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陽縣
河南省新鄉市轄縣
原陽縣屬河南新鄉市,地處豫北平原,南臨黃河,北面是余河通道,地勢西南偏高,東北偏低,地貌屬黃河沖積平原,其地理坐標東經自113.36~114.15度,北緯34.55~35.11度,其四鄰,東接封丘,西鄰武陟、獲嘉,背靠新鄉、延津,南於中牟和鄭州郊區隔河相望,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全縣轄4鎮8鄉2個辦事處(其中原武鎮、橋北鄉、祝樓鄉和龍源街道辦事處委託新鄉市平原新區管委會管轄),總人口62萬(2016年),區域總面積1022平方公里。
原陽古稱博浪沙,因張良刺秦於此而聞名於世。自秦漢至元代,先後出過13位官抵宰相之職的著名歷史人物。有張良刺秦古遺址,有保存完好、具有民族風格的明末清初民宅夏家院,以及陳平祠、張蒼墓、毛遂墓、玲瓏塔等名勝古迹。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5月9日,經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脫貧摘帽標準,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秦時始置陽武縣,西漢置原武縣。
宋神宗熙寧年間,並原武入陽武,宋哲宗元祐年間復置原武縣。
1950年3月,原武、陽武二縣合併為原陽縣(以二縣首字得名)。
原陽縣南依省會鄭州,北接市府新鄉,西傍工業重鎮焦作,東與七朝古都開封隔河相望,居四市交匯之中心。與省會鄭州一河之隔、四橋相連,被譽為“鄭州後花園,新鄉南大門”。
原陽縣地跨黃河、海河兩大水系,水資源充沛。共設三個大型引黃灌區,年供水量達1億立方米。地下水質優良,且有多處地下溫泉遍布縣區周圍。
原陽縣地處黃河故道,黃河灘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31%,黃河濕地面積全省最大,水域廣闊,無污染,樹林覆蓋率居全省平原地區首位。
1997年,原陽縣面積1339平方千米,人口60.1萬,轄2個鎮、20個鄉。
2000年,原陽縣轄3個鎮、1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42409人。
2005年,原陽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黑洋山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葛埠口鄉管轄;撤銷王杏蘭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福寧集鄉管轄;撤銷包廠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靳堂鄉管轄;撤銷梁寨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太平鎮鄉管轄;撤銷郭庄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陡門鄉管轄,截至2005年12月31日,原陽縣轄3個鎮、14個鄉。
2012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根據《河南省民政廳關於原陽縣調整祝樓鄉行政區劃設立街道辦事處的批複》(豫民行批〔2012〕6號),同意原陽縣祝樓鄉的新莊、新王村、王村、新村、楊庄、劉庄、胡堂7建制村析出,與農牧場合併,設立龍源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辦公地址設在龍源社區)。
2014年,撤銷城關鎮,對其所轄行政區域實行城市管理體制,設立街道辦事處具體事宜由新鄉市人民政府按照《河南省街道辦事處設置有關規定》進行審批,並將批准結果報河南省民政廳備案。
2014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原陽縣行政區劃調整,新鄉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原興、陽和街道辦事處。截止目前原陽縣3個街道辦事處、17個鄉鎮(含3鎮14鄉)。
2018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根據《河南省民政廳關於原陽縣大賓鄉撤鄉建鎮的批複》(豫民行批〔2018〕2號)、《河南省民政廳關於原陽縣官廠鄉撤鄉建鎮的批複》(豫民行批〔2018〕7號),同意原陽縣撤銷大賓鄉設立大賓鎮、撤銷官廠鄉設立官廠鎮。
龍源街道辦事處轄區詳情 | |||
新莊 | 新王村 | 王村 | 新村 |
楊庄 | 劉庄 | 胡堂 | 農牧場 |
龍源社區 |
原武鎮轄區詳情 | ||||||
南街村 | 南關村 | 東街村 | 北街村 | 西街村 | 西關村 | 吳庄村 |
圈樓村 | 西徐庄村 | 前七里村 | 后七里村 | 古城村 | 倉西村 | 菜王村 |
白塔村 | 師徐庄村 | 小村 | 民李庄村 | 小徐庄村 | 東合角村 | 西合角村 |
楊大寨村 | 東婁庄村 | 王告庄村 | 梨園村 | 庄村 | 香王村 | 后教村 |
