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口街道

山東省濟寧市街道

唐口街道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城區西南部,距市中心16.2千米,歸屬任城區管轄。面積126平方千米,轄79個行政村,人口87956人(2005年)。105國道、徠251省道、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河流有趙王河、洙趙渠、龍拱河、濟梁運河。寺下郝村東有寺固堆(古名香葬堆)、劉街村西有劉林遺址,分別為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鎮因駐地唐口村得名。明代以前該村曾名許官屯。明初劉、王、馬、杜等姓相繼從山西3洪洞縣遷居此地。仍沿用舊村名。后因趙王河在此決口,有唐姓官員帶領民夫賭住決口,該村始免於水患,村民感戴唐姓官員恩德,故改村名唐家口以示紀念,后簡稱唐口鎮。1949年屬濟寧縣第三區西南部,1949年後屬嘉祥縣第九區,1956年劃歸濟寧縣,1958年成立唐口公社,1984年改稱唐口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122平方千米,人口8.4萬,轄唐口、河長口西、河長口中、河長口東(河長口)、河長口東(潘庄、丁庄)李口、路口、程庄、蔡庄、鮑庄、馬庄、姬庄、新莊、單庄、田莊、史庄、孔庄、谷庄、林庄、魏樓、河南魏、周魏、北張橋、茹行、加河、劉街、劉集、孟廟、劉屯、杜屯、廉屯、梁南、梁北、南唐庄、南薛屯東、南薛屯西、戈戶、常戶、前王、后王、寺下郝、寺下許、前王堂、后王堂、東王堂、崔堂、大流店、小流店、半邊店、姜廟、朱廟、單廟、孟樓、前陳樓、后陳樓、景村、傅村、吳村、坡里王、姚劉王、韭菜姜、窪子韓、張寨、關南李、棒李、中閻、后閻、孫楊田、門街、東王莊、西王莊、西韓庄、東張庄、大張庄、楊柳庄、范李庄、謝劉庄、王趙莊、高孟庄、醋劉庄79個行政村。2009年3月9日,經省政府批准(魯政字[2009]34號),將濟寧市任城區唐口鎮劃歸市中區管轄。2010年撤鎮改設街道。

行政區劃


370802010:
1111唐口社區
2111杜屯社區
201220梁北村
202220劉屯村
203220薛屯東村
204220薛屯西村
205112坡里王村
206112范李庄村
207220孔庄村
208220梁南村
209220廉屯村
210220林庄村
211220高庄村
212220謝劉庄村
213220崔堂村
214220劉集村
215220中閆村
216220后閆村
217220孟廟村
218220張寨村
219220蔡庄村
220220史庄村
221220韓庄村
222220田莊村
223220姜廟村
224220單庄村
225220唐庄村
226220新莊村
227220韭菜姜村
228220前王堂村
229220東王堂村
230220后王堂村
231112前王村
232112后王村
233112常戶村
234112戈戶村
236220鮑屯村
237220朱廟村
238220西王莊村
239220孟樓村
240220河東村
241220河中村
242220河西村
243220姬庄村
244220馬庄村
245220楊庄村
246220李口村
247220關南李村
248220單廟村
249220茹行村
250220程庄村
251220景村
252220加河村
253220大張庄村
254220半邊店村
255220張橋村
256220魏樓村
257220周魏村
258220劉街村
259220窪子韓村
260220河南魏村
261220門街村
262220棒李村
263220谷庄村
264220東張庄村
265220東王莊村
266220大流店村
267220寺下郝村
268220寺下許村
269220姚劉王村
270220傅村
271220路口村
272220吳村
273220前陳村
274220后陳村
275220醋劉庄村
276220王趙莊村
277220小流店村。

經濟


養殖業
養殖業
先後與聯合紙業、魯抗醫藥、魯鑫油脂、勝方機械、恆松機械、正業機械、博誠機電、金海洋碳素、濟礦集團等大型企業洽談。實施在建項目8個,合同項目2個,在談項目3個,合同投資11.2億元。總投資5.6億元的濟寧聯合紙業有限公司30萬噸高強瓦楞紙項目,引進外資2.5億元,現已到位10500萬元,環評、立項等工作已完成,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6個億的濟礦海納科技項目,到位資金2000萬元,完成了土地審批手續,正在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4.6億元的魯鑫機械總成項目和藍海生物科技項目到位資金1200萬元,完成了土地審批手續,正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億元的濟寧金海洋碳素製品有限公司搬遷項目、投資1.033億元的齊邦樹脂苯加氫續建項目和投資4800萬元的濟寧眾鑫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浸膠紙項目已經順利達產;江蘇徐州客商投資興建總投資4800萬元的濟寧運河水泥廠投資的新型建材生產項目,到位資金2300萬元,完成了設備訂購,正在進行廠房建設。培植農業優勢產業,在增收致富工程上實現新增長。以發展都市型生態農業為重點,以百日雞、嘉鳴養殖、魏樓奶牛為特色,規劃設計了三處畜禽養殖小區,全面提升養殖規模;與農業部門對接,做好水稻、小麥的品種篩選,實現了夏秋兩季糧食產量的豐產豐收。深入種植和養殖大戶,做好蓮藕、食用菌、苗木花卉和水產精養等主導產業的規模發展,新增金地蓮藕種植、利源泥鰍養殖、大唐百日雞養殖、戈戶養雞小區和運河生態園等設施農業,服務城市空間得到拓展,農民收入實現了新增長。 

