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體驗論

審美體驗論

審美體驗與美學第一章 審美體驗與美第三章 審美體驗與藝術第五章

內容介紹


審美體驗是心理美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書從人類社會生活的角度,從對於
歷代中西方體驗美學的揚棄中,探討了馬克思主義的審美體驗理論的內涵、深入
地考察了審美體驗與審美意識、審美創造的關係。並就審美體驗研究領域的一些
其它重要方面進行了闡述。
本書科學性強,系統性強,富有邏輯力量,又能獨闢蹊徑,獨樹己見,同時全
書閃爍著理論光彩。

作者介紹


王一川,1959年生,四
川沐川人。獲北京師範大學
文學博士,1988年在英國牛
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現
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
授。主要著作有《意義的瞬
間生成》(1988)、《語言的勝
境》(1993)、《語言烏托邦》
(1994)、《中國現代卡里斯
馬典型》(1994年)、《修辭論
美學》(1997)等。近年主要
從事文藝美學及20世紀中
國文藝研究。

作品目錄


再版序言
總序
導言
第一編 審美體驗與美學
第一章 審美體驗與美學
一 懷疑與美學源頭
二 美作為人類原始信念
三 無家可歸與尋找家園
四 美學作為詩意冥思方式
五 美學――以審美體驗為中介研究審美溝通的科學性學科
第二章 藝術人類學論綱
一 藝術與人類學
二 人類學的藝術觀
三 人類學對藝術研究的意義與局限
四 藝術人類學構想
第二編 審美體驗與美
第三章 美是總體遠景
一 總體與個體
二 三維結構
三 可能性與發展
四 總體遠景與美
五 美的顯現
第四章 中西方對自然美的體驗
一 西方人與自然美
二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體驗
三 中西方自然美觀念之異
四 中西方自然美觀念之同
第三編 審美體驗與藝術
第五章 審美體驗的發生結構
一 審美體驗的三層次結構
二 歷構層
三 臨構層
四 預構層
五 審美體驗作為三層次統一結構
六 審美體驗與審美三境界
第六章 審美體驗、審美意識和藝術
一 審美體驗作為特殊的審美意識
二 審美體驗與內在緊張、劇烈
三 審美體驗與“興象”
四 審美體驗作為剎那間的永恆
五 審美體驗作為親身體驗
第七章 審美體驗、審美信息和藝術溝通
一 藝術、信息和溝通
二 藝術信息、審美信息和審美體驗
三 藝術創造與審美體驗
四 藝術接受與審美體驗
第八章 審美體驗、藝術創造和主體與客體
一 審美體驗中的主體與客體
二 審美衝動中的主體與客體
三 審美構思中的主體與客體
四 審美物化中的主體與客體
五 藝術品中的主體與客體
第九章 審美體驗與藝術品內在結構
一 藝術品內在結構概念
二 人類活動、審美體驗與藝術品內在結構
三 再現型、表現型和綜合型
四 再現與表現的多層次結構
五 從再現與表現到題材與主題
第四編 審美體驗與原型
第十章“興”與“酒神”
――中西審美體驗和詩的原型比較
一 西方:詩言“回憶’
二 中國:詩言“志’
三“回憶”與“酒神”
四“志”與“興”
五“興”與“灑神”
第十一章 審美體驗與原型
――西方原型美學研究札記
一 文化淵源
二 詩性的歷史與歷史的詩性
三 感性與理性之辨
四 本體鴻溝的彼岸
五 旁觀――跨越鴻溝之橋
六 返回生命的最深源泉
七 嬰兒鏡象與藝術想象
八 系統化的原型家譜
九 結語
第十二章 審美體驗與形式
――西方形式美學研究札記
一 形式概念與兩次循環
二 語言與象徵世界
三 情感的形式
四 陌生化語言
五 作品本體崇拜
六 結構與解構
七 空白點與審美知覺
八 對話與讀者本體
九 體驗、形式與“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