師寨鎮轄區詳情 | |||||
新集村 | 五柳集村 | 何庄村 | 趙清庄村 | 張窪村 | 許堂村 |
黑龍潭村 | 安庄村 | 大城村 | 西中磁村 | 閆坡村 | 西高村 |
柴庄村 | 東磁村 | 南香山村 | 馬鐵庄村 | 近科樓村 | 西磁村 |
邢庄村 | 苗樓村 | 東中磁村 | 大徐庄村 | 香時庄村 | 南趙莊村 |
北周庄村 | 王堂村 | 東高村 | 小趙莊村 | 師庄村 | 師寨村 |
峪里新村 |
葛埠口鄉轄區詳情 | ||||||
葛埠口村 | 白廟村 | 白堤口村 | 張庄村 | 楊庄村 | 大張寨村 | 婁庄村 |
李庄村 | 曹庄村 | 胡沙窩村 | 朱柳園村 | 丁庄村 | 尹圪壋村 | 婁彩店村 |
安庄村 | 劉秀王莊村 | 邱廟村 | 魏店村 | 樊庄村 | 小王莊村 | 小庄村 |
范堤口村 | 胡庄村 | 李學彥庄村 | 婁月庄村 | 靳庄村 | 棘針墳村 | 葛庄村 |
小李庄村 | 熊庄村 | 南村 | 白寨村 | 北村 | 楊灣村 | 李盤石村 |
李聰寨村 | 范寨村 | 后盧寨村 | 姬庄村 | 徐庄村 | 下馬頭村 |
福寧集鎮轄區詳情 | ||||||
中嶽村 | 西寨村 | 東寨村 | 后堤村 | 東庄村 | 霸寨村 | 秦庄村 |
王莊村 | 賀屯村 | 武圪壋村 | 桑寨村 | 西關村 | 東關村 | 西呈村 |
東呈村 | 小吳庄村 | 藺寨村 | 甄杏蘭村 | 李杏蘭村 | 劉杏蘭村 | 吳杏蘭村 |
黃杏蘭村 | 牛杏蘭村 | 藺杏蘭村 | 陳杏蘭村 | 馬杏蘭村 | 桂劉庄村 | 毛杏蘭村 |
馬蘭庄村 | 王欽庄村 | 趙杏蘭村 | 張大夫寨村 | 劉庵村 | 西拐鋪村 | 東拐鋪村 |
蔡地城村 | 劉地城村 | 高地城村 | 蒙地城村 | 程庄村 | 板庄村 | 王杏蘭村 |
祝樓鄉轄區詳情 | ||||
祝樓村 | 口裡村 | 東圈村 | 小胡庄村 | 新陽村 |
王錄村 | 西胡庄村 | 夾堤村 | 姚村 | 卞莊村 |
種庄村 | 北胡庄村 | 新城村 | 蒙城村 | 西圈村 |
大胡庄村 | 王村 | 宋樓村 | 西閆庄村 |
橋北鄉轄區詳情 | |||||
馬井村 | 馬庄村 | 南胡庄村 | 鹽店庄村 | 大張庄村 | 范庄村 |
楊庄村 | 司庄村 | 小辛庄村 | 葛韓庄村 | 季庄村 | 洪庄村 |
李滔庄村 | 老莊村 | 小張庄村 | 司窯庄村 | 尤拐村 | 小劉庄村 |
劉庵村 | 劉合庄村 | 破車庄村 |
韓董庄鄉轄區詳情 | |||||
韓董庄村 | 草坡村 | 王合村 | 南窯村 | 府庄村 | 孔庄村 |
老孟庄村 | 李屋村 | 拾區村 | 蘇雙井村 | 趙美屋村 | 荒庄村 |
車庄村 | 官地村 | 焦庵村 | 楊廠村 | 里河沿村 | 姬屋村 |
孟庄村 | 吳廠村 | 韓屋村 | 大董庄村 | 馬圪垯庄 | 朱貴庄村 |
焦雙井村 | 裴屋村 | 任庄村 | 三仙屋村 | 張雙井村 |
蔣庄鄉轄區詳情 | |||||
劉士英村 | 前宋庄村 | 蔣庄村 | 楊廠村 | 靳屋村 | 牛劉堯村 |
銀李庄村 | 后宋庄村 | 杜屋村 | 張古村 | 孟堯村 | 裴劉堯村 |
王莊村 | 東王屋村 | 孟庄村 | 胡村鋪村 | 毛屋村 | 喬連山莊村 |
呂廠庄村 | 賈屋村 | 馬庄村 | 胡庄村 | 河北沿村 | 堤東村 |
周屋村 | 河頭村 | 西王屋村 | 張蘭庄村 | 拐河朱林場 |
官廠鎮轄區詳情 | |||||||
官廠第二村 | 全屋村 | 三合庄村 | 金法奇庄村 | 馮廠村 | 黃練集村 | 小庄村 | 柳園村 |
李興堂村 | 高庄村 | 三里庄村 | 武庄村 | 益三庄村 | 何庄村 | 回回營村 | 新廠村 |
判官村 | 九龍泉村 | 馮庄村 | 大李廠村 | 圈堤柳村 | 曹廠村 | 官一村 | 李悅廠村 |
劉固村 | 小劉固村 | 三旺庄村 | 劉庄村 | 張守仁庄村 | 呂庄村 | 魯廠村 | 板張庄村 |
李庄村 | 婁谷堆村 | 黃寺村 | 黃毛廠村 | 官三村 |
大賓鎮轄區詳情 | |||||
大賓村 | 越東村 | 薛大賓村 | 李堤村 | 馬大賓村 | 小庄村 |
孫堤村 | 高名古村 | 馬頭村 | 梁山村 | 溫堤村 | 小大賓村 |
上灣村 | 王營村 | 明石村 | 費辛庄村 | 小毛庄村 | 安南村 |
沙嶺村 | 劉江庄村 | 安北村 | 宋大賓村 | 老毛庄村 | 賈灣村 |
金馬張村 | 楊庄村 | 月西村 | 小趙莊南村 | 小趙莊北村 | 田莊村 |
陡門鄉轄區詳情 | |||||||
陡東村 | 范灘村 | 西三李村 | 韋城村 | 安庄村 | 周庄村 | 陡西村 | 閆辛庄村 |
大吳庄村 | 仁村堤村 | 大北村 | 曹庄村 | 劉庄村 | 趙張庄村 | 邢堂村 | 后韋村 |
張素庄村 | 朱庄村 | 靛池葛村 | 河西張村 | 三教堂村 | 大南村 | 徐庄村 | 大三李村 |
桃園村 | 黑石村 | 薛庄村 | 回灣村 | 趙莊村 | 畢張村 | 十六堡村 | 北王莊村 |
南王莊村 | 魯庄村 | 大王莊村 | 馬庄村 | 楊庄村 | 焦庄村 | 小閆庄村 | 宋庄村 |
潘庄村 | 黑圪壋村 | 三官廟村 | 郭庄村 |
齊街鎮轄區詳情 | |||||
北街村 | 孫庄村 | 麥寨村 | 李辛庄村 | 南街村 | 高東村 |
龍王廟村 | 西留侯村 | 鄒寨村 | 南黑石村 | 蘇寨村 | 東街村 |
