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主觀性與主觀化研究
漢語主觀性與主觀化研究
該書講述了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的多個方面。主觀性反映了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主觀化既是一個共時的概念,即一個時期的說話人此時什麼樣的結構或者形式來表現主觀性,又是一個歷時的概念,即表現主觀性的結構或形式是如何經歷不同的時期通過其他結構或形式演變而來的。
吳福祥,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歷史語言學二室(原近代漢語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語言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西大學客座教授,上海市高校比較語言學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法國)、《古漢語研究》、《東方語言學》、《南開語言學刊》和《勵耘學刊》等雜誌編委。
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代序)
遠指詞“那”詞串在台灣口語中的辭彙化與習語化
“來著”的發展與主觀化
辭彙化與話語標記的形成
認證義謂賓動詞的虛化——從謂賓動詞到語用標記
漢語的擔心一認識情態詞“怕”“看”“別”的語法化
關於“要”類詞的認知解釋——論“要”由動詞到連詞的語法化途徑
周秦漢語“之”的可及性及相關問題
“VP的好”句式的兩個來源——兼談結構的語法化
漢語表必要的情態詞的兩條主觀化路線
”回頭”的辭彙化與主觀性
作為典型構式句的非典型“連”字句
如何處置“處置式”?——論把字句的主觀性
“又”、“也”的辯駁語氣用法及其語法化
漢語抽象動詞存現句的歷史發展及其主觀化過程
試說“X不比Y·Z”的語用功能
句尾語氣詞“嗎”的語法化過程
論“連”字句的主觀化表達功能——兼析幾種相關的“反預期”和“解一反預期”格式
漢語限定成分的語用屬性
試論主觀量標記“沒”、“不”、“好”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