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南戰役

戰爭戰役

“鹽南戰役”是指1947年12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11、第12縱隊攻佔了江蘇省中部海安縣李堡、栟茶等地,打亂了國民黨軍長江下游北岸的防禦部署戰役。

戰鬥經過


1947年12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11、第12縱隊攻佔丁江蘇省中部海安縣李堡、栟荼等地,打亂丁國民黨軍長江下游北岸的防禦部署。國民黨軍急調整編第4、第5l師共7個團1.3萬餘人自南通地區向北,對如皋、東台地區進行“掃蕩”。撲空后,又以5個團的兵力組成“追剿”縱隊北進鹽城。人民解放軍華中指揮部以第ll、第12縱隊會同地方武裝在(南)通(贛)榆公路兩側設伏。12月26日,當國民黨軍“追剿”縱隊由劉庄進到鹽城以南伍佑、卞倉地區時,第12縱隊一部予以迎頭痛擊,同時第11縱隊一部斷其退路,埋伏在公路東側的兩個縱隊主力迅速出擊,對其行軍縱隊進行分割圍殲。激戰4晝夜,攻克大團、大倉等地,殲整編第4師第90旅旅部及2個團、整編第51師第113旅旅部及1個團人部。國民黨軍余部憑藉村落、河堤頑抗待援。29日,國民黨軍整編第4師以5個營的兵力由劉序北援。華中指揮部鑒於戰役日的已達到,即令各部隊撤出戰鬥。此役共殲國民黨軍7000餘人。

戰鬥結束


鹽南戰鬥烈士陵園
鹽南戰鬥烈士陵園
戰鬥結束后,鹽東縣政府組織縣總隊、民兵和群眾含淚將犧牲的2000多名烈士遺體運至港南村(現步鳳鎮慶元村)一塊空地里。由於犧牲的烈士較多,又受戰爭環境的限制,人民群眾含著淚花,將一具具烈士的遺體分別安放在挖好的五條溝內,然後用土掩埋好,堆成五條長嶺,共佔地126平方丈,嶺高1米多,每條嶺長40餘米,呈東西向,稱“五條嶺”。1995年春,陳同桂烈士女兒陳繼業捐資1400元,納入鹽城市亭湖區步鳳鎮財政的投資,由步鳳鎮民政、教育部門在五條嶺興建了“鹽南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作為全鎮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陵園


2009年2月底,亭湖區政府常務會議確定,立即開工建設五條嶺烈士陵園。同時成立由常務副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多渠道籌資200多萬元,包括區、鎮財政撥款,爭取省、市資金支持,以及向社會各界募集捐款等。
陵園規劃佔地10畝,由現有墓區向北拓展,體現莊嚴、肅穆、大氣的風格。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要整修嶺前廣場,鋪貼地磚,修建主紀念碑一座,碑體為橫向梯形。二期工程在嶺后新建紀念廣場,建陳列室和管理用房。整個陵園為開放式,四周統一採用鑄鐵欄桿。有關方面還設想,視情將散落當地的其他鹽南阻擊戰烈士墓遷葬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