李庄村 | 丁樓村 | 於庄村 | 西老河村 | 中留侯村 | 東留侯村 |
馮庄村 | 店東村 | 楚圪壋村 | 劉文寨村 | 高北村 | 瓜李村 |
高南村 | 杏元村 | 趙勝庄村 | 牛博村 | 西川村 | 柳園村 |
南留侯村 | 孟寨村 | 西街村 | 楚寨村 | 馬辛庄村 | 沙崗村 |
北黑石村 | 東川村 | 吳寨村 | 朱樓村 | 化庄村 | 馬灘鋪村 |
太平鎮轄區詳情 | |||||
太南村 | 太東村 | 太北村 | 陳庄村 | 西衙寺村 | 堵庄村 |
賀庄村 | 李庄村 | 油房屯村 | 黃庄村 | 黃億庄村 | 雙樓王村 |
水牛趙村 | 菜吳村 | 賀張村 | 井庄村 | 尹庄村 | 段庄村 |
堵寨村 | 周灣村 | 雁李村 | 祥符朱村 | 雙井村 | 衙東村 |
衙西村 | 西吳庄村 | 鄭皋村 | 新吳庄村 | 土寨村 | 虎張村 |
於營村 | 鹽運司村 | 保鋪村 | 肖堤村 | 仝集村 | 樓張村 |
辛口村 | 付里庄村 | 磨張村 | 扁擔王村 | 前白寨村 | 后白寨村 |
祥付營村 | 雙樓村 | 申庄村 | 東老河村 | 梁寨村 | 裴嶺新村 |
路寨鄉轄區詳情 | ||||||
路東村 | 姚庄村 | 指揮寨村 | 蘇庄村 | 賈一村 | 閆寨村 | 花王村 |
訾大夫寨村 | 李庄村 | 路西村 | 后大柳村 | 呂寨村 | 河底鋪村 | 賈四村 |
賈三村 | 殷寨村 | 何寨村 | 許南村 | 鄭村 | 黃寨村 | 前大柳村 |
許北村 | 王村 | 西寨村 | 黨寨村 | 宋寨村 | 賈二村 | 張庄村 |
別河村 | 曹庄村 | 河西張村 | 小寺村 | 許庄村 | 石門新村 |
陽阿鄉轄區詳情 | |||||
陽中村 | 獻功村 | 查地村 | 小留村 | 延西村 | 延北村 |
土山村 | 張庄村 | 八里溝村 | 黃庄村 | 馬庄村 | 延南村 |
陳庄村 | 韓庄村 | 李庄村 | 延東村 | 桑園村 | 董庄村 |
宋圪壋村 | 文定村 | 孫庄村 | 明蓋村 | 吳寨村 | 北裴寨村 |
陽東村 | 東於鋪村 | 娘娘廟村 | 大裴寨村 | 河窯新村 | 焦樓村 |
張士道村 | 陽西村 | 閆庄村 | 小吳寨村 | 梁寨村 | 馮操固村 |
靳堂鄉轄區詳情 | ||||||
靳堂村 | 石佛村 | 王莊村 | 老劉庄村 | 東腦村 | 菜園張村 | 姚寨村 |
屈胡洞村 | 宣化堡村 | 張寨村 | 張辛寨村 | 奶奶廟村 | 夾灘村 | 庄寨村 |
時庄村 | 北朱庄村 | 郝庄村 | 蘆圪當村 | 湯庄村 | 毛庄村 | 堂后村 |
包西村 | 婁鳳鳴庄村 | 趙廠村 | 下沿村 | 張庵村 | 曹庄村 | 南張庵村 |
毛庵村 | 包南村 | 薛廠村 | 安崗村 | 朱庵村 | 毛樓村 | 郝庵村 |
南朱庄村 | 南劉庄村 | 包北村 |
姓名 | 擔任職務 | 主要工作 |
王保明 | 中共原陽縣委副書記、原陽縣人民政府縣長 | 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兼管縣機構編製委員會工作。 |
劉軍偉 | 中共原陽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 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協助縣長負責縣政府全面工作;分管政府辦、發改委、統計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社保局、民政局、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農發行、審計局、監察局、檔案局、行政服務中心。 |
王擁軍 | 中共原陽縣委常委、原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負責工業經濟、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及項目建設等工作;分管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發改委、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外商投資服務中心、電業局、質監局、安監局、環保局、郵政局。 |
楊明 | 中共原陽縣委常委、原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負責文化廣播工作;分管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
張如繼 | 原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負責交通、公路、公安、司法、消防、土地、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工作。分管交通運輸局、公路局、公安局、消防大隊、司法局、國土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鄉規劃局、人防辦、城市管理中心。 |
