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寶文

魏寶文

魏寶徠文,1935年11月22日 出生於河南禹州,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53年魏寶文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7年本科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87年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1992年擔任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主任;1995年10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獲得甘肅省科技功臣獎。

魏寶文主要從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的理論與實驗研究並獲多項重要成果。

人物經歷


魏寶文 院士
魏寶文 院士
1935年11月22日,魏寶文出生於河南省禹州市,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童年。
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6年調入剛成立不久的技術物理系,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二批核物理專業的學生。
1957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58年,調到蘭州,師從楊澄中從事核物理研究。楊澄中對下屬要求甚嚴。魏寶文在楊澄中的悉心指導下勤奮努力,刻苦學習。
1957-1958年 任北京原子能研究所見習員。
1958-1979年 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實研、助研。
1979-1980年 任法國國家重離子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1980-1986年 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所長、所長。
1986-1994年 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1987-1998年 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
1徠992年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主任。
1995年10月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果


魏寶文 院士
魏寶文 院士
1. 長期從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研究。作為蘭州1.5米回旋加速器建成后的第一個使用者,研製出2—9MeV單能中子源,用於重要的國防科研任務。主持完成了9—12MeV中子對鋰-6和鋰-7的非彈性碰撞截面測量,澄清了世界各國數據在峰值區的分歧,為氫彈的研製提供了我國自己的核數據。70年代初,對聚變反應堆材料進行了群截面計算,在此基礎上用快中子輸運理論的Sn方法,對聚變反應堆再生區的中子分佈與核發熱進行了理論研究。
2. 從1975年起,轉向加速器物理研究,1988年領導建成我國第一台大型重離子加速器,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3. 提出了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上續建冷卻儲存環的計劃,並主持了概念性設計。該項目作為國家“九五”大科學工程,已經建成。
4. 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獨立或合作發表文章100餘篇,合編專著和文集12部。
20世紀60年代初,他完成了伽馬射線和快中子閃爍探測方法研究,在近代物理研究所早期核物理實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63年,他作為蘭州1.5m回旋加速器建成后的第一個使用者,研製出2~9MeV單能中子源,用於重要的國防科研任務。隨後,他又主持完成了9~12MeV中子對鋰-6和鋰-7的非彈性碰撞截面測量,澄清了世界各國數據在峰值區的分歧,為氫彈的研製提供了中國自己的核數據。
70年代初,他還對聚變反應堆材料進行了群截面計算,在此基礎上用快中子輸運理論的Sn方法,對聚變反應堆再生區的中子分佈與核發熱進行了理論研究。
80年代末,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台大型重離子加速器,開拓了我國中能重離子物理研究的新領域。主持實施了發展先進的ECR離子源計劃,顯著改進了加速器的性能。90年代中,提出了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上開展放射性束物理研究和續建冷卻存儲環的大科學工程計劃,完成了概念性設計,現已批准立項。199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離子加速器


1975年新春伊始,組織上決定調魏寶文參加重離子回旋加速器的預研。
20世紀70年代,對核物理學家來說,是一個充滿期望的年代。重離子束在核物理中的應用開闢了一系列新的學科領域,如極端條件下的核性質研究、超鈾元素合成研究以及高自旋核和遠離核的產生等。國際上一些先進的實驗室先後對原有加速器進行改造,開展重離子物理研究,並做出了成績。一批大型重離子加速器研製計劃相繼提出。人們期盼通過對重離子核反應的觀察,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於原子核的信息,對原來的理論框架進行修改和補充。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就是楊澄中等人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提出來的。魏寶文投身這項工程建設,是他跨進40歲人生的時候,他意識到,機遇又一次向他走了過來。此前,在1965年,他滿腔熱情地接受了一項國防科研任務——9~12MeV中子對鋰-6和鋰-7的非彈性碰撞截面測量,那一年他正好30歲。
1988年,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建成,主要指標達到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開闢了中國中能重離子物理的研究領域,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魏寶文在這項工程建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他自己卻說:“它的設計與建造是一個群體的事業,在這個群體中包括了三代人:老一代的科學家和熱心科學事業的黨政領導,中年一代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師傅,年輕一代的科技人員。作為所長,作為這項大科學工程的總工程師,我想我做的事情可歸納為兩點:
第一,把一個個課題分解出來,落實到一個個科技人員的肩上,不漏項;把一個個科技人員的成果,鑲嵌在總體參數的框架上,隨時調整。
第二,用學術活動把大家的思想統一起來,用手中的權力掃清科技人員工作中的障礙,並為科技人員的失誤承擔責任。”

當任領導


魏寶文擔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10年(1984-1994年)、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11年(1987-1998年)。總結這一段歷史時,魏寶文說,就他個人而言,值得一提的也許就是6個字:決策后不動搖。
1984年2月,魏寶文以代所長身份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工作會議,他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將加重。他對近代物理研究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冷靜的思考,得出了3點結論:
第一,考慮到當時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的建設處於極端困難的境況,從研究所的前途和國家的聲譽著想,必須把這項大科學工程作為全所一切工作的中心;
第二,就長遠而言,能否堅持核物理基礎研究的方向,決定著近代物理研究所有無存在的必要;
第三,能否吸引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或讀學位,乃是研究所興旺發達的關鍵。
在任期屆終作述職報告時,魏寶文說了如下一段話:“如果談政績,我認為我的政績是,在黨委的全力支持下,頂住了一切干擾,堅持了這三點,並逐漸得到了領導、國內外專家和所內同志的理解與支持。”
現在回過頭來看,在魏寶文擔任所長的10 年內,由於他堅持了深思熟慮的三點結論,保證了大科學工程的勝利建成,在重離子物理基礎研究的重要前沿和應用領域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在遠離穩定線新核素的合成及衰變性質、核結構等研究中實現了重要突破,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使研究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為後來的持續發展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行事做人


1987年,魏寶文出任蘭州分院院長。他深知分院同各研究所之間相處得並不那麼融洽。分院如何以自己的所作所為來體現它存在的價值,這個問題使他又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思索的結論也是3點:
第一,盡己之所能為各所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讓各所感覺不到有分院這個“婆婆”的存在;
第二,在後勤服務以及同地方聯繫方面多辦實事,說具體點,就是讓各所感到沒有分院這個“婆婆”還不行;
第三,增加透明度,依法治院,把各所對分院的抱怨變為對分院的理解。
他在分院各所的所長和書記聯席會議上講了上述三點,得到了大家的首肯。在他任院長的11年中,始終按以上三點行事。

人物評價


從1975年起,魏寶文轉向加速器物理,參與中國第一台大型重離子加速器的研製工作。作為這一大科學工程的總工程師,負責設計出蘭州重離子加速器,並成功地主持了該項目的研製,為拓展中國的重離子物理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