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師

湖南第一警備軍

淞滬會戰參戰之第128師,前身系湖南第一警備軍,1930年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編為新編陸軍第34師;1937年七七全面抗戰後,該師改番號為陸軍第128師。

沿革簡介


編製
二旅四團制,炮、工兵各一營,特務、騎兵、輜重各一連。全師共計約5800餘人(未滿員)。
裝備
具體不詳,據說該師裝備不佳,士兵使用漢陽老套筒者居多。該師可能排有捷克式輕機3挺,營有重機連一個,裝備30節水冷重機6挺。炮營只有81迫擊炮12門;無戰防平射及高炮。特務連主要負責師部警衛,戰時兼任督戰,裝備以仿德國毛瑟十響快慢機為主。騎兵連實力較弱,很少直接參與作戰,可能參與部分輜重運載。輜重連無機動車輛;全師馬匹數不詳。
主要官佐
師長:顧家齊 副師長:戴季韜 參謀長:楊石松
第1旅(后第382旅)旅長:譚文烈
1團(后第763團)團長:舒安卿
2團(后第764團)團長: 沈荃(沈從文二弟)
第2旅(后第384旅)旅長:劉文華
3團(后第767團)團長:陳范
4團(后第768團)團長:劉耀卿

戰役


一、參戰前嘉善態勢
11月5日,日軍第10軍(柳川平助,專為上海戰役編成)以第6、18、114等師團於凌晨借霧氣,以艦炮掩護,在金山衛附近之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等處登陸。日軍登陸后迅速分三路推進;第18師團從金山疾趨嘉善,意圖截斷滬杭鐵路和蘇嘉鐵路,封堵上海地區國軍退路,並圖進南京;日軍114師團也進擊嘉善,以謀從浙江迂迴。
128師在嘉興鐵路防守
128師在嘉興鐵路防守
128師士兵在南星橋反擊日軍
128師士兵在南星橋反擊日軍
11月6日 嘉善遭日機數次轟炸,平民死傷枕藉。7日,我陸軍預備11師奉命固守嘉善門戶楓涇鎮。8日下午,日軍2000餘人,由金山經新埭鎮進犯楓涇。5時左右,日軍前衛在楓涇東南約1公里的北旺涇與預備11師之警戒連遭遇並激戰。警戒連憑藉匆促構築的臨時工事倉促應戰,擊斃日軍30餘名,但終因三面受敵,援未至而全連戰死。 11月8、9兩日,敵機對魏塘鎮狂轟濫炸,東起王家弄,西至費家橋,投彈數百枚。炸毀民房600餘間,炸死炸傷居民數十人,整個魏塘鎮陷於一片火海。
11月9日,原先守備新埭方面的陸軍79師237旅阻敵不支,陣地被敵突破;國軍大部已轉移至新埭鎮一線,只留下41團(張團)殘部在楓涇等待接防。
第10集團軍由嘉定急調109師增援。109師原在滄州東西花園防守戰中已遭受重大損失,未能及時補充,此次參戰兵力,僅有3個團;還由於敵轟炸掃射,車行受阻,只能分3批到達。9日凌晨3時30分,師長趙毅率領654團(黎萌棠團)先到嘉善,立即奉令去楓涇接防。上午6時左右,跑步前進的黎團官兵,剛剛抵達楓涇北端,就與步騎聯合的數百敵人遭遇;張團余部也協同作戰。激戰至下午5時左右,黎團第三營正面受數百名敵人猛攻,左側背又受三四百敵騎兵之壓迫;右翼之第二營,也在楓涇鎮以西、鐵路以南地區與數百敵人激戰。入夜,形勢更加嚴峻。團長黎萌棠中彈負傷,團付王達之代理指揮戰鬥。敵人企圖包圍兩翼,黎團朝西南方向且戰且退,敵軍緊緊尾追,遂在左沿楓涇鎮鐵路、右至陳登橋(今名仁登橋、許家浜)側面一帶拉鋸激戰,但國軍逐漸不支潰退。