張鋒 | 原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負責農業及農村、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扶貧、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移民等工作;分管扶貧辦、移民辦、農林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畜牧局、河務局、農機局、氣象局、農科所、林場。 |
李瑞紅 | 原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協助常務副縣長程天勝同志抓財政工作。 |
秦東輝 | 原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負責教育、衛生、計劃生育、信訪、民族宗教等工作。分管教體局、教育督導室、衛生局、人口計生委、信訪局、人壽保險公司、民族宗教局。 |
2011年,原陽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4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44.4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20億元,增長8.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578萬元,一般預算支出14754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79301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963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39元,人均消費性支出9795.77元。
原陽縣糧食總產量達47萬噸,增長7%。農產品認證工作再傳捷報,原陽大米再獲河南省名牌農產品稱號。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創建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成為豫北地區第一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林業發展成效突出。完成四旁植樹232萬株,完善和新建林網2萬公頃,通道綠化補植280公里、新植286公里,營造速生豐產林1673.33公頃,建造防風治沙工程466.67公頃,發展經濟林373.33公頃,林業育苗103.33公頃。平原綠化高級達標工作通過省政府驗收,被評為全省綠化造林十佳縣。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建成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12個、生豬養殖基地3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投資1847萬元,實施韓董庄引黃灌區節水改造五期工程等重點水利建設項目4個;修建橋涵閘259座,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666.67公頃。扶貧開發整體推進。財政扶貧、信貸扶困、以工代賑共投入資金3251.4萬元,實施扶貧項目42個。
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9個,總投資5.82億元,其中河南萬向系統制動器公司制動器系列產品生產項目已完成征地,萬安制動器有限公司和星光汽車配件廠等5個新建、擴建項目已建成投產,河南金鼎集團方欣米業公司項目正在建設中。技改、擴建非公有制項目104個,完成總投資1.48億元。全縣非公有制企業實現總產值12.6億元,增長18.1%;完成增長值3.2億元,增長14.8%。
原陽縣共引進項目367個,合同投資額17.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82億元,增長17%。成功引進全國500強企業———浙江萬向集團,總投資3億元的台灣富興公司工業園已簽訂合作協議,其中環保餐具生產線項目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2014年,原陽縣生產總值完成93.8億元,增長9.8%;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12億元,增長33.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7.9億元,增長29.7%。實際利用省外資金40.2億元,增長5.5%;實際利用境外資金4470萬美元,增長1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9元,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981.2元,增長11.5%。城鎮化率達到29.26%,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9億元,較2011年年均增長8.