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的仙鶴
1982年陳家林執導電影
《飛來的仙鶴》是陳家林導演的劇情片,由張偉欣、王尚信等主演,於1982年上映。
該片講述養鶴、捕魚為生的賀氏夫婦在“文革”中收養了芭蕾舞演員白鷺的幼子小翔,撥亂反正後,賀氏夫婦忍痛將小翔送還給白鷺,但小翔難以割捨與養父母感情以及對大自然與丹頂鶴的眷戀之情,終於回到哺育他的嫩江草原的故事。
《飛來的仙鶴》主要演員
“文化大革命”中,他們收養了一個男嬰,並為他取名“小翔”。從此,他們和小翔組成了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撥亂反正後,排揀“丹頂鶴”舞劇的芭蕾舞演員白鷺,為體驗生活和尋找失去8年的獨生子,來到丹頂鶴的故鄉,住在賀鳳翥家裡,小翔帶著白鷺到碧波蕩漾的湖中捕魚,戲耍;領她到綠草茵茵的原野,在鶴群中翩翩起舞。
白鷺喜歡上了嫩江的草原、丹頂鶴,愛上了聰明活潑的小翔及賀鳳翥夫婦。經過接觸,當白鷺認出小翔就是她離散多年的兒子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緊緊地把小翔摟在懷裡,激動地親吻著思念多年的兒子。
可是,她想到賀鳳翥夫婦哺育小翔的艱辛和恩情,不忍心再去破壞這個和諧的家庭,刺傷兩位老人的心,便把愛子之情深深地藏在心底。對此,賀母也有所察覺,她同情白鷺的不幸遭遇和痛苦,讓小翔與白鷺住在一起,要他們盡情地享受母子之愛。
夜晚,白鷺寫了一封熱情誠摯的長信,表達了她對賀鳳翥夫婦深情厚意的感激。隨後,她吻別了熟睡的兒子,揮淚而去。白鷺悄悄地離去,使賀鳳翥夫婦深感不安,在秋天鶴群飛往南方的時候,賀鳳翥夫婦忍痛將小翔送還給他的親生父母。
小翔來到北京后,望子成龍的白鷺逼他學鋼琴,想讓他成為鋼琴家;爸爸丁振鵬要他學畫畫,想讓他繼承父業,成為畫家。小翔對此不感興趣,只有任鳥類學教授的爺爺理解他,針對他的興趣和志願,因勢利導地啟發教育他。
在春天丹頂鶴飛回故鄉的時候,小翔十分懷念嫩江的丹頂鶴和養父母。一天,小翔在媽媽誤消了他錄製的百鳥爭鳴的磁帶后,傷心地不辭而別。小翔伴隨他的丹頂鶴,又回到了哺育他的嫩江和養育他的父母身邊。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張偉欣 | 白鷺 | |
王尚信 | 賀鳳翥 | |
孫才華 | 鳳翥妻 | |
楊通 | 小翔 | |
顧嵐 | 丁馳 | |
李鐵軍 | 丁振鵬 | |
李玉和 | 周大娘 | |
孟慶林 | 幹部 |
製作人 | 曲偉(製片主任) |
導演 | 陳家林 |
副導演(助理) | 孫清國 |
編劇 | 王興東、王浙濱、劉子成 |
攝影 | 張保之、陳長安 |
配樂 | 金復載 |
剪輯 | 李仲琳 |
道具 | 白曉濤 |
美術設計 | 靳喜武 |
造型設計 | 李景文 |
服裝設計 | 蓋俊傑 |
燈光 | 辛以樹 |
錄音 | 韓維君 |
布景師 | 周騰雲(置景)、柴福臣(置景)、楊寶成(繪景) |
煙火 | 孫秉臣 |
擬音 | 康秀 |
獨唱 | 沈小岑 |
演奏 | 長影樂團 |
指揮 | 李克武 |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
1983年 | 1982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 優秀故事片獎 | 《飛來的仙鶴》 |
編劇王興東、王浙濱、劉子成去齊齊哈爾扎龍自然保護區體驗生活時,他們了解了丹頂鶴的生活習性,其冬去春來的遷徙,母鶴對小鶴的愛憐讓他們受到感動,決定寫動物性與人性的統一,寫鳥歸巢、人返故里、留戀養育自己故鄉的主題,表現偉大的母愛,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飛來的仙鶴》。而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農民出身的養鶴專家徐鐵林就成為賀鳳翥的原型。在創作過程中,他們都調動了各自的生活經驗。劉子成、王浙濱的母親都人工孵化過小雞,因此在劇本中寫了人工孵化小鶴的情節。劉子成曾受人之託把一盒剝了殼的葵花籽給在外地的兒子,他也把那個故事用在了劇本中。
導演陳家林第一次讀完劇本后被內容的詩意所陶醉,被人物感動,但又覺得故事簡單,人物少,戲多,情節線單一。為了開掘主題,他和編劇總結出故事的三層含義:小翔回鶴鄉反映人不會忘記養育之恩,落葉歸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翔尋母的過程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新道德風尚;小翔跑回鶴鄉反映了孩子的興趣是個重要問題,家長要善於引導和啟發孩子。反覆研究后,他們認為應該突出第二、三層含義,寫人的心靈之美。在這一基礎上,他們對原劇本進行修改,把初稿中兩母奪子改為兩母讓子,刪去白鷺數次尋子的過程,加快情節進度,從而為刻畫兩位母親的崇高內心世界和體現影片主題思想服務。另外,將“文革”的閃回鏡頭全部刪去,把這段內容作為暗場交代,使影片免去“傷痕”的傾向,著眼於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的精神面貌 。
該片是一部新鮮的、美的、激動人心的優秀影片。編導透過似乎陳舊的故事,抓住了題材中最富於詩意和永恆價值的東西。儘管題材的複雜性還有挖掘的餘地,儘管藝術處理還有不足之外,但影片還是相當出色地選頌了普通勞動者的人情美。影片意境含蓄、淡雅,寫“情”也達到一定深度 。(《吉林日報》評)
該片的結構、時空轉換是相對單純的,可它的內涵卻相當豐富,單純而不單薄,對生活開掘得很深,令人信服地完成了小翔的回歸和心靈旅程。影片於隱喻中見深刻,以相當的畫面描繪了仙鶴,不只是為了使畫面流溢著動感和詩意,而是賦予仙鶴一定的寓意。其隱喻和對景手法使這部影片發人思索。該片的不足在於城裡的戲相較於嫩江失色。導演著力捕捉與渲染動情之處,但有時卻被淚水蒙住了鏡頭,忽略了對啟人心扉之處更深入地發掘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趙葆華評)
該片充滿詩情畫意,細膩、真實,感人地表現了主人公與養父母,還有那些可愛的丹頂鶴之間的深厚感情。而這些令人心醉的母子情、父子情和對大自然的謄念之情的抒發和渲染,又是和東北嫩江大草甸子美好景色的描寫和渲染融合在一起的。編導巧妙地處理好仙鶴與人的關係,使影片具有鮮明的童話色彩和寓言風格。演員表演分寸感強、感情真摯、樸素。全片對話少,語言個性化,反映出作者的文學修養。景物和丹頂鶴拍得都很美。但是關於城市部分的戲和人物刻劃比較差,有人為編輯的痕迹 。(原《中國電影周報》總編輯、《電影通訊》主編李文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