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永井

元永井

概況具有600多年歷史的鹽礦區元永井,坐落於祿豐縣舍資鎮兩山夾峙、幽靜偏遠的深山溝中,其地形地貌一言以蔽之,“兩山對峙,一水中流”。明洪武年(公元1368—1398年)間,當地人因見群猴舔地而發現有鹽,並開鑿鹽井,又叫“猴井”。元永井鹽的發現與開採,使得原來箐深林密,人跡罕至,猿猴聚居的深山溝逐漸熙攘起來。萬曆年間開鑿了較大規模的鹽井——“元興井”和“永濟井”,后兩井定名“元永井”至今。

基本簡介


具有600多年歷史的鹽礦區元永井,坐落於祿豐縣舍資鎮兩山夾峙、幽靜偏遠的深山溝中,其地形地貌一言以蔽之,“兩山對峙,一水中流”。古代因猿猴聚居而叫“猴子箐”。明洪武年(公元1368—1398年)間,當地人因見群猴舔地而發現有鹽,並開鑿鹽井,又叫“猴井”。萬曆年間開鑿了較大規模的鹽井——“元興井”和“永濟井”,后兩井定名“元永井”至今。
元永井鹽的發現與開採,使得原來箐深林密,人跡罕至,猿猴聚居的深山溝逐漸熙攘起來。有資金的人來此開井煎鹽發財,窮苦人來此幫工度日,商人來此開鋪,官府來此設鹽司征。明末清初的元永井,鹽灶、商鋪、馬店眾相林立,狹窄的山溝街市匯聚兩萬餘人,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熱鬧非凡,鈴響叮鐺,馬幫不絕,情景蔚為壯觀。1936年紅軍過雲南時,攻下元永井進行擴紅籌餉。
元永井四周山脈蜿蜒起伏,綿亘不斷,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隨著鹽井的興盛,鹽運驛道和人馬道也在不斷延伸,所產食鹽經南方絲綢古道——滇洱道,人背馬馱運銷全省。百年滄桑歲月,顯示出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元永井,正向人們展示出絢麗獨特、引人入勝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向人們講述著那遙遠的故事。
景點
靈鷲山位於元永井東南,海拔約2207米,山高林深,在茂密的林海中有近千座古今墓冢、1座高13米清代文筆塔、2棵高大的民國三斗圍桿、4個清代寺廟遺址、1個燒香壇遺址、1眼珍珠塘泉水和15座少見的古墓塔。
清康熙年間,靈鷲山建有福國寺,后又建有水月庵、清涼寺和會官寺在其山坳中,三寺一庵相距最遠不超過800米,分佈在山間平緩坡地上,15座墓塔分別圍繞三寺一庵而建,塔林為清中、晚期而建,主體建築在文革期間遭毀壞,今可見遺址。
文筆塔為正方形九級密檐式實心磚石結構塔,建於清光緒年間,197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靈鷲山塔林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