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7.04億元,年均增長22.2%;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12.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3.5億元,年均增長1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8億元,年均增長1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001.8元,年均增長9.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672.9元,年均增長11.8%;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和各項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22.1億元、74.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7.7%、33.3%,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2017年,原陽縣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14.6億元、36.4億元,增速均領跑全市。
2017年,原陽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4.6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居全市第1位,七縣(市)第1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0.92億元,同比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8.04億元,同比增長15.2%;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5.64億元,同比增長11.3%。
2018年,原陽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2.58億元,同比增長7.7%。公共財政收入為10.01億元,同比增長25%。
2020年,原陽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5.09億元,同比增長4.7%。
農業以小麥、水稻兩大作物為主。原陽為國家確定的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縣,原陽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50萬畝,2004年通過河南省農業標準示範縣驗收。優質水稻種植面積50萬畝,引用黃河水澆灌的享譽“中國第一米”的原陽大米,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定位綠色食品,2002年獲得河南省首枚原糧類證明商標,並被授予“河南名牌農產品”稱號。
工業生產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綜合化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乳產品生產、棉紡、釀酒為主的工業體系。原陽縣已成為河南省汽車制動器最大生產基地。
汽車零部件行業,其中,河南萬向系統制動器有限公司由浙江萬向系統有限公司控股,總資產達3.5億元,主要生產重、中、輕、微、轎汽車制動器總成,產品主要為一汽集團、東風公司等主機廠配套,中國500家重點企業——浙江萬向集團投資3.04億元的“制動器工業園”已正在建設。
綜合化工行業——河南銀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氯溴異氰尿酸原葯屬國內首創,榮獲國家科研金獎,被國家評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推廣產品。
製藥行業——新鄉佐今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原陽分公司位於新城區工業園,2004年5月投產,年產值達2億元。
原陽縣
輕紡行業——全縣擁有紡織企業6家。其中新鄉市鑫源祥印織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檔絨布印花面料和高檔純棉染色面料出口到俄羅斯、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家;原陽縣紡織廠、絲達紡業公司擁有國內最先進的專業紡紗配套生產設備,產品暢銷紡織行業發達的江、浙等地,縣紡織廠生產的割絨印花浴巾銷往東歐、西歐、南美、東南亞等。
