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慧鎮

湖南省長沙市下轄鎮

開慧鎮,隸屬於湖南省長沙縣,1949年屬白石鄉,1956年為開慧鄉,1958年屬開慧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38公里,京珠高速公路過境,並在境內設分路口,通往107國道。

2015年,根據長沙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開慧鎮和白沙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開慧鎮。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開慧鎮人口數為30397人。鄉政府駐竹山鋪。

2020年,獲評湖南省2020年十大特色文旅小鎮。

歷史沿革


開慧鎮是毛澤東同志早期從事過革命活動的地方,是毛澤東同志的親密戰友和夫人——楊開慧烈士的故鄉。是中國最早的共青團員、第一位女共產黨員、湖南省第一任省婦聯書記、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繆伯英烈士的故鄉。位於長沙縣北部,處於長沙、平江、汨羅三縣之交,距省會長沙30公里。開慧烈士故居被定為國家級風景旅遊區,也是湖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開慧鎮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之鎮,開慧鎮黨委政府長期以來為弘揚烈士精神,堅持文明立鎮,注重精神文明硬體建設,組織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先後開展了楊開慧誕辰百周年紀念活動、旅遊經貿文化活動、十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以文明活動活動來團結人、教育人、鼓舞人、凝聚人。
新修建了開慧烈士陳列館為宣傳教育、參觀旅遊提供了嶄新的場地,開慧紀念館定為湖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開慧中學教學樓、科技樓達到先進水平,新建的開慧小學居農村小學先進水平。開慧衛生院提升為甲級醫院,設備齊全、醫療網點布開慧鄉。有線電視進入農戶家庭。移動、聯通電信塔信號網路暢通。開慧烈士家鄉人民群眾的思想和文化品位逐步提升,為發展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地理環境


氣候

長沙縣開慧鎮地處東亞季風區中,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日照較足,四季分明,生長季長。具有春暖多變,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顯,冬少嚴冬的特點。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全年無霜期300天左右,不存在永久凍土。 

行政區劃


1個社區居委會:板倉
6個村委會:開慧、開明、葛佳山、清泰橋、楓林市、飄峰山將
2015年,根據長沙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開慧鎮和白沙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開慧鎮;行政區劃調整后,
開慧鎮轄開慧、葛家山、楓林市、飄峰山、白沙、石燕、上華、錫福8個建制村,板倉、李家山2個社區,總面積114.75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42109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駐開慧(原開慧鎮人民政府駐地)。

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開慧鎮人口數為30397人。

政治


設立批文
長沙市人民政府長政函2011(17)號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撤消長沙縣開慧鄉設立開慧鎮的通知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直機關有關單位:
根據《湖南省民政廳關於長沙縣開慧鄉撤鄉設鎮》的批複(湘民函發[2011]9號)精神,經研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撤消開慧鄉設立開慧鎮。以原開慧鄉的行政區域為開慧鎮的行政區域,開慧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6個建制村,總面積62平方公里,總人口3.1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板倉(原開慧鄉人民政府駐地)。

經濟


第一產業

鄉鎮企業有農機、輕紡、化工等類。酚醛樹脂、環氧樹脂、聚脂樹脂產品暢銷。黑色細粒麻石為高級裝飾材料。農業主產水稻、茶葉、生豬、蘑菇。“驕楊毛尖”、“飄峰碧玉”茶頗有名氣。

文化


開慧鄉舊稱“板倉”,境內包括大量歷史文化遺存,屬革命老區,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是楊開慧烈士的故鄉。
“板倉小鎮”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是長沙縣的重要古迹之一,同時也是毛澤東同志早年活動紀念地,為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和長沙縣“紅色旅遊”線路上重要景點之一。
開慧鎮
開慧鎮
小鎮周邊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共產黨員繆伯英同志——繆伯英故居、湖南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楊柳坡黨支部舊址;還有飄峰古塔、湘峰寺等文化古迹,這些都為小鎮營造出濃郁的文化氛圍,使板倉具備了文化造鎮的有利條件。

所獲榮譽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1年8月,擬入選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