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慧能的結果 展開
- 唐代高僧、禪宗南宗創始人
- 《武林群俠傳》中的人物
慧能
唐代高僧、禪宗南宗創始人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代高僧,禪宗南宗創始人,佛教史上稱為禪宗六祖。
據《宋高僧傳》等記載,俗姓盧。原籍范陽(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生於南海新興(今屬廣東)。三歲喪父,稍長靠賣柴養母度日。因聽人念《金剛經》,得知是黃梅弘忍處傳授,於是在龍朔元年(661年,一說咸亨間[670-674])時,赴黃梅參見弘忍,作“行者”,在碓房舂米。后弘忍為選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上座神秀主張漸悟,作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主張頓悟,讓人代書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此句按敦煌本《壇經》作‘佛性本清凈’),何處惹塵埃。”得到弘忍讚許,密授法衣,。因懼人爭奪法衣,回到嶺南,混跡市間十六年。儀鳳元年(676年,一說垂拱年間[685-688]),在南海法性寺遇印宗法師,得以落髮,智光律師臨壇為授滿分戒。第二年回到韶州曹溪寶林寺,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與神秀在北方倡行的“漸悟”相對,史稱“南頓北漸”、“南能北秀”。武則天和唐中宗曾召慧能入京,均辭。圓寂后,受唐憲宗追謚為“大鑒禪師”。
慧能的禪學思想,見於其弟子法海集記的《六祖法寶壇經》(簡稱《壇經》)。此經後來曾被神會系一度改編作為傳宗的典據,故其中夾雜後起之說,但大體上還可見到慧能主張是舍離文字義解,而直澈心源。他說這種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說:心量廣大,遍周法界,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若識自性,一悟即能超脫三界。
慧能的禪法以定慧為本,認為覺性本有,煩惱本無。直接契證覺性,便是頓悟。他說自心既不攀緣善惡,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因此,他並不以靜坐斂心才算是禪,就是一切時中行住坐卧動作里,也可體會禪的境界。這就不同於北宗的教人靜坐看心,認為那樣將心境分為兩截,不能契自心性而生智慧。他教人只從無念著手,並不限於靜坐一途。
強調“見自性清凈,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慧能的弟子很多,《景德傳燈錄》及《傳法正宗記》皆載有嗣法四十三人。《法寶壇經》說有門人十人,《祖堂集》列舉八人。但是最著名於後世的,即青原行思、南嶽懷讓、荷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五人。他們得法后,都各成一家。其中以青原、南嶽二家弘傳最盛;南嶽下數傳衍為臨濟、溈仰二派;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派,形成了禪宗五派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