工業園區與產業聚集區全縣共規劃兩個工業區和兩個產業聚集區。縣城工業區總體規劃布局為“一個綜合中心區、兩個副中心區、兩縱兩橫“井”字形城市發展軸、三個工業區、七個居民區”,城市用地規模將達到2200公頃,常住人口規模將達到23萬人。
2017年,原陽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6.38億元,同比增長20.5%,增速居全市第1位,七縣(市)第1位,連續八個月保持20%以上增速。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1.24億元,同比增長15.7%。
原陽縣
原陽縣
原陽縣是“河南省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新鄉市教研工作先進單位”。全縣有40所幼兒園,477所中、小學校(其中,原陽一中為市級重點中學),近70%的專任教師達到了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原陽縣被省教育廳表彰為2011年度中小學布局調整先進縣並獎勵教育事業專款40萬元。
全縣有公立醫療機構28個,衛生所580個,各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900餘名,縣城6所醫院的醫療設備精良,醫術精湛,服務優質。其中,原陽縣人民醫院是河南省消費者放心醫院,醫療服務質量連續多年在新鄉市評比中名列榜首。
全縣有220KV變電站一個,110KV變電站2個,35KV變電站12個,年供電量6億KWH。充足的電力供應,低廉的電費價格,確保企業低成本運營價格,確保企業低成本運營。
養老、失業保險費發放率達到100%;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320人;8746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80.5%,46.9萬名農民得到基本醫療保障。全縣中小學庫內D級危房改造任務順利完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高招上線人數達1889人。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繼續保持一類縣稱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本建成,縣醫院傳染病區主體工程基本竣工,既往有償供血普查率達到100%。
1.張良,字子房,被封留侯,韓國後裔,其父、祖父均為韓國丞相。前218年秦國滅韓后,他深懷家仇國恨,趁秦始皇東巡至陽武博浪沙(縣城東南隅)時,伏道刺秦王,誤中副車,“鐵椎飛出,副車粉碎”。秦始皇大驚失色逐下令“天下大索十日”,張良藏匿於原陽齊街一村中,後人將該村改名留後村。刺秦后,他苦讀兵法,終於成為劉邦重要謀士。唐代詩人胡曾云:“一擊車中膽氣高,祖龍社稷已驚搖”。周恩來總理1914年也有“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的著名詩句。
2.張蒼,舊陽武人,秦時為御史,漢初為相,封北平侯,曾任丞相十年,主持改定曆法,校正了我國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
3.周勃,原武人,西漢丞相,封絳侯,身為武將,英勇無比,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戰功。但他“重厚少文”,雖官居高位,卻生活簡樸,為人忠厚,不重修飾。后與陳平合謀,誅殺呂產、呂祿等,迎立漢文帝,劉邦評價他:“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4.周亞夫,周勃次子,西漢丞相,封條侯,原武鎮人。前158年,匈奴侵漢,漢文帝派周亞夫為將軍駐守細柳。文帝一行曾到其軍營犒勞兵士,卻被威風凜凜的士兵阻於營外,守兵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號令,不聽天子詔令。”文帝使者出示皇符後方得入內。守兵又對皇帝隨從說:“將軍有令,軍中不能策馬奔跑”,文帝只好松韁緩行。到了大帳,亞夫手持兵器對皇帝作揖:“身有盔甲的武士不能軀體行跪拜之禮,請允許我以軍中禮節參見陛下”。文帝走後說:“此真將軍矣”。國防部長張愛萍1986年為亞夫故里題詞:“治軍嚴明,一統大業”。
5.陳平,原陽阿鄉人,從陳涉起義而步入戎馬生涯,先投項羽,后投劉邦。他足智多謀,曾為高祖劉邦“六齣奇計”,其中計除范增被後世廣為傳播。史載,前204年,楚軍在滎陽圍攻漢王,漢王向項羽請求議和,但項羽亞父范增卻力主攻打滎陽。正此時,項羽使者到漢王營中,陳平置盛大宴席,但一見楚使卻假裝驚訝說:“我還以為是亞父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逐命撤掉酒宴,改用粗飯讓楚使吃。楚使回稟項羽,項羽對范增產生猜疑,不採用他速攻滎陽主張。范增一怒而走,后因背生毒瘡而死。
2021年1月18日,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
2021年3月,入選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