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熱證

表熱證

簡介


● 英文名稱:Exterior Heat Pattern/Syndrome
● 又稱:風熱犯表證;風熱襲表證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八綱辨證

古籍摘選


● 熱在表者,為發熱、頭痛,為丹腫、斑黃,為揭去衣被,為諸痛、瘡瘍。(《景岳全書·傳忠錄·寒熱篇》)

名詞解釋


● 風熱侵襲肌表,以發熱,微惡寒,汗出,口微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或皮膚紅腫灼癢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表熱證是溫熱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

● 表熱證一般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口乾微渴,或有汗,舌邊尖紅赤,脈浮數等。

病機析要

● 表熱證指風熱、濕熱、火熱等外感邪氣,經皮毛、口鼻侵入人體的初期階段,正氣抗邪於膚表淺層的輕淺證候。
● 熱邪犯表,衛氣被郁,故發熱惡寒,熱為陽邪,故發熱重而惡寒輕。
● 風熱耗傷津液,故伴口乾微渴。
● 熱性升散,腠理疏鬆則汗出。
● 熱邪上擾,故頭痛。
● 外邪襲表,正氣奮起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見脈浮;熱邪鼓動血行加快,故見脈數。
● 舌邊尖紅,為溫熱在表之徵。

臟腑常見表熱證

● 風熱犯肺證:是指風熱侵犯肺系,衛氣受病所表現的風熱表證。症見咳嗽,痰稠色黃,鼻塞流黃濁涕,身熱,微惡風寒,口乾咽痛。風熱襲肺,肺失清肅則咳嗽;風熱為陽邪,灼液為痰故質稠色黃;肺氣失宣,鼻竅不利,津液為風熱所熏,所以鼻塞不通,涕流黃濁;肺衛受邪,衛氣抗邪則發熱,衛氣鬱遏故惡風寒;風熱上擾,津液被耗則口乾,咽喉不利故咽痛;肺位在上,舌尖部常候上焦病變,肺為風熱侵襲,所以舌尖紅;苔薄黃為有熱之徵;浮脈主表,數脈主熱,浮數並見,為風熱犯肺的常見脈象。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