文化


寺固堆遺址
寺固堆遺址
寺下郝村東有寺固堆(古名香葬堆)、劉街村西有劉林遺址,分別為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口街道按照裝備製造產業、輕工業產業、食品醫藥產業、新興產業、中小企業孵化產業、商貿物流園“六大”招商板塊,按照構築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加快推進全面城市化的工作要求,以建設宜業宜居魅力新唐口為目標,立足“抓重點、攻關鍵、打基礎、管長遠”,迅速掀起“改變環境面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美好家園”熱潮,全面打響了攻堅戰。唐口街道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根本舉措,立足“拆除平房建樓房、合村並點建社區、節約土地建園區”和“改善居住條件,為民辦實事”的發展思路,以打造濟寧衛星城,建設宜業宜居魅力新唐口為目標,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三輪驅動,堅持做到“五個堅持”,不斷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強力推動,科學健康和諧地推進杜屯社區建設。 

民俗文化

唐人街
唐人街
唐口街道的“唐人街”,原來是一個大型集貿商場。鞋帽布匹,乾鮮果品,五金百貨,家用電器,鍋碗瓢勺,時令鮮蔬,雞鴨魚肉,應有盡有。逢雙日為集市時,進進出出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唐人街”已經不再僅僅滿足於群眾物質生活的需求,而是逐漸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戲班子模特隊,說書彈洋琴的,業餘說相聲的,體育器材,文化用品,棋牌室、健身館,城裡有的這裡都有。“唐人街”只是唐口街道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這條街成了名副其實的文化一條街,已成為農村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它的變遷反映了群眾自覺的文化需求。如何打造集遊覽觀光、餐飲購物、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文化區,順應農民追求更生活活的願望,是唐口街道一直研究和發展的重要課題。寺崮堆位於唐口街道東3公里的寺下郝村,堆高十幾米,原系漢墓封土堆,相傳唐初在崮堆上建寺院,名大覺寺,故名寺崮堆。每年一度的“二月會”吸引了南來北往的遊客,既豐富了鄉村文化又增加了村集體的收入。“唐口麻辣魚”是唐口的另一個文化品牌。作為濟寧名吃,唐口主打招牌菜麻辣魚,傳承川菜精髓,博取眾家之長,不斷創新,經過廚師的精心調配,以“辣而不燥,麻而不木,鮮而留香”的特色美味受到眾多“美食家”的偏愛。品牌和資源造就了文化化大發展。今天的唐口街道村民氣順心齊,精神生活的富有提起了村民們的“精氣神”,種地有幹勁,生活有滋味。有經營頭腦的忙著開辦工廠,有養殖經驗的抓緊擴大規模。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共同奏響了新農村建設的和諧樂章。 

交通


公交路線

線路名稱:5路A(劉集村-駱樓)5路B(唐口萬福泉賓館-駱樓)
線路信息:線路長度(公里):16.25;票制:單一票制;全程票價(元):2.00;
首徠班發車:5:55末班發車:18:30(夏)18:00(冬)運行間隔:8分鐘
公交站點:劉集村(A線終點)-史庄村-前王堂村-東王堂村-唐口萬福泉賓館(B線終點)-唐口油品加-趙王河橋-聯華超市-唐口郵電局-大唐商城-唐口街道辦事處-鮑屯-常戶-前王村-后王村-西正橋-孟庄路口-大運河駕校-天府傢具-陸鑫油脂集團-鳳凰城南門-喬庄-長生醫療器械-小不點康復中心-南辛庄-匯景商務酒店-金馬假日酒店-小江南酒店-火車站-汽車南站-解放路-交通醫院-協和醫院-銀座商城-第二人民醫院-科苑南路-瑞爾福-市公安局-市審計局-市人才大廈-振寧汽修廠-火炬印務-長虹小區-華一輕機-環保新型建材廠-駱樓南-駱樓(共47站)。

社會


社區建設

小區建設
小區建設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現代化發展上邁出新步伐。首先是組織人員力量,按照連通、升級、翻修三個標準,全面統計村莊道路基本情況,為實施好道路升級改造工程做好充分的準備。其次是加大協調力度,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新修了3.6公里前王堂至劉集環鄉公路建設,實施了常戶、前王堂2公里“村內通”工程,6.6公里馬房屯至河長口環鄉公路和2.2公里小流店至王趙莊環鄉公路已經竣工。第三是統籌環境保潔和道路養護,為村莊選配兼職道路養護員,同時將全街道環鄉公路養護工作全部承包給市政工程處。杜屯社區一期工程完成了11排6層樓房和146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上房294戶,二期工程17排樓房已全部竣工,新上房231戶。杜屯村舊村房屋已基本拆遷,土地復墾工作已通過省市主管部門驗收,騰出土地328.5畝,置換土地269畝。復墾出的土地,走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模式,集中規劃發展高效生態設施農業,建設高標準溫室大棚、生態園區。20戶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做強文化惠農工程,在精神文明創建上開闢新途徑。制定出台了“文明示範村”、“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等評選標準,評選出先進模範人物,進一步推動了“四德工程”建設。在村辦公室增設“兩室兩窗口”,選聘具有法律知識的大學生、機關幹部為工作人員,進一步增強法制宣傳教育和群防群治工作力度。組建了林庄村莊戶劇團、薛東秧歌隊、王趙莊舞獅隊和薛東村、史庄村、孟廟村豫劇團;41個村配置了高標準農家書屋,9個村建設了體育活動場地,文化惠農工程得到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