原配置張涇匯一線的教導總隊第二團第一營(鄒營),因未取得聯絡,沒能前來增援。張團已所剩無幾,併入由王達之指揮的黎團陷入孤軍苦鬥。嘉善危在旦夕。
二、“竿軍”血戰守嘉善
1937年8月中旬(?)128師奉令北上,全師集中后徒步行軍至常德,轉鐵運至武昌,轉船運至江陰(?)再轉車運至寧波;負責滬杭鐵路警備。9月中旬以後,師部駐寧波,全師分駐象山鎮海、奉化一線,屬右翼作戰軍第十集團軍(劉建緒部)指揮。直至11月,128師防區無戰事。
11月8日凌晨1時30分,128師奉第十集團軍總司令劉建緒命令,開赴嘉善阻止西進之敵;並要求堅守嘉善4天。
淞滬會戰中堅守陣地的中國軍隊
淞滬會戰中堅守陣地的中國軍隊
9日夜間,顧家齊率師部和382旅登車開往嘉善。 10日凌晨4時,顧部抵達嘉善。師部駐北汽車站。拂曉,382旅764團即刻進入楓涇鎮一線陣地。
由於作戰環境泥濘,士兵全部換上草鞋,此舉在以後的血戰中被證實甚為明智。在泥濘中白刃肉搏,日兵軍靴笨重陷滑,面對這些自幼便在偏遠山區的爛泥田壩中摸爬滾打的湘西“蠻子”,縱使再有自詡神勇的武士道遺風,終究下盤不穩,也只能以挨刀的慘烈結果,成為戰友脖子上的附加骨灰盒負擔,也替大和的“靖國”神社徒添一些靈牌。(在淞滬會戰中,時有日兵將戰死的中國士兵腳下的草鞋扒下,套在軍靴上避免打滑。)
上午7時,遵照原先駐防的109師師長趙毅意見,764團駐防左至何家浜、盈字圩、跨公路、鐵路,經施家浜至西油車浜,憑河固守第一線國防工事右段。上午10時,趙師黎團(時由副團長王達之代理)在左沿楓涇鎮鐵路、右至陳登橋(今名仁登橋、許家浜)側面一帶與敵苦戰,王代團長負傷,營長劉仙坡陣亡,官兵大部傷亡,顧家齊令764(沈團)派兵團援助,但前進方向2公里開闊地被敵機及炮火封鎖,無法有效上前支援。
11時,黎團殘部不支,撤向沈團防線,沈團讓黎團越自己陣地撤過之同時,迅速向敵追兵發起攻擊,很快將其擊退。下午3時,日軍再度以火炮飛機猛烈轟炸,據說僅敵機投彈就達九百餘枚;此後敵步騎聯合發動衝鋒,主攻矛頭指向沈團左翼張靖華營。
128師以鳳凰苗族子弟居多,士兵驍勇於近戰,慣以貼身肉搏砍殺敵兵。沈團屏息靜氣,待敵近在咫尺才突然猛烈反擊,從而在戰鬥中削弱了日軍炮火和航空兵的威力。該團右翼之陳紹武營躍出掩體,以近戰緊逼敵軍左側翼;左翼張營則憑藉原有國防工事堅守。戰鬥酷烈,敵我多次往返衝殺,雙方傷亡均為慘重。苦戰至下午6時,日軍終於不支,逐漸撤退。
淞滬會戰中堅守陣地的中國軍隊
當日戰鬥中沈團以張營傷亡最重,全營僅剩1名營副和1名連長以及士兵二十餘名尚能繼續作戰。
11日後繼敵主力源源抵達,先以重炮和航空火力掩護,隨後約兩個聯隊的步兵向楓涇鎮陣地猛攻,激戰後128師前沿陣地失守。師主力便在嘉善里澤鄉南橋一帶鐵路和公路兩側繼續阻擊作戰。激戰至傍晚,國軍仍以血肉之軀殺退日軍多次衝鋒;但當日全師官兵亦傷亡600餘人。夜間,師長顧家齊考慮自己裝備窳劣,不利死戰,便令屬部將主陣地前移五六百米,連夜構築掩護工事並隱蔽。
12日 拂曉,日軍再度進攻,先以飛機十餘架次對128師11日的主陣地猛烈轟炸掃射,步兵再以多行橫隊衝鋒。敵步兵沖至我新設置的左右梯次陣地前,突然被我軍火力交叉猛烈側射,死傷枕藉。我軍士兵隨即緊咬敵步兵近戰廝殺,再次擊退日軍進攻。
