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馬
趟馬
京劇“趟馬”的定義 趟馬(又稱馬趟子),是戲曲以舞蹈形式來表現人騎馬行路的程式化表演技巧。這種表演程式,在舞台上有著特殊的表現力。它是用虛擬手法以鞭當馬、並運用許多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來表現人騎馬飛跑,人在馬上握住揮鞭,而馬不停蹄飛奔急馳的情景。
由於京劇中多以馬鞭來代替馬,或作為騎馬的象徵,因此凡手持馬鞭揮舞著上場后運用圓場、翻身、卧魚、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連續做出打馬、勒馬或策馬疾馳的舞蹈動作的組合就是京劇的趟馬。一般用來表示人物騎馬的心情,或用來顯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動目的。文官武將、男俠女士、扎靠穿蟒、長短衣褲均可使用這一舞蹈程式。大致可分為單人趟馬、雙人趟馬、四人趟馬。如《盜御馬》的竇爾墩在盜馬後趟馬旨在表現人物的洋洋得意;《姑嫂英雄》的薛金蓮回樊江關搬兵時的趟馬是為表現人物的急切和年輕驕傲;《馬踏青苗》的曹操趟馬則為表示人物在馬踏青苗時由驕橫、狂妄而驚恐、懊惱、狡詐的思想變化;在《楊排風》中有楊排風與孟良的雙人趟馬;在《大溪皇莊》中有蔡金花等四人趟馬;《追韓信》中是韓信、蕭何、夏侯嬰三人在互相追趕時依次上場趟馬。圖為淮劇《藍齊格格》-陳芳表演的郊外追李中的趟馬。
一般趟馬中的人物還有三打馬並高喊“得,馬來!”的內容。但也因人、因戲而異,如女的角色大多不喊,如情節不緊張也不用三打馬。
趟馬時的馬鞭應與演員的服裝顏色一致。不過,三國的呂布、關羽騎赤兔馬,用紅馬鞭;三國的黃忠與隋、唐的秦瓊騎黃膘馬,要用黃馬鞭;宋朝的穆桂英騎桃花馬用粉馬鞭;西楚霸王項羽和三國的張飛騎烏錐馬用黑馬鞭。男性文士用硬桿三縷穗子的馬鞭,其餘多用軟桿五縷穗子的馬鞭。
趟馬有男女之分。男趟馬中的“跨蹬上馬”、“調轉馬頭”、“馬騰前蹄”、“抱鞭勒韁”、“縱馬飛奔”、“背鞭策馬”、“飛越天塹、“甩鞭打馬、“握鞭勒馬”、“催馬賓士”,由丁字步,弓箭步、跑圓場、踢、抬、吸、騙、跨腿、山膀、飛腳、翻身、射燕、大跳等技巧及各種持鞭的基本造型組成。女趟馬中的“觀路擇行”、“取道前奔”、“駃騠越壑、“艱渡沼澤”、“極目遠望”、“良驥駸駸”、“馬失前蹄”、“策鞭催馬”、“縱馬騰躍”、“裁鞭摧行”,則是由跑圓場、踏步、丁字步、碎步,雲手、山膀、翻身、下腰、干轉、跳坐(俗稱屁股坐子)及各種持鞭基本造型組成。
戲曲程式化的這種表演技巧,不是憑空臆造的,它是吸取了當時社會生活內容,加以提煉美化並予以適當的藝術。誇張而逐漸形成的。所以,趟馬中的複雜高難技巧及優美的舞蹈身段,能形象地表現英雄豪傑躍馬揚鞭的情態。
趟馬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單人的趟馬,有雙人的趟馬,有四人的趟馬,也有八人或十三人的趟馬(馬舞)。
單人的趟馬,如京劇《悅來店》何玉鳳和《艷陽樓》高登的趟馬;雙人的趟馬,如京劇《打焦贊》中,表現孟良,楊排風急奔三關二人並馬雙行的雙趟馬。還有《楊門女將》的第一場,為了表現由於西夏犯境,宗保元帥為國捐軀、邊關吃緊,焦、盂二將身騎戰馬翻山涉水飛奔天波府搬取救兵這一內容,安排的雙人趟馬;這組舞蹈動作給人們展現的是焦孟二將騎在馬上,時而舉鞭勒韁凝眸遠望擇取道路,時而焦急地策鞭催馬急行,心急如焚地縱馬飛馳的情景。
根據劇情的需要,為了表現劇中彼時彼地的環境,趟馬在舞台上的運用變化無窮、豐富多彩。再如此劇中的《絕谷探道》這場戲,為了表現穆桂英等人不畏艱險,身騎戰馬在那黑夜茫茫謎谷探道的情景,除了安排了載歌載舞的表演,同時揮鞭趟馬的表演也貫穿了這場戲的始終。在這場戲里,從表現馬夫張彪拉馬艱難行進,穆桂英、楊文廣、楊七娘的縱馬越澗,以及在迷霧中楊七娘與楊文廣兩馬相撞,和楊文廣乘騎的白龍馬連聲嘶鳴騰蹄跳躍,這一連串的優美動作配合人的表演,確實對表現全劇的內容,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四人的趟馬在京劇的《溪皇莊》中亦有運用,如為了表現捉拿土豪花德雷,四女兵飛馳追緝的趟馬。尤其是現代戲《草原英雄小姐妹》更標新立異、為了表現牧民們在暴風雪中尋找龍梅、玉榮的急切心情,編排了一組先由八人後又發展為十二人的馬舞。那粗獷健美的動作,配之在那改良的馬鞭的鞭梢上扎束著一團紅纓更顯得以形傳情。在風雷之夜裡,牧民們飛馬急馳,那此起彼落的紅纓,在燈光的配合下時隱時現,給人們展現的是牧民們跳動著的一顆顆火熱的心,這有戲有技感人至深的表演,使人經久不能忘懷。
以上所談,無論是表現焦孟二將飛騎入朝告警的趟馬,還是穆桂英等人巡逡偷渡棧道,以及牧民們的馬舞,舞台上井無一匹真馬出現,面是通過演員手持馬鞭,跑圓場並做出各種閃、轉、翻、眺等技巧而表現出來的。這種程式化的表演,有著特殊的藝術感染力,它給人們展現了劇中所要反映的情節。
趟馬,是難度較大的身段表演技巧。首先,要求腳底下、身上、手上、臉上要有功夫——腳下的圓場跑起來要快、要穩,要做到。疾如流水”:身上要保持不僵、不懈,要掌握住身法中的前沖,后靠、左移、右擺,上下相隨,左右相合的規律,手中的馬鞭要做到抱。背、勒,舉、托、涮、緩招式清楚,不慌不亂,臉上要做到傳神。如本教材女趟馬的“觀路擇行”的亮相,先是甩頭變臉的剛健的。放神。亮相,然後通過送神雙目遠望來表現行至三岔路口在選擇要走的路;再如男趟馬的”馬騰前蹄”,除了雙手抱鞭、吸腿,身向後仰的身段動作外,而更主要是通過炯炯有神仰視目光的亮相,勾起觀眾對馬驚急拉韁的驚險情景的想象。要做到“心與意台”、“意與神合”、“神與形合”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哏苦的努力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