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竹節樹的結果 展開

竹節樹

桃金娘目紅樹科植物

竹節樹(學名:Carallia brachiata (Lour.) Merr.)是紅樹科,竹節樹屬常綠喬木,高可達10米,樹皮光滑,很少具裂紋,灰褐色。葉形變化很大,基部楔形,全緣,稀具鋸齒;葉柄粗而扁。花序腋生,花小,花萼鐘形,裂片三角形,短尖;花瓣白色,近圓形,果實近球形,花期冬季至次年春季,果期春夏季。

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及沿海島嶼;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佈。生於在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叢或山谷雜木林中,有時村落附近也有生長。該種生長較慢,偏陽性,對土壤要求不苛,在岩石裸露的溪傍也能生長正常。

竹節樹木材質硬而重,紋理交錯,結構頗粗,心材大,暗紅棕色而帶黃,邊材色淡而帶紅,有光澤,色調不鮮明,乾燥后容易開裂,不甚耐腐,可作樂器、飾木、門窗、器具等。

形態特徵


竹節樹
竹節樹
常綠喬木,高7-10米,胸徑20-25厘米,基部有時具板狀支柱根;樹皮光滑,很少具裂紋,灰褐色。葉形變化很大,矩圓形、橢圓形至倒披針形或近圓形,頂端短漸尖或鈍尖,基部楔形,全緣,稀具鋸齒;葉柄長6-8毫米,粗而扁。
花序腋生,有長8-12毫米的總花梗,分枝短,每一分枝有花2-5朵,有時退化為1朵;花小,基部有淺碟狀的小苞片;花萼6-7裂,稀5或8裂,鐘形,長3-4毫米,裂片三角形,短尖;花瓣白色,近圓形,連柄長l.8-2毫米,寬1.5-1.8毫米,邊緣撕裂狀;雄蕊長短不一;柱頭盤狀,4-8淺裂。果實近球形,直徑4-5毫米,頂端冠以短三角形萼齒。花期冬季至次年春季,果期春夏季。

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及沿海島嶼;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佈。生長在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叢或山谷雜木林中,有時村落附近也有生長。模式標本采自越南。
竹節樹
竹節樹

繁殖方法


選種

種子採集和貯藏:果實在中國尖峰嶺林區1-2月成熟,成熟果實呈淺紅色,即可採集。9年生母樹產果量4-6千克,出種率一般為l6%-20%。因果實的果皮和果肉富含糖份與澱粉等多種養分,易遭病菌為害。固此,採回的果實,應及時除去果皮和果肉,將種子洗凈風乾。種子宜濕藏,作法是:用含水量30%左右的椰渣或細沙與種子1:1均勻混和,裝入黑色塑料袋中,置於陰涼通風處,可貯藏5-7個月。

播種

播種時間:播種時間季節應園地而異。中國海南島南部秋、冬季為宜;北半部春、秋季為宜;中國廣東省北緯20°以南地區一般在春季為宜。苗圃地要選擇在排水良好、陽光充足、土壤肥沃、含沙量較大的田地。播種可用條播和撒播。條播行距20-25厘米。每條約10粒,每畝用種量15-20千克;撤播每畝用種量20-25千克。
苗期管理:種子播種后15-20天發芽出土。發芽率可達85%以上。苗高8-10厘米后,可進行間苗,留苗株行距20厘米×20-25厘米,間出的苗可移入營養袋中培育。幼苗每隔10-20天施一次稀薄氮肥水肥。苗高1米可出圃造林,或按株行距1米×1米移植於圃地中,培育綠化大苗。

移栽

竹節樹
竹節樹
首先,要從保護資源出發,在天然更新苗木過密的地方選苗。
第二,帶土團移栽。選取高2-2.4米(切干高),地徑4-8米的大苗,帶土團挖起,土團大小視苗木大小而定,一般直徑約40米,長35厘米左右,把土團放進尼龍口袋捆紮,供運輸;
第三,假植。把苗木運出置於有蔭棚的苗圃中,行式排列,然後用0.1%高錳酸鉀溶液淋透土團,消毒殺菌。
第四,管理。假植后應勤澆水,每天早、中、晚用噴霧器各噴水一次。管理得當,成活率一般達90%以上。經25-30天假植,苗木開始萌櫱。50-70天能長出新根,100-120天即可出圃。

栽培技術


造林:播種苗高1米時可出圃造林。荒山造林,以穴狀造林為主,穴寬30厘米×30厘米×35厘米,株行距2.5米×2.5米或3米×2米,每畝110株左右。造林季節:海南島北半部春季或秋季。南半部雨季(7-9月)造林。
綠化:竹節樹屬陽性樹種,在全光照下生長健壯,冠幅較大。城市道路綠化時,栽植以株距5米為宜。四旁綠化,宜用大苗。苗高3-3.5米。地徑4-8厘米,需帶土移栽。若園圃地為沙壤土,不能挖成土團,則可裸根起苗,但最好把苗木裝入40厘米×35厘米×50厘米的尼龍口袋,如野生苗假植那樣,假植60-70天後再移出定植方能取得高的成活率。
從苗圃移栽綠化大苗,起苗時必須剪去60%的枝葉,以減少水份蒸騰。綠化季節海南一般以春、秋季為好,但冬季也可以進行。

主要價值


竹節樹生長較慢,偏陽性,對土壤要求不苛,在岩石裸露的溪傍也能生長正常。木材質硬而重,紋理交錯,結構頗粗,心材大,暗紅棕色而帶黃,邊材色淡而帶紅,有光澤,色調不鮮明,乾燥后容易開裂,不甚耐腐,可作樂器、飾木、門窗、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