修建火神廟、永林院、大佛殿、文廟,龍源寺由此得名。龍源寺位於如今劍閣縣中部,距離劍閣新縣城80公里,老縣城23公里,是劍閣至閬中(明、清年間稱為保寧府)交通要道。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接管龍源並在土地改革后改名為龍源公社。火神廟被政府接管后經過幾次改善基本上形成當今人們看到的面貌,龍源公社。1987年龍源建鎮並正式由龍源公社更為龍源鎮。

自然氣候


龍源鎮地處劍閣縣中部,屬高山地區,境內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2度,最高氣溫37.5度,最低氣溫-5度,全年無霜期268天,年日照時數1328.3小時,年降雨量1000毫米,主導風向西北風,主要自然災害是旱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特別是春旱和夏旱尤為突出。在亞熱帶濕潤氣候和生物作用下,受土母質與地形地貌的制約,森林土壤從南向北,無論是水平分佈,還是垂直分佈平均呈一定的規律,主要土壤有紫色土、黃壤衝擊土。

農業經濟


全鎮農業種植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油菜為主,特色產業主要以烤煙和海椒為主,其中:2008年烤煙種植1822.91畝,實現產量4798擔,實現產值351.68萬元,實現稅收70.36萬元;永紅村的海椒被全省評為“一村一品”。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4738萬元,人均純收入2256元,其中糧食產量10954噸,總產值1643萬元,經濟作物總面積19537畝,總產值590萬元,養殖業總產值1043萬元,建築業總產值582萬元,工業總產值440萬元,運輸業總產值312萬元,商業、飲食服務業128萬元,勞務輸出純收入1139萬元。

經濟發展


全鎮新發展永紅村頁岩磚廠1個,投資228萬元,完成345萬元的永紅村農業綜合土地整理項目,完成70萬元的龍源小學學生公寓建設項目,完成30萬元的龍源鎮衛生院門診綜合樓國債建設項目,完成50萬元的永紅村示範新村建設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寶泉村集中居民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近2000萬元,主要九個集中居民安置點,132戶重建戶,全鎮累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已達3500萬元。2007年該鎮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80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65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9.01億元。新建項目1個,新增資產200萬元,其中新上100萬元以上的項目1個,完成投資210萬元,鎮財政完成實際總收入59.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56元。龍源鎮先後被授予“全市2007年烤煙生產工作二等獎””等榮譽稱號。

基礎設施


全鎮共有村組道公路349公里,其中:村道公路132公里,組道公路217公里,其中:劍南路15公里,泥碎路34.7公里,土公路299.3公里;全鎮農網改造16個村,100個組已全面完成達100%;全年農村用電量112.91千瓦時;全鎮有小二型水庫6座,山坪塘662口,石河堰120道,提灌站10處,微水池51口,工程總蓄水347萬方,有效灌面7616畝;全鎮通自來水228戶,常年飲水困難戶1728人,佔總人數的11.42%,通有線光纖電視215戶,通電話2326戶。

社會事業


全鎮現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民辦私學1所,教師110人,學齡兒童2497人,入學率100%,中心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15人,病床12張,專業醫務人員16人。建國以來50年間,龍源的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屢創佳績,全鎮教育“普九”順利達標,龍源中學2007年被評為全市教學質量達標二等獎,2007年龍源鎮被廣元市政府表彰為烤煙生產工作先進集體,同時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烤煙生產工作二等獎,受到市、縣的好評。

旅遊景點


翠雲廊“黃柏古樹”
中央政府從治台(現名成都)派官員李壁駐守劍閣縣城,李壁和另外一位官員楊如震修建了劍閣城以及劍門關至保寧府之間的古道並在道路兩旁栽了柏樹,故此有“三百里十萬株”的說法。龍源為了紀念李壁和他的朋友楊如震,劍閣人修建了二賢祠,並稱他們二人為“劍閣二賢人”。據管理皇柏近20年的唐奎老人介紹,20世紀60年代政府對皇柏實行實名編號管理,如今劍閣至閬中的皇柏樹僅存7000於株,龍源鎮行政管轄範圍內的皇柏古道從大路口至禾峰界十公里路共1391棵(760號——2150號)。

發展規劃


進入二十一世紀,新一屆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完整而科學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勾劃出龍源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十一五”期間,龍源要建成經濟強鎮,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努力實現富民興鎮。在這個前提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興產業、夯基礎、建集鎮、保穩定、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團結、勤政、務實、高效”的工作方式,緊緊圍繞“立煙為業,富民強鎮”的發展目標,全鎮上下凝心聚力、紮實苦幹,推動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重點努力做好烤煙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集鎮建設、經濟結構調整、改革開放、新村建設、災后重建、通村公路、科技教育和市場開拓等“十篇文章”。逐步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有市場競爭能力的,以特色產業(烤煙和海椒)和林產業等為主的支柱產業。

人口數據


總人口16062
8353
7709
家庭戶戶數4216
家庭戶總人口(總)16012
家庭戶男8324
家庭戶女7688
0-14歲(總)4012
0-14歲男2044
0-14歲女1968
15-64歲(總)10887
15-64歲男5763
15-64歲女5124
65歲及以上(總)1163
65歲及以上男546
65歲及以上女61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5552
總人口10423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