13日子夜,128師連夜再度改變陣地,在12日陣地之後方和兩側構築新工事,並在原陣地以稻草人迷惑敵人。晨曉敵步兵進攻之前仍然對我原陣地施行密集炮火猛烈轟擊,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南橋村隨即一片焦土。當敵步兵衝鋒抵近時,128師士兵從正面兩側新陣地突然躍出與敵廝殺。戰場上血肉橫飛,屍橫遍野,敵我傷亡均重,日軍再度不支,倉皇撤退。
在幾天的血戰中,湘西士兵承襲古樸“竿軍”作風,不時夜間襲擾敵人;據說在黑夜裡,苗族敢死隊每人一把家鄉馬刀(柄約兩掌寬長,刃比一般馬刀稍短,但刃口寬約三寸),在深秋的寒夜中赤膊為記;夜襲敵營時,凡遇著衣者一律揮刀砍殺。
14日,原定該師堅守4日任務到期,但未接到集團軍的後撤命令,全師官兵仍堅守陣地。敵將嘉善鐵路沿線大小橋樑幾乎全部炸毀,力圖截斷我軍後路。除了正面以步兵聯隊主力全力壓迫之外,還以另一聯隊兵力從西塘鎮東側的南祥符盪偷渡,沿善西公路和長生塘向南迂迴128師陣地后側,進攻力度超過以往。128師腹背受敵,苦戰竟日。
15日凌晨,顧家齊決定放棄里澤鄉南橋第一線,退守嘉善火車站二線,並令767團西移扼守嘉善西城門外67號鐵橋,以保證全師後路。晨6時敵再度猛攻,我軍官兵死守火車站陣地,並不時發動反擊。血戰終日,敵我往返相持。該師763團少校團附糜大昌陣亡,764團團長沈荃、營長張建均負傷,各團所屬連、排官佐傷亡數十人。下午3時,敵將攻擊重點壓在右翼382旅方面,旅長譚文烈親自參戰,但因敵軍兵力火力絕對優勢,382旅陣地逐漸被敵分割。顧家齊急令767團派一營兵力援助,自己亦親率師部特務連、工兵連以及其他非戰鬥官佐雜兵參加戰鬥。戰鬥中顧氏身先士卒,帶頭前進。鏖戰戰至夜,終將頑敵擊退,恢復陣地。當日大本營頒布嘉獎令,並獎金4萬元獎勵128師全體官兵。
16日清晨敵再度猛烈進攻。128師將士抱著“彈盡卒盡”的必死決心,與敵浴血拚搏。血戰數小時后,763團團長舒安卿負傷;副團長楊正銀、營長羅安業、764團副團長楊飛騰等陣亡,全師連排級官佐大部傷亡。顧家齊電話報告集團軍司令劉建緒后,再次率領直屬連隊以及767團第1、2兩營共約500餘人支持一線,於汽車站附近向敵發起佯攻,掩護一線官兵撤至有利陣地。激戰後敵發現我軍撤退意圖,便重新集中兵力強攻車站以西的67號鐵路橋,企圖截斷我軍退路。67號橋此時雖然仍在我軍控制之下,但被敵機嚴重炸損,我軍若是通過,需作必要搶修。顧令恰時歸還建制的767團以猛烈火力壓制敵人,掩護其他部隊搶修鐵橋。在橋頭的血戰中,767團頑強死守,斃敵甚多。至天黑,日軍疲憊不堪,更顧忌夜戰,才停止強攻。
128師利用黑夜,全部所剩官兵順利通過67號橋,隨後將橋炸毀,連夜撤往臨平
嘉善一戰,128師共計傷亡官兵2653人。
此戰之後,128師官兵的家鄉,湘西鳳凰城內城外,幾乎戶戶都有父兄為國捐軀,家家門前懸掛傷悼白幡,哀祭陣亡子弟忠魂。
128師士兵多為鳳凰子弟,堅韌耐勞實為天性,更擅長近戰搏殺,故能以弱勢之兵力堅守嘉善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